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哪些行為可能導致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

自由的心魔

現在的校園暴力事件越來越多,其實受害孩子都有一些共同點,就是性格比較軟或者過分隨和。而這些孩子的性格形成確實是和家庭教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的。下面這兩種家長容易培養出性格懦弱的孩子:

1. 過分強勢或者暴力。孩子和大人不論是在體格還是人格的成熟度上都是有天壤之別的,一些推崇虎媽狼爸的家庭,其實很容易培養出性格極端的孩子。父母過分強勢,孩子其實是沒招架之力的,只能順從,也許父母以為是在培養孩子的意志,但其實是在摧毀孩子的意志。在家習慣於服從強勢的父母,孩子在外也更容易服從於強勢的其他人。

2. 過度強調自省。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是,不論發生什麼事都要第一時間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樣的孩子其實是最容易變得過度隨和,其實就是懦弱了。當他們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第一反應並不是反抗,而是覺得是自己的問題。

而想要讓孩子不懦弱就要給孩子自信的底氣,最好的自信就是來自於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支持。無條件的愛並不是溺愛,而是就事論事,不把對孩子的愛和孩子的價值捆綁,讓孩子覺得不論你怎樣我都相信你並且愛你,有這份愛打底的孩子是不會懦弱的。

我是echo小茵茵,一個有趣又有料的親子漫畫家。關於這個問題,歡迎大家在在評論裡和我一起討論哦~


echo小茵茵

最近出了幾起都是遭受熟人傷害的報道,特別是一個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對著自己老師慘無人道的傷害,真是太令人震驚和無比傷痛。

太多的家長都在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排名和老師授課水平的好與不好,幾乎沒有家長高度重視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特徵。

如果孩子沒有健全的人格,沒有熱愛關心自己父母、老師和同學的善良之心、沒有面對誤會或者不理解的寬容大度胸懷,就算是個學霸,只要出現令他不舒服的事情,內在不滿的過度爆發只是時間的問題,直接對社會和雙方的家庭產生永遠不能抹去的嚴重傷害。

孩子性格強勢、霸道的對立面是很多孩子懦弱的、畏畏縮縮的性格和行為。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環境,父母的性格和感情決定了家庭是否幸福,其中直接的受益者或者受害者就是孩子。



1、掌控強勢型的家長

掌控強勢型的家長特色是自我感覺很有權威感和不安全感。

有權威感是在外面可能是個小領導,或者更牛氣的是公司董事長,在外面吆五喝六慣了,使喚下屬令自己很有地位和身份,充分享受自我感覺良好。

回到家裡,忘記自己是家裡的一個成員,家裡是談感情、迴歸愛的溫暖懷抱,仍然把外面的領導作風帶回家,把伴侶和孩子當成下屬對待。

這類人看似表面的強勢,內在人性深處有極強的不安全感,將家裡的大大小小事情的決定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才讓自己有一種安全保障感。

掌控強勢型的家長對待孩子更是霸氣外露,很多人會把伴侶和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特別是孩子,覺得是自己生下來的,對孩子的一切有權利支配,容不得孩子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孩子在10 歲以內,對父母的依賴是非常強烈的,因為這個時間的孩子太小,沒有父母根本活不下去。

掌控強勢型的家長非常喜歡給孩子做主,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幾乎聽不進去任何人的建議和呼聲,我行我素,不會在意他人的觀點,最關心的是對方聽不聽他的話,只要聽話,一切好說。



人天生都有依賴感,特別是孩子,當有人為自己做主,不用動腦筋,這是多麼舒服的事情,時間長了,孩子越來越不能夠自己思考問題,有什麼事情第一時間找爸爸媽媽解決,掌控強勢型的家長非常樂意讓孩子依賴他們,越發覺得孩子是離不開他們,令他們極有成績感。

掌控強勢型的父母對孩子的方式都比較粗魯和硬氣,容不得孩子辯解或者自己做主,常常會訓斥孩子的各個不是,搞得孩子怎麼做都是不對,永遠都是做的不對、說的不好,讓孩子從內到外沒有自信心,這樣的孩子怎麼可能不懦弱?

