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上世紀70年代初,樂亭林業上綱要

來自:《樂亭大地耕耘紀實》一書,主編:徐興信

紀實:上世紀70年代初,樂亭林業上綱要

1971年9月,全國林業發展規劃(草案)提出,“農業發展綱要”對林業的標準是:“四旁植樹,每人平均一般應在100株以上”。而“四旁”指的是“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因此,落實“規劃”就成為當時樂亭在林業生產上的重要任務。

樂亭的林業,過去有一定基礎,據1939年樂亭縣署調查,全縣有林木約百萬株。在十家子、趙灘、唐莊子、景王莊子、芍坨、董家鋪、邊流河、豐莊、楊各莊以及木瓜口以北、灤河以南等地都有片林分佈。以後由於歷史的變革和其它種種原因,樹木不斷減少。到1963年全縣第一次林業普查,“四旁”樹木僅有251796株,而且成材的較少,多數為新栽幼苗,不少地方是“只見村莊少見樹,村裡地裡光禿禿”的現象。炎熱季節集會,無論會場大小,都很難找到蔭涼會址,就是個人乘涼,合適的樹影也不多。樹木少,自然災害就多。大風季節,雖無走石之勢,但飛沙揚塵,卻攪得天昏地暗。而在狂風肆虐時,樹木連根拔起,電杆被刮斷,甚至出現過國家三角測量點的鐵塔颳得擰成了麻花。泛風地區,大風過後,沙子淤住門口而不能開門,醬缸也不能正常揭開。就是大田生產,也得等到立夏以後才能播種,而且今日種,明天就出土,不是芽苗出土,而是種子被風颳出來,不得不多次翻種。茂盛的莊稼,有時疾風暴雨之後,倒伏的像蓋擦的一樣,嚴重減產。土壤沙化,河岸坍塌,真是“樹少風沙大,農田難豐收”。其次是木材供不應求,由於樹少材缺,不能供應挖煤的坑木、修路的枕木、造橋的樁木,就是群眾蓋房的檁木也缺少,有時乾脆把椽子、檁木一破兩半使用,以解決木材不足。

面對這種形勢,樂亭縣各級領導和群眾,下定決心大上林業,率先上綱要。

上綱要,決心大,但一落實卻有問題。

通過計算,按每平方丈栽樹一株,全縣林業上綱要,樹木佔地就需73萬畝。1970年,樂亭有耕地925772畝,是有名的農業大縣,如果林業上綱要,栽樹佔地過多,就會使農林面積倒置,不但完不成國家的糧食徵購任務,就連全縣人民的生產生活也難以安排,也不附合當時“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方針,於是又產生了樂亭林業不可能上綱要的思想。

是林業不能上綱要,還是對林業上綱要的精神實質理解不透?經反覆深入的理解“四旁植樹,每人平均應在100株以上”的含意,這裡提的只是“植樹100株以上”,而不是“成材樹100株以上”,植樹到成材樹之間有一段時間,植的樹總是多於成材樹的。若造林搞合理密植,少佔地多植樹,問題自然得到解決。因此,樂亭就採取了“突出農業抓林業,以林保農,以農促牧”,下定決心,苦幹五年,林業上綱要。

四旁植樹有多少宜林地呢?通過深入調查有了底碼。

水旁:全縣有灤河、二灤河、小河子等大小河流22條,總長479.27公里。灌水渠道10條,長140.55公里。這些河流沿岸,最少栽樹6行以上,而流經我縣51公里長的大灤河,沿岸宜林地少則寬50米,多則達500米。水邊栽樹有很大的容量,同時全縣還有大小坑塘1443個,總面積約8000畝,亦是栽樹的好地方。

路旁:全縣有幹線公路1361公里。而全縣有多長的機耕路當時是無人知曉的,通過調查發現,每畝地佔路大約3.6米左右,按此參數,全縣機耕路長約3500公里。

村旁院內:當時村內的植樹潛力胸中是無數的,因此,到於家寨公社泗溝港大隊丈量調查。該村212戶,866口人,集體耕地2341畝,分前後兩個村,環村周長2045米,全村民戶佔地209畝,除去房屋畜棚、豬圈等生活必須佔地外,能用於植樹的土地可達139畝。從此得知,“四旁搞綠化,院戶潛力也很大”。

