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泉教授:將肺癌微創治療做到極致,附贈一個術後精準隨訪利器!

陈海泉教授:将肺癌微创治疗做到极致,附赠一个术后精准随访利器!

陳海泉教授首提肺癌微創手術三大優化策略!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並在美國胸外科雜誌CHEST發表1篇論著,建立了針對特定部位的Ⅰ-Ⅲ期非小細胞肺癌術後復發預測模型。

I期肺癌,腔鏡手術優於微創開胸

隨著人們肺癌早期篩查意識的不斷增強,外加檢查設備的靈敏度越來越高,目前被診斷為肺癌的術前病人中,約有70%為早期肺癌。對於早期肺癌患者的手術方式選擇,臨床上普遍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胸腔鏡下的肺葉切除,另一種是微創開胸手術。

所謂微創開胸手術是指小切口保留肋骨的開胸手術。相較於這兩種較為普遍的早期肺癌手術方式,到底哪一種更能讓患者最大程度生存獲益且生活質量最佳?

針對這一問題,陳海泉教授領銜的團隊從問題入手,回顧了 2009年至2014年1083位早期肺癌(TI期)隨機接受微創開胸手術或胸腔鏡下肺癌手術的患者。研究表明,

胸腔鏡下肺癌手術相比較微創開胸手術,顯著降低了患者的術後胸管引流量,總住院時間和短期術後併發症率,同時具有與微創開胸手術相同的長期生存期

該研究同時認為:

  • 在長期預後方面,胸腔鏡下肺癌手術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為79%,微創開胸手術患者為73%;

  • 胸腔鏡下肺癌手術患者5年總體生存率為89%,而接受微創開胸手術患者為84%。

  • 胸腔鏡下的肺癌手術比微創開胸手術具有一定的優勢,此外,胸腔鏡下肺癌手術平均住院日為6天,比傳統微創開胸手術少了1天。

陳海泉教授認為,此項研究對於臨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今天我們團隊拿出循證醫學的數據,

有力地證明了胸腔鏡下肺癌手術對於早期肺癌的諸多優勢

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醫學院外科學著名教授Seth B. Krantz為該項研究專門配發述評:

早期肺癌,淋巴結清掃因人而異

早期肺癌患者往往不存在縱隔淋巴結轉移,這類患者是否仍需進行縱隔淋巴結清掃目前尚未定論。前期研究,陳海泉教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術中冰凍診斷的原位腺癌及微浸潤腺癌是行亞肺葉切除的精確指徵。研究於2016年發表在國際腫瘤學頂級期刊JCO雜誌上,並於2017年寫入ESMO肺癌診治指南。

隨後,陳海泉教授進一步研究了術中冰凍病理在淋巴結清掃中的指導價值。

研究發現,對上文所述的四類肺癌患者行選擇性縱隔淋巴結清掃與行完全性縱隔淋巴結清掃具有相同的預後,5年無復發生存率與總生存率高達98%以上,並且術中冰凍病理與術後石蠟病理的診斷一致率高達89%,這就證明病理診斷能夠在術中指導淋巴結的清掃範圍。

陳海泉教授認為,對於術中冰凍病理提示為低危肺腺癌患者,可以行選擇性淋巴結清掃來減少系統性創傷,並以此建立了基於術中病理診斷的縱隔淋巴結清掃標準和範圍。

對於這一研究,杜克大學醫學中心胸外科國際著名教授Thomas A. D’Amico在配發的述評中表示:

這項手術策略雖然目前來看頗具爭議,部分技術細節有待精確。但是從長遠來看,當客觀條件都具備時,選擇性淋巴結清掃術將會極大提高早期、低危肺癌患者生存預後。

中晚期肺癌,先手術後化療效果好

陳海泉教授表示:

研究刊發之後,意大利IstitutoNazionale Tumori, IRCCS, Fondazione G.Pascale胸外科著名教授Gaetano Rocco為該項研究配發述評認為:

一個利器,精準預測NSCLC術後復發模式

理想化的隨訪應當針對高危的復發部位採取相應的影像學檢查手段以利於早期檢出復發,而對於低危的復發部位則應當避免不必要的檢查。然而,目前國內外仍缺乏術後隨訪策略的共識。因此,陳海泉教授團隊建立起了針對特定部位的非小細胞肺癌術後復發預測模型。

該預測模型包含吸菸史、腫瘤病理類型、腫瘤大小、脈管侵犯、胸膜侵犯和病理分期等預測變量。該模型具備以下4個亮點:

(1)該預測模型能夠分別計算不同部位的復發概率,有利於不同影像學檢查措施的選擇。

(2)既往的預測模型大多隻能計算“靜態”的復發風險,如術後3年的復發風險、5年的復發風險等。

然而,舉例來說,兩位同樣在術後第1年前來複查的患者,其中一位曾經在術後半年接受複查並且結果為陰性,而另一位術後從未接受複查,那麼對於這兩位患者來說,他們的復發風險是不一樣的。該預測模型能夠根據末次陰性隨訪時間和本次隨訪時間,結合貝葉斯公式計算“動態”的條件復發概率,更加符合臨床實際。

(3)該模型簡單易用,只需在網址為"http://nsclc.cn/"的網頁上選擇或輸入相應的臨床病理信息,點擊“ Calculate”按鈕就能生成總體復發概率和不同部位的復發概率。

(4)最重要的是,該預測模型具有較高的預測準確性。無論是在建模數據庫還是外部驗證數據庫中,該模型對於總體復發風險以及不同部位復發風險的預測準確性均超過70%,部分接近80%。

該網頁版預測模型能夠精準頇測非小細胞肺癌術後的復發模式,對於幫助臨床醫生制定個體化的隨訪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陈海泉教授:将肺癌微创治疗做到极致,附赠一个术后精准随访利器!

人物介紹

陳海泉 教授

美國AATS會員,美國STS國際理事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委員

上海市抗癌協會胸部腫瘤委員會主任委員

上海醫學會胸外科分會副主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