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是如何当上山西土皇帝的?

义枫刀

阎锡山是山西人,一生都在经营山西,从1911年辛亥革命山西独立被推举为都督开始,知道1949年山西解放,阎锡山始终把持着军政大权(期间有短暂遥控指挥时期),做了三十多年山西的土皇帝。

成长经历

阎锡山出身于商人家庭,1903年被清政府报送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在日本期间加入同盟会,成为革命党人。

回国后,阎锡山在山西新军任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阎锡山等人在山西发动起义,成立山西军政府,阎锡山被推举为都督,拉开了他主政山西的序幕。

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

阎锡山能在山西屹立不倒,是因为其能长期游走于各方政治势力之间。

袁世凯得势后,阎锡山立刻脱离国民党,大力用户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死后,阎锡山又说支持袁世凯是为了获取他的信任,为革命党保持有生力量。

段祺瑞担任国务总理后,阎锡山又站在段祺瑞一方,从这时起,阎锡山的“墙头草”性格就已经暴露无遗。

奉行政策皆为生存

阎锡山奉行“保境安民”政策,对外则“反蒋联蒋、反共联共”还曾一度谋求日本人的支持。

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哪个鸡蛋也不能踩破”这种难度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这么说吧,论战斗力,阎锡山的晋绥军一般,论军事能力,阎锡山和名将相比也少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他的实力在各路军阀中从来都不是出类拔萃的。

但是正是凭借投机,狡诈的作风,阎锡山才能屹立不倒并撑到了最后。


一点点历史

1883年10月8日,阎锡山出生在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一个经商小地主家庭。那年月,做买卖的不是文化人,也不指望着寒窗功名,他们的学问都在市井里,因此早年的阎锡山只接受了几年简单的启蒙教育,14岁一到,他就一头扎进了自家钱铺,跟老爹阎书堂学抠算盘珠子去了。

17岁那年,耍钱的阎家父子栽了,一次投机买卖干下来,不仅血本无归,更欠下了两千吊的外债。

面对讨债鬼,父子两人只能远走他乡。

严格意义上讲,阎锡山的崛起之路是从逃债开始的。

在太原躲债的日子里,残酷的社会给正成年的阎锡山上了人生很重要的一课,其他年轻人从军前顶多是热血青年,阎锡山不同,他是个标准的社会人。

1902年,在太原当小伙计的阎锡山为自己选了一条人生之路——从军。

没想到,这一脚踏下去,未来之路竟如此的顺当。1902年,阎锡山先是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又被直接保送去了日本。在日本,阎锡山先入东京振武学堂,毕业后又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乱世之下,有些人的命运就是如此,前一步你在哪里不重要,只要眼下一步刚好踩到点上就足够了!当然,这有个前提,你得有足够的后劲。

阎锡山正是这种好运和后劲兼备的人。

因为眼下这一步踩到了点上,两年前还是逃债落魄小青年的阎锡山转脸就成了时代的弄潮儿,1905年,他不仅加入了同盟会,而且加入了同盟会的军事核心组织“铁血丈夫团”。

然而对阎锡山而言,加入同盟会无关信仰,用现在的话说,他更像在混圈子,多混一个圈子,多个资历,多条路,多个可能。

1909年3月,26岁的阎锡山从日本毕业回国。

刚一踏上天朝的土地,阎锡山拿出的不是热血青年的理想,而是社会老油条的套路。回山西前,他特意把山西新军的情况摸了个门清,为的什么呢?走后门。

当得知山西新军第43混成协协统姚鸿法的老爹,正是陆军部左丞姚锡光的时候,阎锡山不假思索地就来了个绕道撒谎、拍马屁。

到北京见到姚锡光,阎锡山谎称自己是留日归国学生代表,之后就是使尽浑身解数地阿谀奉承。

姚大爷经这突然而至的马屁一拍,很是受用,于是就给儿子写了封信,一来告诉儿子阎锡山是个好小伙,二来告诉儿子阎锡山要多给关照。

瞧见没,这就是社会人会盘算的优势,人还到呢,开后门的条子已经先到领导手里了。

靠着这很社会的先人一步,阎锡山一回太原便担任了山西陆军小学的教官,三个月后直升监督。

其后,整个太原几乎就成了阎锡山精打细算的社交场,他是频频晋见太原五大衙门的各级领导,领导待见不待见不说,先混个脸熟再算计其他才好。

那他之后又是怎么算计的呢?

