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创始人的2个创新小秘诀

7-Eleven创始人的2个创新小秘诀

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 小平同志

日本7-Eleven的创始人兼CEO(曾经),铃木敏文。前面分享过一些关于7-Eleven的内容《 》,《 》。希望能帮助你了解铃木敏文这位企业家,先不赘述了,切入主题。

提到“创新”和“日本”,我都会先想到另一位人物:孙正义。我们一般知道孙正义可能是因为在2000年的时候投资马云阿里巴巴,2014年阿里巴巴正式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孙正义这项投资的回报率数以千倍。但是我们这里要提到的是孙正义在创新的独到之处。

7-Eleven创始人的2个创新小秘诀

在读大学的时候,一般学生赚取生活费都是勤工俭学,打打工兼兼职什么的。但是孙正义不一样,他每天会从字典里随机挑出3个单词,组合在一起。然后每天花5分钟,思考这些词能让他发明创新一些什么东西。如果当天想不出来,他就放弃。如果有灵感,他就放手去做。这样坚持了一年之后,孙正义捣鼓出来了250多项大大小小的小创意。

其中改变他命运的是这三个词:“字典”、“声音合成器”、“计算机”。当时,他的灵感是,为什么不做一个可以看到日语,立即就能说出英语的智能辞典呢?这样日本人也许就不必再学英语了。于是他立即动手,得到一些建议优化之后。在某个回国的暑假,孙正义向日本各大公司推销他的智能辞典。最终,夏普表示感兴趣,然后,花了1亿日元向孙正义买下的专利。

这就是孙正义创新的独到之处。那么7-Eleven的创始人铃木敏文的创新独到之处是什么呢?

1. 不捉“第二只泥鳅”

什么是“第二只泥鳅”?在日本有个谚语是:

一颗柳树下不会有第二只泥鳅。

意思是:偶然一次在一棵柳树下抓到了一只泥鳅,却期待还能抓到第二只,这是个愚蠢的想法。有点类似于咱们的守株待兔。它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同样的好事,不见得会出现第二遍

放在商业上的理解就是,无脑地抄袭一款成功的商品或商业模式,可能会让你一切都随风,竹篮打水一场空。即使柳树下偶然存在第二只泥鳅,并被你捉住,第二只泥鳅的尺寸也必定远远小于第一只

7-Eleven创始人的2个创新小秘诀

有同学肯定就会反对了,那些靠抄袭、模仿发家的企业明明比比皆是。比如...呃...还是不举例了,就提下这几年炙手可热的互联网企业吧,中国互联网起步时的产品几乎都是copy国外成功的产品,并因此本地化获得了成功。甚至形成了局部垄断,深度模仿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这第二只明明比第一只还色香味浓。原因就是时代背景不同。那时候什么很慢,慢到一生只能爱一个人,其现象就是信息传播速率慢。如果你在遥远的他乡,得知某款新产品或商业模式,然后回到故乡,撸起袖子开始干,说不定就能成功。再加上那还是个匮乏时代,不管你提供什么产品,几乎都是处于增量市场,即使竞争者多一点也能保证你的利润空间。

现在不一样了,信息传播都是秒秒钟扩散,从匮乏时代进入过剩时代增量市场也在逐渐转为存量市场。这时候一直无脑地跟在别人后面捉泥鳅,可能连汤都喝不上。时代迫使你要去创新,去捉第一只泥鳅。

如果创新只是把现有的A改变成A+,那么几乎没有意义。为什么呢?当人们发现产品A成为热卖品后,就会不自觉地站到A的延长线上联想到A+。然而,即使在我们眼里的A和A+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消费者看来几乎就是同一个A。所以第二只泥鳅的创新就是超脱对产品A的延伸,进而创造新的产品B或产品C。

好比福特汽车对更快的马,iPhone对传统智能机,河马鲜生对传统超市(更像菜市呢)。

在整个社会日趋富足的今天,在给消费者提供价值的同时让其保持新鲜感,企业需要寻求自我定位的差异化和非A+类创新

2. 顾客成本价值象限法

把顾客的“低成本”到“高成本”投入,当作x轴;把产品的综合“低价值”到“高价值”,当作y轴。得出下图:

7-Eleven创始人的2个创新小秘诀

顾客投入成本”包含:顾客为达到目的花费的时间、体力、金钱、精力、心理负担等投入成本;

顾客获得综合价值”包含:你提供给顾客的商品价值、使用体验、心理满足、产品品质、售后服务等综合价值。

“顾客获得综合价值-高”和“顾客投入成本-低”通常是“等价交换”的关系。就像“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一样,一般就会把这种情况理解成选择了一方优势就必须舍弃另一方的优势。

大部分顾客是不满足于单一的“高-综合价值”或者单一的“低-投入成本”,我们都喜欢“物美价廉”。以往企业在权衡“高-综合价值”和“低-(顾客)投入成本”时,都会比较关注“低-(顾客)投入成本”,而降低“高-综合价值”的优先级,比如低价策略。

随着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消费者观念的转变,都在影响着市场的变化。这几年的消费升级,也在说明顾客在满足了“低-投入成本”获得产品后,希望加入“高-综合价值”的元素。同样也希望本身拥有“高-综合价值”的产品,提供亲民的“低-投入成本”。

正因为这看似矛盾的需求,所以大部分企业都处于第一、三象限,如图中绿色气泡。而顾客所期望的第二象限,正是竞争对手鲜有涉足的“空白地带”,企业实现自我差异化的肥沃土地。比如小米、网易严选等模式的成功。

总结总结,敏而好学

不捉“第二只泥鳅”:具有把A产品改头换面成B或者C的决心,实现企业的差异化竞争

顾客成本价值象限法:在“顾客投入成本”和“顾客获得综合价值”的二维范围里,挖掘出竞争对手未曾涉足的

“空白地带”,打开一片蔚蓝海。

其本质都是差异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