為什麼清朝嘉慶隱忍三年才殺掉鉅貪和珅?

風聲繞樑

文/搞哥讀史

嘉慶登基之後,忍了和珅三年,具體地說是三年零三天,才敢將處置和珅的決定公開化,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駕崩之前,嘉慶並沒有扳倒和珅的能力。在這三年裡,上面被乾隆這個不肯放權的太上皇壓著,嘉慶即便心裡恨極了和珅,也是不敢輕舉妄動的。

一、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為了履行他之前作出的許諾,即在位時間不超過他的爺爺康熙,所以宣佈退休,把皇位傳給了嘉親王顒琰,即嘉慶皇帝。

不過,皇位是給了,但乾隆實際上並不想放權——這也有他自己的理由,自古以來沒有權力的太上皇,都是個空架子,晚年生活不好過,所以乾隆並沒有放權給嘉慶皇帝,而是做了這樣的規定:

“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稟承,不致錯失,豈非國家天下之大慶。
至郊壇宗社諸祀,朕年開九袠,於登降拜跪儀節,恐精力稍有未充,不足以將誠敬,自應嗣皇帝親詣行禮。部院衙門、並各省具題章疏、及引見文武官員尋常事件,俱由嗣皇帝披閱,奏知朕辦理,為朕分勞。”

也就是說,軍事、人事、行政大權,全都還牢牢掌握在乾隆手中。而和珅向來是乾隆的寵臣,如果嘉慶不自量力,去找和珅硬碰硬的話,估計不用和珅出手,乾隆就會以悖逆不孝的罪名,把嘉慶給料理了。

二、

另外有種說法認為,乾隆不放權給嘉慶,是為了保護和珅,其實也不盡然。固然,嘉慶因為不掌握實際權力,對和珅隱忍了三年多,但這三年,其實也是嘉慶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不斷學習的過程。

我們知道,在乾隆晚年時,和珅已經是權傾天下的權相,其黨羽遍佈朝野,而且還掌握著皇城的禁軍。假如乾隆臨死前才決定傳位給嘉慶的話,有和珅這隻大老虎在,他能不能順利登基還兩說,更別說要扳倒和珅了。

而乾隆讓嘉慶做了三年兒皇帝,看似憋屈,但畢竟這個帝位是穩固了。而且乾隆突然死亡,也給了嘉慶處理和珅的千載良機。乾隆駕崩後,嘉慶任命和珅全權負責乾隆的喪儀,相當於短暫地卸下了和珅的軍權,才得以驟然發難,一舉拿下和珅。

嘉慶為人能隱忍,做事則出手果斷,毫不拖泥帶水,可見並非昏君。如果嘉慶的曾孫光緒皇帝能學到他的本領的話,估計就不會鬧得跟慈禧太后決裂,自己落得被終身囚禁的下場了。


搞哥讀史

嘉慶新皇帝登基,為何隱忍三年才殺掉鉅貪和珅呢?

應該從兩個方面分析:

一方面是乾隆是太上皇,乾隆不死,和珅還有保護傘

和珅,大家都知道是鉅貪,他的家產相當於滿清政府十五年的財政總和。

其實這都是乾隆皇帝慣的,和珅原來是乾隆皇帝身邊的一名侍衛,由於此人長得儀表堂堂,一個標準的大帥哥,又才思敏捷,辦事幹練,得到了乾隆的重用,據說乾隆有斷臂之嫌,未曾考證。

和珅官位做的很大,什麼兵部尚書、禮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步軍統領、軍機大臣等,兼職頭銜一大堆,而且還和乾隆結了親家,乾隆的十四公主嫁給了和珅的兒子。

和珅的權勢在乾隆時期達到頂峰。利用權力打擊異己,瘋狂斂財。

不僅這樣,他竟然還敢挑戰嘉慶的權威。

據說有一年,嘉慶要做在冬季舉辦個閱兵典禮,和珅也不知道犯了什麼糊塗,竟慫恿乾隆下了一道旨意,說是軍隊平叛未全部歸來,不建議搞閱兵。你想想嘉慶心裡能高興嗎?新皇帝置於何處,大家還是聽老皇帝的。

另一個方面嘉慶皇帝韜光養晦,要等乾隆死了,再殺掉和珅就很容易了

嘉慶對和珅雖然是一萬個不滿意,但是他卻不表現出來,甚至是尊敬他,而且任由和珅胡來,也不管不問,麻痺了和珅。

後來乾隆一閉眼,嘉慶下旨讓和珅守靈,並不準擅自出入,立刻解除了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的職務。緊接著又下了一道旨意,不痛不癢的批評和珅。

一看到這個情況,嘉慶身邊的大臣心領神會了,這是嘉慶明擺著讓他們站隊,紛紛上奏摺彈劾和珅。

就這樣,和珅被嘉慶用計給除掉了,就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



小燦哥說歷史

這是個偽命題!