2、凡事大包大攬的家長

另外一類家長,和掌控強勢型家長不一樣,他們的性格沒有那麼霸氣和不講理。他們就像孩子的老黃牛,睜開眼就是孩子的一切,天天都是圍繞著孩子轉。

大包大攬的家長,永遠把孩子當成寵物,唯恐少吃一口飯就會餓著;擔心少喝一口水就會上火;憂慮孩子為什麼不時時刻刻在自己的身邊。

他們扛著偉大愛的旗幟,看似表面對孩子細緻入微的關心和照顧,實則把孩子當成永遠長不大的私有財產,更重要的是從來沒有想過孩子未來的人生是什麼樣的。



大包大攬的家長,只看著眼前的孩子幸福和快樂,孩子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他們能夠做到的,都願意替孩子去做,唯恐孩子受委屈、受累、受苦,一切都想代勞,孩子自然能不動就不動,越來越懶。

這類父母唯恐孩子受一點委屈,只要孩子在學校或者有任何的不舒服,家長都要找老師的不是、找同學倫理,一次、二次……老師和同學都離孩子敬而遠之,唯恐躲之不及,惹禍上身。孩子在學校要麼受到孤立無助的待遇,要麼有孩子聯合起來欺負他,父母能過管多少次。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一方面對父母越來越依賴,能靠著家長的就不努力,能力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另一父母,孩子也會明白,很多事情父母是幫不了他,而孩子無力面對和解決遇到的困難,只能唯唯諾諾、心驚膽戰期望不要事情找他,越不想找事,越有人或者事情找到他,只能令孩子更加膽小如鼠。

有句說:性格決定命運。其實,孩子的命運很大程度上被控制在家長手中,特別是父母的性格對孩子有著一生長久的影響,決定了孩子成長和幸福。

父母的良好性格和親密的夫妻關係,是孩子成長髮育的沃土,期待家長們高度重視和調整自己的性格,給到孩子真正健康快樂的人生財富。

談文俊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十八日

“談文俊快速閱讀”,用十年磨一劍的歲月和匠人精神充分發掘人類大腦超大量閱讀書籍的潛能,成功建立一套看得快、看得多、記得多的快速閱讀方法,讓僅需小學二年級學生識字量的成年人和9週歲以上的孩子,真正掌握一分鐘閱讀2000字,同時理解記憶達60%以上的快速閱讀本領。


談文俊快速閱讀

  “不好好吃飯,大老虎會來吃了你!”“再調皮,警察叔叔就會抓你到警局!”“不睡覺,大鬼小鬼來找你了!”……

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旦發現他們哭鬧或不聽話,就會說一些恐怖的語言來嚇唬孩子,雖然短時間內能夠迫使孩子服從,但卻破壞了他們的安全感,從而變得膽小而懦弱。

  恐嚇難以讓孩子心悅誠服,

  根本無法達到教育的目的

  針對這種“嚇唬式”教育,高級親子溝通師、國家家庭教育指導師鄭啟涓表示,由於生存能力不足,越小的孩子越依賴成人的保護,對“拋棄”、“死亡”等越恐懼,便越容易被恐嚇和威脅的力量所控制。父母以恐怖言語雖迫使孩子暫時服從,但卻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會產生恐懼、緊張、擔憂的負面情緒,性格容易變得自卑、膽小、懦弱。

  而且,孩子對很多事物尚缺乏客觀的認知與體驗,父母灌輸什麼,他就會吸收什麼而形成自己的觀念和感受。當父母嚇唬孩子時,孩子並非是領會到父母教育的目的,而是為了安全迫於無奈就範,這從根本上無法達到教育的目的。“親子關係裡,恐嚇式的教育難以讓孩子心悅誠服,尊重、接納、平等的交流、引導才能使孩子敞開心扉,父母的意見才有可能被孩子所採納。也只有當孩子從心底真正認可了父母的教育,他才真正願意付諸行動。”

  

多詢問和傾聽孩子的想法,

  給他們自己做主的機會

  鄭啟涓建議,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妨嘗試換一種表達方式,多詢問、傾聽孩子的想法,瞭解孩子當下行為背後的原因和動機,再與孩子進行協商,引導孩子作出更能滿足彼此需要的選擇。

  一般情況下,孩子對於主動決定比“被迫”完成會更有動力,父母可多給孩子做主的機會。比如吃飯時,孩子盯著電視看,老是吃了這一口忘了下一口,不能好好吃飯。父母可與孩子溝通、瞭解,他顧不上吃飯是因為這個卡通片是他最喜歡看的,而且這一集他非常感興趣,必須集中精力。

  這時媽媽可以表達對孩子的理解,“的確是哦,媽媽看喜歡的電視若總被打斷也會不高興的,但吃飯也要專心,我們的胃才能好好消化。不如媽媽把這集點播好,你在飯後專注、開心的看,你覺得這樣好不好?”當孩子同意之後,父母既達到了讓他好好吃飯的目的,又讓孩子感到被理解、關愛。