阎锡山有一套巧妙的人际迂回术。

为了获得咨局议长梁善济的青睐,他去跟梁的门生结金兰之交。

为了获得山西巡抚丁宝铨的重视,他去跟丁的亲信使劲套近乎。

不仅如此,他还牢牢抓住了自我镀金的机会。这年10月,清政府陆军部举行留日归国学生会试,阎锡山考得陆军兵科举人,加之前面有用尽心思的人际铺垫,举人的文凭一到手,阎锡山随即就被任命为陆军第86标教练官,相当于副标统。

这就叫试要考,人要搞。

当时,清廷在山西驻军为1个混成协,下辖两个步兵标,即第85标和第86标。

1910年,由于山西巡抚丁宝铨和标统夏学津被参倒而离晋,阎锡山随即又上层楼,成了标统。

占据这一对自己日后很关键的位置后,阎锡山开始展现他在鸡蛋上跳舞的高超艺术。一方面,他和太原官场各种人物维系着良好关系,另一方面,他又以同盟会会员以及铁血丈夫团成员身份,暗地成立了一个控制新军领导权的核心组织。

总之,面子、里子都在自己手心里握着。

武昌起义爆发后,在太原的同盟会会员密谋响应,但因新军有枪无弹,一时未能发难。

但很快,机会出现了。

10月28日,第85标奉命南下平叛,如此一来,清廷不得到发放实弹。

29日晨,拿到实弹的起义军攻入城内,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攻占巡抚衙门,起义大获全胜。

在这关键一仗中,阎锡山的表现如何呢?

把墙骑的很阎锡山。

当晚,阎锡山率领亲信躲在树丛中观望,他的算盘是这么打的,如果起义成功,那就跟进抢功;如果起义失败,那就把罪责推给出头鸟。

可以这么说,关键时刻站队,阎锡山绝对是只求赢不求对的江湖老手,站左站右不重要,重要的是站在赢的中间。对此,1937年阎锡山在自己的日记中曾高度浓缩过他的这种为人处世之道——

“反对左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右边。反对右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左边。站在左边反对右,站在右边反对左,不是消敌是树敌 。”

乱世下,阎锡山之所以能执掌山西38年,始终屹立不倒,这种很狡猾的“中”的智慧是最重要的因素。

太原起义成功后,阎锡山以退为进,先提议原第43协协统姚鸿志为大都督,在姚鸿志坚辞不允的情况下,阎锡山没有再客气。

选举前,立宪派首领梁善济的呼声较高。但在现场,阎锡山却授意手下来了个逼大家就范。

怎么个逼法呢?

选举一开始,阎锡山手下就持枪跳到主席台上,将梁善济挤到一边后,即高声号召:“选阎锡山为大都督,赞成的举手!”

喊话的同时,手里的枪则在暗示,谁不举手,接下来有你好看。

就这样,28岁的阎锡山成了山西大都督,土皇帝的历史就此开始。

然而历史上,一朝的土皇帝太多了,能坐上38年的土皇帝却绝无仅有。

阎锡山任山西大都督之后,立即组织起山西执政府,委派各部负责人,发布安民告示。他将部队整编成四个标,设东、南、北三路总司令,另建一个前敌委员会。

在排兵布阵的同时,阎锡山仍然没忘左右逢源,一方面他派人前往北京和清廷谈,另一方面他又派人到武昌联络义军,争取拿到军事援助。

但因为山西的位置太敏感,太重要,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最终阎锡山决定和第6镇统制吴禄贞玩把大的,两人组成“燕晋革命联军”,并想以此攻进北京,推翻满清朝廷。

中原逐鹿,格局未定时,土皇帝还是很有野心的。

不幸地是,乱世枭雄袁世凯无法容忍有人坏自己的大棋局,结果吴禄贞就让人给干掉了。

干掉了吴禄贞,袁世凯紧接着就要收拾阎锡山。

危局之下,阎锡山随即又拿出了他善钻营的本事。他先是找到袁世凯昔日拜过把子的兄弟,接着又让这兄弟领他入京拜见袁世凯,表忠心。

这么干的同时,他还派人到上海向孙中山求援,让孙中山证明他属于革命党阵营。

经这两方面的努力,袁世凯这才放手让他回到了山西都督的大位上。

阎锡山这人似乎有这么一个特质,一旦他发现对方是自己赢不了的强敌,他几乎就不会再想挑战的事,这一点在他对袁世凯上能看出来,对蒋介石上也能看出来。

对袁世凯,阎锡山是真效忠。

为了向袁世凯表忠心,他甚至将老爹阎书堂送到北京常住,做袁世凯的人质。

1913年,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几乎把原同盟会会员任都督的全撸了,独留了山西的阎锡山和云南的唐继尧未动。