乾隆死於1799年2月7號

和珅死於1799年2月22號

嘉慶繼位於1796年。



如果非要說嘉慶隱忍三年,那是因為乾隆活著唄。乾隆雖然退位還當了三年太上皇,玉璽都還在乾隆手上,嘉慶只是一個,當了皇帝的太子。

和珅因為為人機敏,精通乾隆心思,一直深受乾隆喜歡。而且和珅貪汙了多少錢,乾隆不是傻子,也不是傀儡皇帝,不可能沒有聽到任何風聲。



但是乾隆為什麼不動手?

這個就不好說了。

有的認為是乾隆捨不得對這個深知自己心思的人下手。



也有的認為乾隆是為了留給嘉慶,墊腳石嘛,都懂得,康熙殺鰲拜不就是如此。

具體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乾隆死後15天,嘉慶就動手了,可見嘉慶是多麼急不可耐和隱忍已久。


至秦子


嘉慶帝之所以隱忍三年,不是因為和珅有多厲害,主要是嘉慶帝當了三年兒皇帝,沒有大權,他上面的太上皇乾隆皇帝,才是真正的大權在握。

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寵臣,深受器重,擔任過清廷諸多要職,其長子迎娶了乾隆幼女十公主,還是皇親國戚,在乾隆一朝可謂是如日中天,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禪位於嘉慶,嘉慶帝登基以後,和珅仗著太上皇乾隆寵信,權大欺主,乾隆帝當了三年太上皇以後死去,嘉慶以和珅全權辦理乾隆帝喪事為由,將和珅短暫囚禁於深宮之中與外界隔絕,最終將和珅拘捕定罪,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和珅被賜自盡。

嘉慶帝廟號為仁宗,卻比之宋仁宗明仁宗差太多,一生在位二十五年,除了親政初期扳倒和珅大賺一筆,之後二十多年幾乎毫無作為,乾隆末期衰落的國家,在他手裡也沒有革除弊端,再度中興,不可避免的繼續衰落著,存在感極其之低。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直到嘉慶上位第四年,乾隆駕崩後,嘉慶才掌控了國家大權。

乾隆剛走不過半個月,嘉慶就將刀口伸向和珅。


仔細想想,其實這好像是清朝的慣例,每一位皇帝繼位,都要對前朝元老開刀,比如順治對多爾袞,康熙對鰲拜,雍正對年羹堯,乾隆對訥親等。

到了嘉慶這裡,當然也要拿個重臣開刀了,不然多對不起祖宗們。於是就選擇了和珅。

其實嘉慶估計早就想幹掉和珅了,但是無奈和珅很受乾隆喜歡,他也只是個當了皇帝的太子而已,手中沒實權,只能等到乾隆駕崩之後,才能動手。

嘉慶在乾隆剛死就扳倒和珅,其實主要還是這兩個原因:

一是和珅位高權重,黨羽眾多,就像當年的多爾袞、鰲拜那樣,如果不剷除,後患無窮。雖然嘉慶不像順治和康熙,登基的時候年齡都很小,但是由於皇權長時間掌握在乾隆的手裡,嘉慶剛上位,政治根基還不穩,這時候怕和珅造反,就算和珅不造反,作為一個皇帝,大權旁落也是很大的忌諱。

二是由於乾隆的長時間揮霍,國庫空虛,嘉慶急於擺平這個爛攤子,於是就看上了在民間傳的神乎其神的鉅貪和珅。事實上也沒錯,和珅貪的錢,是當時清朝十五年的稅收。


其實還有一個野史,據說和珅為了給自己百年之後做準備,在距薊州城東二十里的一個地方挖陵墓。

而且陵前排列的石翁仲比皇陵前的還高大,和珅為了掩蓋這一點,在石像下面埋上沙子,等將來使用時再將沙子扒開。

和珅聽信風水先生的建議,命人挖一條100道彎兒的護陵河,而且該河必須從東向西流。當時流傳一首民謠:“老和珅,萬民恨。想篡位,修大墳。糟萬金,傾黎民。沙河深,殺和珅。”

直到現在當地還流傳著一個傳說:“和陵”的護陵河在挖到99道彎的時候出現了沙子,於是劉墉向嘉慶皇帝進諫“此乃天意,沙(殺)和珅”。


戲曲說

眾所周知,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寵臣,深受器重,擔任過清廷諸多要職,其子豐紳殷德更是迎娶了乾隆幼女十公主,是貨真價實的皇親國戚,在乾隆一朝可謂是如日中天。然而,這對好基友在走過數十個歡樂的春秋以後,直到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禪位於嘉慶。起初,嘉慶帝登基以後,因為乾隆依舊把持朝政,也就是禪位但不交權,實際上是一個兒皇帝,其一切均遵從乾隆皇帝的旨意。

而此時的和珅仗著太上皇乾隆的寵信,權大欺主,令沒有實權只有名義皇帝的嘉慶十分厭惡,但此時還搬不倒和珅。於是嘉慶皇帝隱忍不發,直到乾隆帝當了三年太上皇以後死去僅3天,嘉慶帝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和珅以全權辦理乾隆帝喪事為由,將和珅短暫囚禁於深宮之中與外界隔絕,最終將和珅拘捕定罪,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和珅被賜自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