李建學心理諮詢

控制慾過強的爸爸

有的爸爸過於大男子主義,控制慾太強。無論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說了算,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爸爸控制慾太強,剝奪孩子自我表現和發表自我看法的機會,會讓孩子產生“我不會”“我不行”“我不好”的心理,導致孩子自我懷疑,性格懦弱。

控制慾太強的爸爸會過於威嚴,無形之中給孩子一種壓力,給父親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產生不良影響。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親會越來越成為男孩的典範和標杆。父親獨裁專制,在男孩的頭腦中會形成這樣的印象:男人和父親就是獨裁者。從而將自己複製成父親的翻版。

建議:爸爸要學著放手,給予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接納孩子,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做自己喜歡的事,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展現自己的能力,並挖掘出潛在的能力。暴躁的爸爸

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很會通過模仿來學習。如果爸爸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打,動不動就罵,那孩子也很有可能如此,甚至程度更深。

父親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亂髮脾氣,那麼孩子以後遇見類似的情況時,也會採取同樣的方法來發洩。

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父親和孩子的性格存在兩種極端。父親暴戾易怒,孩子會在恐懼中形成卑微、懦弱的性格,越來越不活潑,越來越不愛說話,不利於自信心的樹立。長此以往,心理發育不健全,如情況嚴重還會造成心理陰影甚至創傷的出現。

建議:脾氣暴躁的爸爸一定要收斂自己的情緒,學會用溝通、耐心解決問題,而不是動不動就暴脾氣,給孩子傳遞一種正能量,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筆無價的財富。不見人影的爸爸

中國家庭一直有個誤區,“男主外,女主內”。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總是當“甩手掌櫃”,把孩子扔給媽媽管。

父親不能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尤其是在孩子12歲之前。如果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參與度不高,男孩子很容易缺少陽剛之氣,變得有點“娘”,而女孩會在無形中承擔起一部分男性的角色,像女漢子。

孩子很單純,他們認為爸爸愛我,就會像媽媽愛我一樣,花時間陪我,爸爸不經常陪我,那就是不愛我。

建議:爸爸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每週至少和孩子溝通兩次,瞭解他們生活中的快樂和煩惱。有時也不妨適當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應酬,與家人每週運動或出行一次,增加與孩子和家人交流的機會。

惹媽媽生氣的爸爸

爸爸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去愛孩子的媽媽。

在孩子心目中,父親往往是力量和堅強的象徵。作為孩子的保護者,父親應當給孩子一個安全的家,而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就來自看到父母彼此相愛,特別是爸爸愛媽媽。而且,父親用行動為孩子做出了愛的示範,孩子從小就可以在父母身上學習到什麼是愛,怎樣去愛。

如果父親經常與母親吵嘴,就會引起孩子的恐懼、情緒不穩定。長此以往,容易出現問題行為和心理失衡。

一個孩子如果常常看到母親傷心地哭泣,他會試圖用自己有限的理解力去安慰媽媽。當媽媽情緒有所好轉時,孩子就會把讓媽媽快樂當成了自己的責任,在家庭裡承擔了爸爸的角色。但孩子還不具備這樣成熟的知識和心理承受能力,就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建議:爸爸需要和媽媽保持良好親密的溝通,理解妻子養育孩子、操持家庭的辛苦,表達對妻子的感激與讚美。孩子看在眼裡,自然會覺得心裡開花,生活得非常幸福。

爸爸用心去愛孩子的媽媽,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愛,也能讓媽媽心中充滿幸福感,這樣的家庭,才會養育出健康快樂的孩子。


珍紐倍羊奶粉


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懦弱”的性格是什麼?我們普遍認為,性格懦弱的孩子外在的表現是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容易附和別人;遇到困難和挑戰不願意嘗試、通常會選擇逃避或放棄;在團隊中處於跟隨別人的位置,總是受欺負。


孩子的性格受到兩方面即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的影響。孩子剛出生的前三年是最關鍵的,因為孩子的生活環境基本上就是家裡,父母和孩子相處時間比其他任何年齡段都多,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和言行影響非常大。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的重要發展期,TA們從大人的反應學會認識自己是誰、判斷自己好不好、值不值得被愛……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和言行,如果不符合這些孩子的心理發展需要,孩子內心就會埋下懦弱的種子。比如,大人總是說一些破壞孩子安全感的話,例如“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這孩子真討厭,煩死人了!”……或者大人過於限制和干預孩子的探索行為,比如:“寶寶不能這麼吃飯、不能這麼喝水、不能這麼戴帽子……” 、“你自己系不好,讓媽媽給你係鞋帶吧!”這些語言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不夠好,什麼都不會做,自己不應該、也不必有自己的想法,一切照著大人說的做才對。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願意嘗試,習慣退縮、逃避問題,性格變得懦弱。