即便是后来袁世凯称帝,阎锡山也是不遗余力地拥戴。

只是当袁世凯称帝不成,暴毙而亡后,他很快又耍出了不认账的手段,他竟然能说,他的所作所为乃是根据孙中山的指示,为的是保存北方革命力量。

对阎锡山而言,袁世凯之死就像去掉了脑袋上的紧箍咒。袁世凯在的时候,他在山西还不敢一手遮天,袁世凯一死,他立刻就展开了大清洗,可以这么说,山西成为铁桶一个,正是从这时候开始了。

这意味着阎锡山把土皇帝的位子坐稳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坐好,坐久的问题了。

篇幅所限,咱们长话短说。打个通俗的比喻,阎锡山是赔本的买卖只做一次,一次赔本后他会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保本战略。

1917年9月,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爆发,阎锡山站队段祺瑞,派商震旅赴湖南参战,结果落了个全军覆没。

一次覆没,阎锡山就彻底醒了,于是他提出了”保境安民”的口号。

在当时,提保境安民不稀奇,值得称道的是阎锡山在这口号下标榜的“三不两要主义”——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下,阎锡山治下的山西才有了“六政三事”——六政者,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天足、剪发;三事者,种棉、造林、畜牧。

必须承认,阎锡山的保境安民让山西在乱世中成了一方安居乐业之所,这是他38年不倒的根本。

1930年时代周刊对他的评价,也许最能说明阎锡山为何会成为山西的土皇帝——“作为山西省的‘模范督军’,阎实际上耸立在一个独立王国之中——处于各军阀的包围之中。尽管目前晋西南地区还存在粮食短缺,但阎为1100万人带来了繁荣,在中国,他们最富裕,因而使他显得出类拔萃。阎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防御部队、维持秩序的警察,发展良好的牛、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为他的乡亲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

现如今,有几个封疆大吏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又有几个在当土皇帝的同时,不是那撞钟的和尚?


黑句本

阎锡山这个小商人小地主家庭出身的青年,能在29岁成为山西督军,进而统治山西长达38年,不得不说,阎锡山很有才干!


阎锡山小时候,也不是什么学霸,9岁才上了私塾,学了一些三字经百家姓以及一少部分四书五经,比起同龄的汪精卫,陈独秀等人,那是彻彻底底是学渣,他们可都是中了秀才的!

阎锡山读完小学就辍学了,那时候才15岁,山西偏远小山村的青年能做什么,也就是给人小店铺里面当伙计罢了。阎锡山在自己家的吉庆长钱铺学商,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方面的投机。这样的工作,和蒋介石在大上海做的事情很相似,所以这两个把兄弟直接还是很有共同语言的。

但是,阎锡山的五台县和蒋介石的大上海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好不好。

阎锡山和父亲,加了杠杆,借贷经商,在商业投机中输得精光,债主营门,父子俩只能逃亡太原躲债。当初蒋介石要不是认了黄金荣当老头子,早就被黑社会打死了。

逃到太原的阎锡山,居然因祸得福,考入了山西武备学堂,正赶上了庚子国变后的陆军改革,成为了失去山西新军的一份子。那一年是1902年,阎锡山19岁。同时期的比阎锡山大一岁的蔡锷,已经是云南讲武堂的老师了!

可是阎锡山用山西人的精明后来居上,成为了山西的土皇帝,这就是阎锡山的过人之处。

阎锡山1907年12月-1908年12月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留日士官生第六期步科学习,同学有孙传芳、程潜、李烈钧等人。

阎锡山在陆军士官学校的经历,让他在军阀混战中有了一席之地,原因在于

1,阎锡山在陆士的同学,后来大都成为北洋系的重要角色,阎锡山与这些人都有袍泽之谊,打起架来也会留手。

2,阎锡山在陆士读书期间加入了同盟会,1909年回国,后来作为晋军军官响应武昌起义,这是阎锡山发迹的开始。

3,阎锡山在陆士学到的军事才能,日本留学的经历,让他在山西新军中升职很快。辛亥革命前夕,阎锡山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与标统,这个职位相当于团长,是同盟会在山西新军中军职最高的。