解決認識問題。1973年3月16日至3月21日,樂亭在河南省鄢陵縣召開了改革式的林業會議。全體與會人員參觀了那裡的林業,聽取了經驗介紹,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真是一看啟示大,一找差距大,一算任務大,一想壓力大,一挖潛力大,一促決心大。接著樂亭縣有關領導講了按上級林業會議精神,學習鄢陵縣經驗,提出了樂亭植樹造林的安排意見。

落實林業政策。縣正式向廣大群眾宣佈:植樹造林,誰栽歸誰有。除冷大路汀流河至北港由國家投資林權歸國有外,其餘宜林地,誰的地權誰栽樹,樹權歸誰所有。社員宅旁院內或領導指定的地點栽樹,樹權歸社員所有。把歸集體的樹木,完全歸社員。為兌現政策,對社員所有的樹木,發放林木所有證,以法律的形式把樹權保護起來,掌握在自己手中。從此社員栽樹有了定心丸。致使林業在人們腦海裡佔了地位,發生了共鳴,削除了顧慮,調動了巨大的社會力量。

典型的作用。樂亭在林業上有三個典型。一是造林標準高的汀流河公社豐莊大隊。該村有4個生產隊和1個林業專業隊,276戶,1232口人,集體耕地2866畝,時任大隊書記的李國勝狠抓林業,從1966年開始搞造林,用幾根北京楊種條滾雪球,迅速繁殖了北京楊。他們在規劃後的機耕路旁栽植二年生的北京楊大苗,株距1米,密林化,達到地成方、樹成行,8年後樹高12米,粗17公分。路旁大樹參天,林蔭夾道。四旁植樹227920株,人均185株,林業發展,糧食增產。1963年畝產280斤,1973年畝產586斤,每年林業收入平均約萬元,用於打井配套購買生產資料支援農業。植樹造林使環境大改觀,過往之人,人人羨慕,個個稱讚。

二是四旁植樹最多的胡坨公社高家鋪,大隊書記翟恩海根據本村靠近二灤河、社員宅基地面積大,且林地較多的特點,帶頭髮展林業。他們在二灤河、集體耕地與鄰隊的交界線都以密林化的標準栽滿樹,村莊周圍栽10至20行的環村洋槐和榆樹林,院戶家家栽樹,人人造林,三年共植樹258000株,人均300株,達到了“白天不見村莊,夜晚不見燈光,走路曬不到太陽,春天有花香,秋天有果香,林木裡頭是村莊”的綠化標準。昔日大風颳起來,飛沙揚塵,天昏地暗,人人受害,如今是林地鎖風沙,只聽見風聲響,不見沙到來。

三是造林進度快、一季上綱要的於家寨公社泗溝港大隊,該隊原有樹木17000株,人均19株,離上綱要求差距很大。大隊書記李成義為加快造林步伐,自己育苗40畝。該村堅持集體造林和個人植樹相結合,集體栽環村林22495株。社員植樹採用幫樹苗(免費供苗),幫規劃、幫栽植(無勞力戶,民兵幫助)。這樣,社員家家植樹,個別戶也因鄰居植樹受影響而動手栽樹。民戶共栽植83400株,全村122895株,人均138株,其中一季人均植樹120株。

為進一步解決了幹部群眾的思想認識問題,強化典型帶動,在林業發展中發揮火車頭作用。縣和各公社多次組織到趙灘、蘭坨老母廟、中海濱和臺田槐(紫穗槐)溝變銀行的溪家坨等典型大隊參觀。突出的公社有蘆河、青坨,特別是於家寨公社苗澤林在全社搞了柳樹溝、楊樹路、槐樹莊,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和群眾的認可,成為樂亭四旁植樹上綱要的栽樹模式。一個典型帶一片,多個典型帶全縣,植樹造林工作在樂亭很快掀起了高潮。