從上幼兒園開始,孩子從家庭走向了社會,生活的環境變得複雜,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更多。父母在態度和言行上更要注意,避免在無意中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最重要的原則應該是像對待成人那樣尊重和接納孩子的感受、想法、決定,當然,不是說完全聽孩子的,而是要在充分傾聽的基礎上加以引導。父母絕對不能做的是,簡單粗暴地打罵,或者跟別的孩子做橫向比較等,這些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性格變得懦弱。


身教重於言教,要培養一個自信、擔當、勇敢、獨立的孩子,父母要為孩子做好的示範。當遇到困難時,父母是積極應對還是逃避退縮?當被人欺負時,是敢於說“不”還是苦撐著隱忍?父母的行為影響孩子的行為,父母的性格決定孩子的性格。


蘭海

首先我們得定義一下什麼是懦弱的性格?依我看來,懦弱的性格有以下特徵:

  • 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強大的壓力下容易妥協。

  • 比較怕事,明明自己有理,卻不敢據理立爭。

  • 不敢爭取自己的利益,形成得過且過的心態。


  • 缺乏自信,做事猶豫,總是給自己設定很多條條框框。

當然強調一下,懦弱的人並不是不懂得以上的道理,而是明知可為但不敢為。關於懦弱的性格成因,心理學家有很多解釋,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懦弱的性格是從小形成的,家庭佔據主導的因素,家長的哪些行為可能導致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呢?我認為有5點:

1、父母之間不和睦,經常爭吵,並恐嚇孩子

夫妻之間經常吵架,不和睦,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將來孩子可能叛逆,特立獨行,也可能懦弱,尤其是有一些家長經常恐嚇孩子說,“你再這樣,就不要你了。。”,“再不聽話,就打斷你的。。”,夫妻之間自己不和睦,再加上對孩子的恐嚇,最容易產生懦弱的孩子。

2、父母太過強勢,很少和孩子溝通,為孩子安排一切
有些父母以為孩子不懂事,沒經驗,就不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而是自己包辦一切,從孩子的衣食住行到教育問題,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辦,無視孩子的叛逆和反抗。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沒有主見,越來越不獨立,形成容易妥協的性格。
3、父母生活較隨意,對生活沒有要求,不管孩子
父母生活上對自己沒有要求,得過且過,沒有生活目標,沒有上進心,甚至不管孩子。在孩子的心中,難免會有失落感。沒有父母的教育和關懷,孩子會失去對生活的興趣,變得沒有目標,沒有想法,會缺乏自信。
4、父母本身人際關係處理比較軟弱

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如果父母本身就人際關係處理比較軟弱的話,對孩子的影響是直接的。比如說處理鄰里關係時,經常忍氣吞聲;處理工作關係時,被動無主見;處理親朋關係時,不敢拒絕,充當好好先生;處理家庭關係時,比較隨意。這一切的一切,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從而使得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將來長大了,也不知道如何處理關係,變得懦弱。

5、單親家庭

這個不多說了,單親家庭的孩子由於缺少一方的愛,性格容易懦弱。

當然以上5點也並不是絕對的,但大概率的會影響小孩。筆者在此提醒各位家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時要提高自己的素養,不斷學習育兒的經驗,尊重生活,尊重自己,尊重孩子!

歡迎大家繼續關注“美映生活”,讓我們繼續交流!


美映生活

答:孩子膽小怕事,不敢與人交流,與小朋友起衝突總是退讓躲避……這些都是父母眼中孩子懦弱的表現。孩子懦弱性格的形成是先天和後天兩種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先來說說先天因素,就是家族的性格基因。如果父母都是比較內向膽小,小心謹慎,甚至在生活中表現出唯唯諾諾的性格時,不排除孩子遺傳了這樣的基因密碼,又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榜樣”的影響,不自覺的學會了父母的處事方式。

而後天的因素,即不恰當的家庭教養環境和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性格更具殺傷力。對照檢查一下,你的孩子是否生活在一個過度保護、被要求被束縛、溺愛等等類似的家庭教養環境中。具體的表現如下:

1. 父母過度包辦孩子的生活

表現在熱衷於幫助孩子處理生活中的任何事,尤其是一些生活瑣事和小事。穿衣吃飯刷牙洗臉畫畫手工等等,這些本該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都因為家長的擔心孩子做不了,做不好,統統包辦,這就使得孩子失去了自我嘗試和發展的空間,一旦走出家門,不會照顧自己,遇事就變得慌張膽小。

2. 家長太敏感太強勢

表現在孩子在外的人際交往中,家長時刻繃緊了一根弦兒,生怕孩子小被欺負,被不公平對待,頻繁的參與到孩子與同齡人的玩耍時,或者在孩子遇到衝突時候,衝上前幫孩子解決。這樣的行為之下,孩子被過度保護,一旦離開了家長的保護,又不會自己解決問題,就變得緊張,無所適從。

3. 家長過分在意或者控制孩子的情緒

表現在當孩子有了情緒,比如憤怒、傷心、難過等情緒時,家長馬上出面哄勸或者制止。完全沒有尊重孩子的情緒,更不懂得給孩子留下一段情緒發洩和認知的時間,那麼時間一長,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感受,也不敢表達自己,因為他不知道自己該不該擁有這些大人眼中不好的情緒,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表達情緒的後果,只好躲起來。

總之,家長的以上行為,無形之中讓孩子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缺乏相應的照顧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一旦離開了家庭這個熟悉的環境或者熟悉的人,就習慣看別人臉色,不知道如何面對問題並解決,時間久了,膽小,懦弱的性格就越發明顯。


小豆一家親

家長過於強勢,對孩子控制慾強,事事要求有規則,就容易導致孩子從小學會看人臉色,於是行事畏畏縮縮,膽小怕事,不敢嘗試新事物,性格就糯弱起來。


我有個同事就是這樣,她兒子剛學會走路時,回去農村老家,正是想到處探索的年紀。她嫌屋外髒,不準孩子出家門一步。等兒子長到五六歲,一走鄉下小道就要摔倒。平時也管得挺嚴,吃飯時放湯勺的位置都有嚴格規定,否則打手;睡覺必須得按時,週末節假日也沒例外;讀書必定要寫讀後感,否則立馬一耳光。孩子被管得失去了靈性,好像她的提線木偶一般。膽小怕事,說話像蚊子一樣小聲,什麼都不敢出頭去做。

其實,給孩子自由,他才能大膽飛翔,只要不超書底線,小事情就由他去吧,這樣小孩才能有想象力,才能有勇敢創新的精神。


青春媽媽

無疑,孩子的性格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開朗向上的父母養出的孩子和整日愁眉苦臉消極抑鬱的父母養出的孩子能一樣嗎?首先傳達給孩子的信息就不一樣。現在大多數家長關心的只有成績分數,有多少人真正關心孩子的心理需要,扯遠了。

1.凡事都替孩子做主

孩子小的時候還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有些事家長可以適當的替孩子做主。但是孩子大點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而不是你應該怎麼樣或者你必須怎麼樣,有些事情你可以放手讓他試一試,或許孩子有更好的方法呢。一旦孩子養成依賴,過於聽話,就會失去自我,沒有主見,已經有人替我做主了,不需要再思考了。

2.不給孩子留私人空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孩子也不例外,而家長會把孩子管的死死的,不許這個不許那個,也許孩子只是想玩會泥巴,雖然很髒,但他很開心,有什麼比孩子開心更重要呢?

3.經常對孩子發脾氣

有的家長脾氣比較暴躁,看見孩子成績不好或做錯了事,就控制不住自己衝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得不到安慰和鼓勵反而覺得很委屈,又不敢說,害怕打罵,越來越膽小怕事。

4.父母感情不和

有些夫妻感情不和,經常對著孩子吵架甚至動手,孩子的心裡留下陰影,恐懼,害怕,處處小心翼翼,生怕父母離婚不要她了,這種陰影是一輩子的。

孩子需要溫暖的家,父母的愛,支持,鼓勵,安慰,誇獎。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一生受用。

有點亂了,見諒!


愛學習的倆寶媽

孩子懦弱性格形成有幾點需要家長注意:1、和孩子親近的家人有這種性格,孩子從小在這樣的環境習得。2、家長過度保護孩子,物質上過度滿足,當被同伴搶佔自己的玩具或者霸佔自己的一些物品時往往沒有情緒反應。3、家長過度權威,孩子不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擔心被否定,慢慢封閉自己,長期以來,孩子一些負面情緒無法及時宣洩。4、在孩子和同伴相處時被欺負,家長又沒有及時關注或者沒有重視,容易形成懦弱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