4,阎锡山早期陆士期间,认识了赵戴文,赵戴文留学前就是山西大学的教师,在山西各地桃李满天下。日本留学期间,年长14岁的赵戴文和阎锡山结为莫逆之交,两人又都是五台乡党。

于是,武昌起义后,山西发动了新军起义,巡抚陆仲琪被击毙,军职最高的阎锡山自然而然就成了山西督军,这一点和黎元洪很相似。那一年,阎锡山才29岁。

但是,山西的新军起义是清廷和袁世凯的眼中钉肉中刺,随即清廷派吴禄贞率部镇压,吴禄贞是老牌的革命党,当年还参加过自立军起义(谭嗣同老朋友唐才常组织,蔡锷参与,因康有为贪污军饷而失败)。吴禄贞一离开驻地,就和阎锡山成了燕晋联军了。

袁世凯又派曹琨来打阎锡山,年轻的阎锡山北上占领包头,南下占领运城,给袁世凯造成巨大压力。

南北议和清帝退位后,阎锡山在袁世凯和孙中山中间,两面三刀,谁势力大就跟谁。保住山西全境安宁的同时,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越来越稳固。

阎锡山一开始是北洋政府镇压国民党革命派的急先锋,吃了几次亏后,开始提出了“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

阎锡山的保境安民政策,一方面有利于加强阎锡山的统治,另一方面也让山西成了少受战乱的世外桃源和模范省。

1927年,北洋军阀日薄西山,阎锡山在山西升起青天白日旗,又成了国民革命军的北方总司令,主动像张作霖发动攻击,虽然战果不多,但牵制了奉军主力南下。

蒋介石主持的二次北伐中,冯玉祥受压制,阎锡山受重用,自此,阎锡山成为国民党在山西的代言人。

一直到抗日战争,中央军才进入山西,阎锡山才不再是山西说一不二的土皇帝。

从某种程度上说,阎锡山在陆军士官学校的经历,和早期经商投机的经历,对阎锡山一生影响最为深刻。陆士的学习让他成为手握军权的军阀,经商投机的经历让他成为狡兔三窟长袖善舞的政客。这一点,超过了其他各省的军阀头子们。


历史知事

1883年阎锡山出生于山西五台山一个亦农亦商的小康家庭,阎锡山是独立,小时候接受传统的旧学教育,后来退学跟着父亲来到太原,1901年考中了山西武备学堂,学习军事,读了三年,成绩较优秀,1904年选为赴日本公费留学生,入读日本东京振武学校,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09年阎锡山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回到山西在新军任职。

年轻时的阎锡山。

阎锡山在清政府举办的武举会试上夺得名次,赏为步兵武举人,第二年阎锡山晋升到新军第86标标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阎锡山率领队伍在太原起义,并被推举为山西都督,于是阎锡山立即组织成立山西军政府,开始了他执掌山西近40年大权的历史。

登上1930年5月19日《时代》封面人物的阎锡山。

在袁世凯时期,阎锡山韬光养晦,不公开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使得阎锡山在袁世凯执政时期唯一没有被换掉都督的地区,1917年袁世凯败亡后,阎锡山以督军身份自兼任省长,于是集山西军政大权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山西王”,阎锡山治理下的山西发展农业畜牧业,兴修水利,鼓励发展实业,同时积极扩充军队,在上个世纪20年代山西省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图为1949年阎锡山与蒋介石在奉化溪口合影。

1927年,拥有10多万晋军的阎锡山参加了第二次直奉战争,一路高歌猛进,占领西北军势力范围归娞,接收绥远地区,改山西督军为晋绥军总司令,自己部队称晋绥军。同年阎锡山接受蒋介石委任参与北伐讨奉失败,1928年蒋介石继续北伐,这次大获成功,阎锡山一路攻占石家庄、北平,势力范围由晋绥扩大到平、津、冀、察等地。

