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如山:二十一年尋子路,八十萬裡淚和夢

時光逆回到1997年9月21日,外出賣貨歸來的郭剛堂剛到家門口,就見自家院子圍了裡三層外三層的人,他疑惑著朝家走去。一位老人見到他,立即過來哆嗦著拉住他的手:“你兒子郭振被拐走了,趕快想辦法找孩子!”郭剛堂聞聽,腦袋嗡的一下,頭頓時大了,稍後反應過來,撲地一下跪倒在鄉親們面前,他一邊磕頭一邊哭,請求大家幫忙找孩子。一個大男人,哭的傷心欲絕,鄉親們無不動容。當天晚上全村聚集了500多人,分成了三人一組,他們分散到各個路口、汽車站、火車站去找人。可是,幾天下來,毫無兒子蹤影。兩週後,郭剛堂騎上摩托車,踏上了漫漫尋子路,誰知這一尋就是21年。

父愛如山:二十一年尋子路,八十萬裡淚和夢

他說,最初幾年的尋子路,幾乎是在乞討、流浪中度過的,為了省錢經常在橋洞、寺廟裡夜宿。飯館老闆、街頭混混以及流浪漢的挑釁、嘲笑和刁難,為了不耽誤尋子,他都要學著忍受。每天還要擠出笑臉,只為這一路上能夠有人行個方便。

父愛如山:二十一年尋子路,八十萬裡淚和夢

有次在河北境內,路邊吃飯時碰到幾個醉漢,原本被他們打幾下就沒事了,但對方把旗子從摩托車上扯下,在孩子的照片上跺了幾腳,那旗子原本是個新旗。被打完,郭大哥選擇了忍氣吞聲,推著摩托車走了一會兒,他還是沒有忍住,返回去和他們廝打了起來。

最令他難忘的一次,是在大別山崎嶇的山路上騎行,忽然天空下起了大雨,暴風夾雜著砂石把他和摩托車刮到在懸崖邊,若不是被幾根水泥樁擋住,後果不堪設想。卡在水泥樁的中間,大雨劈頭蓋臉的打著,郭剛堂心灰意冷了,想撒開雙手掉入山澗算了。此時,歪倒在地的摩托車後面的旗子被風吹得啪啪作響,那一刻他彷彿聽到兒子在對他呼喚,他堅信兒子一定正在前方等著他尋找。

父愛如山:二十一年尋子路,八十萬裡淚和夢

劉德華在主演的電影《失孤》裡說,“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覺我是個父親。”其實,這個電影主人公的原型就是郭剛堂。他說,那些年皮肉上遭受的痛苦更像是贖罪,只有在路上,他才覺得對得起兒子。

“兒子,你在哪兒啊?爸爸找你回家。”春去秋來,冬寒夏暑,眨眼就是21年。這些年,記不清摩托車騎壞了多少輛,記不清摩托車後面的旗子換過多少面,但這句話一直用最大的字體印在最醒目的位置。騎行的時候,郭剛堂喜歡聽身後旗子抖在風中的聲音,他覺的就是和兒子郭振在一起。

父愛如山:二十一年尋子路,八十萬裡淚和夢

多年尋子無果,郭大哥的思想開始轉變,他覺得自己的目標不能只是在兒子郭振身上。5年前,郭剛堂成立了天涯尋親志願者協會,並籌辦天涯尋親網站。郭大哥說,正是因為自己是一個親身經歷者,能夠理解丟孩子、找孩子的那份無助和痛苦,所以他才要幫助更多像他一樣的人找到自己的親人。至今,郭剛堂創辦的天涯尋親網已經成功地幫助了很多人回家,而郭剛堂對自己兒子郭振的尋找還在繼續。

二十一年,一個父親為了尋找自己的兒子,可以放下一切捨棄一切,可唯一不能放下的就是找兒子,因為這份血脈,無人能擋,這份父愛,也無法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