育苗是栽樹的基礎。從前綠化,苗木不足靠從外地去買,不僅資金外流,而樹苗也因長時間運輸成活率低,在這方面教訓也是深刻的。1970年,在綠化縣城至新寨吳莊子路段時,從外地引進了毛白楊大苗1.5萬多株,投資近2萬元,栽植後成活甚少,只好次年改栽其他樹種。1971年,蘆河公社陳渡口大隊植樹,投資2400元從安次縣買樹苗5500株,當時這是一筆巨大的開支。結果成活率很低。為解決這一弊端,從1969年開始,縣要求每個生產隊育1畝樹苗,第二年又要求每個生產隊要拿出1%的好地育苗。雖然領導決心大,但在下邊落實還是有阻力,一是看不見植樹的潛力,認為育苗無用;二是存在依賴思想,認為育苗不如買苗;三是育苗佔地,把林、糧對立起來;四是胸無大志,沒有改天換地的思想;五是對北京楊、大冠楊要求迫切,沒有種條。另外,還有樹種結構問題。1970年以前,樂亭柳樹佔全縣樹種的90%以上,隨著地下水位降低,該樹種生長不良,病蟲害嚴重,只長年齡不長樹。要改變樹種結構,必須從育苗抓起。為此,採用了縣包公社、社包大隊、逐隊落實任務,逐塊丈量土地,同時根據需要從河南偃師縣、保定地區易縣以及其他各地調入北京楊、大冠楊,加拿大楊、沙蘭楊、箭桿楊、新疆楊等30多個品種,還從山海關調來山海關楊種子,又從各地調入洋槐。泡桐等多個樹種。到1972年底,全縣共育苗7923.4畝,4230.1萬株。

林業上綱要是個系統工程。每年都是縣裡總髮動,各社抓活動,栽樹比行動,造林搞運動,週而復始多個春秋。人們的認識提高了,宜林地挖掘出來了,四旁植樹累計有一定的數量了,苗子準備充足了,典型樹立起來了,上綱要具備了條件。1975年初,樂亭發出“四旁植樹上綱要”的號令。3月27日,縣在於家寨公社泗溝港大隊召開林業上綱要誓師大會,唐山林業局長任生瑞親臨大會指導,全體縣領導、公社全體人員、生產大隊和生產隊全體幹部、貧下中農代表、縣直各單位等近四千人參加了會議。會上參觀了於家寨公社柳樹溝、楊樹路、槐樹莊的林業佈局,看了全社村村都搞環村林,戶戶都栽樹的氣魄,一路兩溝四行樹,一米一株保密度,喬灌結合兩層樓,環村林及院戶植樹每平方米栽一株的密植方法,使與會人員受到深刻教育。會上,縣主要領導講了“大打春季造林大會戰,四旁植樹林業上綱要的安排意見”。領導有號令,學習有榜樣,栽樹有場地,決戰有勞力,林業上綱要的人民戰爭在樂亭打響了。全縣抓住了灤河、二灤河、老灤河底、小河子、長河、冷大路等六條線和縣中心四萬畝方(冷大路東,趙灘路西,閻湯路北、三岔口村南);閻各莊萬畝方(石碑以北、閻各莊以南、冷大路以東、中支渠以西);城西萬畝方(化肥廠以西、蔡各莊北、關帝廟以南、三丁莊以東);青坨公社大地園林化、閣樓坨、古河臺田槐溝經濟林示範區等六條線、五大片的重點工程。各社也分別抓住自己的重點,有的是當年工程,有的是持續工程,無論哪種工程,領導必須到第一線,在春季完成。在群眾性的植樹造林運動中,全體勞力傾城而出,以民兵為骨幹,學校師生積極踴躍參加,縣工礦企業的工人們在不停產的情況下,也投入了植樹戰鬥,大路小路,各種運苗車輛南來北往,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樂亭大地沸騰起來,林地迅速由點、連線、成片。

在植樹造林掀起高潮的同時,還注意到薄弱部位。1975年4月1日,在閻各莊公社寧莊大隊抓了以育代栽的典型。該村環村周長1945米,無栽環村林的樹苗,為此規劃了四米寬的環村林,佔地11.6畝,在環村林帶中用種條育苗6萬株,然後按每平方米株折算造林株數。4月3日召開現場會,依靠了這個辦法。此後在孟莊公社大李莊大隊搞洋槐直播造環村林的辦法,也推廣到各地,使後進迅速趕先進。

因地制宜,見縫插針。縣及縣直各單位、廠礦企業也都在自己所轄區內植樹,縣革委會院內植樹300餘株。國仙院小學成為小學綠化的典範。各國營林單位及有條件栽片林的社隊,要擴大營林面積,搞沙地林網,組建營林隊伍,成立護林體系。全縣護林人員達3000餘人,並佩帶縣革委會印發的護林袖章。由於領導親自抓,典型全面帶,經驗虛心學、評比及時搞,使樂亭林業大踏步向前邁進。

全縣共有林地面積34175畝,形成平原林業結構,河渠綠化佔總長度的74%。農田林網控制面積68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67%。有235塊小片林和116個果園,達到以農田林網為主體,網、帶、片、村、戶相結合的林業體系。1975年達到4400萬株,實現每人植樹100株。林業上了綱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