图为晚年的阎锡山身着长衫,坐在挂着老式蚊帐的床上。

势力膨胀的阎锡山有了和蒋介石分庭抗礼的实力,1930年阎锡山参与了联合反蒋的中原大战,1931年战败被迫下野回到五台山老家;而918事实爆发后,阎锡山立马被启用,任太原、绥靖公署,掌管两省的军政务,在抗战时期阎锡山发出“守土抗战”的口号抗战;抗战胜利后阎锡山坚持 反 共 立场,但在各个战役都留下失败的记录,损兵折将的阎锡山于1949年3月29日秘密离开太原,1949年跟着败退到台湾的阎锡山卸任职位,归隐山林,1960年因病逝世,终年77岁。


图文绘历史

史论纵横对阎锡山和冯玉祥这两个人都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阎锡山,早在以前的电视剧中就有多方面了解,当然,电视剧里面的历史人物都不能相信,了解历史的人不会去拍电视剧,拍电视剧的人不会拍真正的历史。

阎锡山主政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时至今日,依然褒贬不一,今天,史论纵横就来讲一讲阎锡山。

五台少年,同盟会员

五台山作为中国一个出名的地名,人杰地灵,阎锡山就是出生在山西五台县的一个半商半农的小地主家庭,也算是那种标准的晋商家庭,地主不是地主,商人不是商人。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阎锡山九岁入私塾,14岁就辍学,随父在五台县城内开设的钱铺学商,结果投机失败,负债累累,二人被迫逃往太原躲债。

这种投资的文化,深刻影响了阎锡山,所谓危机就是有危也有机,在太原期间,阎锡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学军,1903年被官费报送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在那个年代能够出国留学,后来都是一飞冲天的存在,阎锡山也一样,而且是展翅翱翔的存在。

在日本留学期间,阎锡山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加入了孙中山组织的中国同盟会。

在此期间,阎锡山曾与孙中山商议并制定了“南响北应”的战略决策,即中国同盟会在"南部各省起义时,须在晋省遥应"。

投机倒把,两面三刀

1909年年仅26岁的阎锡山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任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官,在心成立的陆军部举办的留日归国士官生会试中,阎锡山考列上等,阎锡山在接下来几个月里就升任山西新军的团长。

并且借助同盟会会员的力量,将山西新军的领导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武昌起义后,阎锡山和同盟会准备在太原起义。

但是阎锡山害怕革命失败,自己受到牵连,就带着部队尾随起义军,如果起义军胜利,则阎锡山带领队伍抢夺革命果实,如果起义军失败,则会帮助清军打击起义军。

太原起义成功后,果然如阎锡山所料,自己成为革命成功后的最大受益者,阎锡山被推选为都督,当时,阎锡山只有二十九岁。

成为山西都督并不一定就能成为山西的土皇帝,但是从后来阎锡山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投机能力,使其逐渐掌控整个山西。在袁世凯主政时,就投靠袁世凯,后来依附段祺瑞,不到北京去争权夺利,也不让外人进入山西。

在北伐胜利后,阎锡山和冯玉祥曾经共同反对蒋介石,然而,在被蒋介石打败后,就唯蒋介石马首是瞻,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阎锡山始终掌管着山西政权。


史论纵横

谈到阎老西儿,他的发迹史颇具传奇色彩。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军官生到一省的都督,他只花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几乎与拿破仑相似,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宣统元年,阎锡山刚刚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担任任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官、监督。此时全国正在大练新军,像阎锡山这样的有留日背景的青年军官自然很受重视。很快他就被赏予陆军科举人、少尉军衔。不久又被提拔为标统(团长),可谓平步青云。

而早在1905年就加入同盟会并且深受孙中山器重的阎锡山,已经在暗自筹备山西驻军的同盟会化工作。很快,一批同盟会员进入了山西境内的新军。

辛亥革命爆发后,阎锡山部被派去平叛。阎锡山接到命令后拒绝奉命,率部起义,打响了山西起义的第一枪并攻克了太原。阎锡山被推举为山西都督,并且击退了清军的几次进攻。

但是随着袁世凯重新归位,阎锡山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是这个军事强人的对手,在南北对峙的时候,他暗自找到袁世凯,提出和他媾和。而袁世凯也乐于见到山西中立甚至是倒向自己,自然也就很痛快的同意了他的条件。

就这样,从中华民国建立到覆亡,整个山西一直就被控制在老阎家手里。阎锡山,也成了地地道道的山西王。



青言论史

阎老西现在追崇的人不少,其实很多人把当下山西落后与阎老西所谓先进比较是太不了解历史了。阎锡山顽固不化,对山西来说害大于利,过大于功是肯定的。阎老西不过是一届高级军阀和土匪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