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作文素材」汶川十週年,能考的和需要準備的都在這兒了!

高考作文的考察重點向來與熱點時事息息相關,為了讓各位高中小夥伴們更好地應對高考為大家分析熱點時事,讓你在考場不再無從下筆!

今年恰逢汶川地震十週年,帶大家回顧汶川事件,為大家解析官方時評,並搭配出題角度和優秀範文

事件回顧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8.0級地震。

轉瞬之間,房屋倒塌,城市崩毀,近7萬人於災難中喪生,1.8萬人不見蹤影,還有37萬餘人正承受著身心的巨痛。他們在這場災難中失去了孩子、伴侶、父母和自己曾經長大的故鄉。

這場災難讓整個五月蒙上了灰色的陰影。那一刻地動山搖,周遭樓宇全部被夷為平地,無數鮮活的生命戛然而止。而廢墟上中國官兵們奮力救援的身影,和中國同胞們共同祈福的希冀,則成了那年夏天最難忘的回憶。

這場浩劫,至今已經整整十年。

十年已過,許多傷口已經結痂。而留下的傷痕,融入到每一個倖存者的血液裡,他們的生命從此有了大地的重量。

適用話題

1. 心懷希望,繼續前行

2. 國家力量

3. 善意的匯聚和傳承

4.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5. 生命的堅韌

6. 社會巨大變遷

......

官 方 時 評

志願服務星火已燎原

(題目簡潔明快,一目瞭然)

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在“2001國際志願者年”啟動儀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志願精神的核心是服務、團結的理想和共同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從這個意義上說,志願精神是聯合國精神的最終體現。”這句話指出了志願精神的本質,表達了人們對志願服務的由衷讚美。志願服務的精神概括起來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願服務精神的傳承和普及,對於倡導全民正能量,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志願服務,人人可為,只要每個人都能貢獻出一己之力,必然會凝聚成愛的海洋,讓社會每個角落灑滿溫暖的陽光。

“10年前的那場地震確實讓我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我始終不後悔自己的選擇,也堅信自己將會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志願者董明珠說出此番話時眼神異常堅定。(引用志願者董明珠的話開頭,開門見山。)

很難想象,眼前如此瘦弱的董明珠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就跟隨河南戶外救援隊驅車40多個小時從洛陽趕赴極重災區北川老縣城開展志願服務工作。一週後,戶外救援隊決定返回河南,途中董明珠想的全都是災區的場景,當到達洛陽後她連家都沒有回,3個小時之後毅然決然地再次踏上了前往災區的路。而這一次,26歲的董明珠便再也沒有回到河南,她紮根在四川,從事志願服務,為公益事業而奔走,一晃就是10年。

“當年在災區所看到的和聽到的,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那一幕幕情景讓我決定留下來為他們做一些事情,特別是當有一天一個孤兒抱著我叫我‘媽媽’的時候,那份責任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內心的想法。”董明珠說。(1、細節描寫,真實感人;2、關鍵詞:責任)

如今,董明珠已經成為成都授漁公益發展中心副秘書長兼項目總監,依然堅持從事災害應急救援、飲用水安全、災後兒童心理陪伴等志願服務工作,並先後參與了玉樹地震、蘆山地震、魯甸地震、茂縣特大山體滑坡等災害救援協調工作。(介紹志願者董明珠的背景,經歷和成績,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10年前,當時像董明珠一樣,懷著滿腔熱血來到抗震救災第一線的志願者還有很多。共青團四川省委統計,“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中,受災地區累計接受志願者報名118萬餘人,有組織地派遣志願者18萬餘人,開展志願服務178萬餘人次。四川省委黨校“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應對研究與培訓中心學術主任顧林生表示:“以汶川特大地震志願服務為起點,從此中國志願者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可以說2008年是中國‘志願服務元年’。之後,志願服務如同燎原的星火越燒越旺,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志願服務中。”

(從個人拓展到一個群體,從點到面,列數據,擺事實,層層深入,引出主題:志願服務星火已燎原,並與細節處照應題目。)

一場地震喚醒了公眾參與的熱情,並自願投入到抗震救災當中,這種精神被北京博能志願基金會聯合創始人翟雁稱之為“5·12志願精神”。10年來,伴隨著四川志願隊伍規模的不斷擴大,志願服務範圍的持續拓展,特別是應急志願服務的發展,更助力了四川青年志願者服務事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制度化、常態化、專業化。汶川特大地震災後重建和發展振興,處處離不開志願者的奉獻。

“如果說汶川特大地震是四川應急志願服務的啟蒙,那麼蘆山地震時的志願服務則逐漸探索出了一條可借鑑的經驗。”共青團四川省委社會聯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蘆山地震中,抗震救災領導小組下設了社會管理服務組,成立了“雅安市抗震救災社會組織和志願者服務中心”,讓大量社會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對接,以引導志願者和社會組織依法、有序、有效、有力地參與抗震救災與災後重建。

蘆山地震後,四川各地相應成立了群團組織社會服務中心,打破行業界限、部門界限、地域界限,搭建聚合平臺,引導社會力量,讓志願服務成為常態化。特別是在九寨溝地震中,九寨溝地震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協力中心迅速協同救援隊伍、基金會、企業等115個組織開展救災行動,並登記、派遣志願者2288人從事協助疏散、物資搬運、傷員救護、民族語言翻譯、後勤保障等工作,在引導社會力量有序救援中發揮了極大作用。

(通過汶川地震中的志願者到蘆山地震中得支援者,展現我們志願服務從個人行為到制度化,規範化,專業化的發展,照應題目“志願服務星火已經燎原”。)

“現在的社會組織在應急志願服務方面更加專業,不僅在災害救援中多方協調,進行資源共享,而且將志願服務從救災擴展到了防災減災教育領域,通過持續培訓和演練,讓大家能夠更加從容地面對災難。”壹基金公益基金會項目工作人員魏明濤也多次參與災害救援的志願服務工作,深刻感受到這10年來志願服務工作發生的變化。

四川志願服務工作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志願者們的無私奉獻,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志願者,投身志願服務,傳遞志願精神。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後,千餘名志願者留下來繼續服務,成為四川志願服務領域裡的中堅力量,在重建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過壹基金工作人員的講述和汶川地震中規範化,制度化的志願服務,點出制度化,規範化的志願服務更能做出貢獻。)

綿陽安洲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安洲駕校校長李代全10年來堅持為山區貧困村修建道路和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還對貧困學生和老弱病殘群眾進行資助,帶動貧困山村脫貧奔小康。北川縣財政局辦公室副主任蔡凱在汶川特大地震後組建了一支240餘人的志願者團隊“北川羌風志願者愛心團隊”,從事助醫、助老、助殘、助學、獻血等志願服務,並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優勢在網絡上宣傳正能量;“中國心”志願者團隊在汶川地震後,一直留在北川服務至今,堅守著志願服務的初心……這些在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安州區等地震重災區的志願者們的堅守,也促進了綿陽市志願服務工作的發展。

汶川特大地震後,志願服務不再是一個人、一支隊伍的“義氣之舉”,而是演化為四川各地有組織、目的明確、參與廣泛的社會治理活動。綿陽市率先建立了由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志願者領導小組和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全市志願服務活動的組織與實施,並注重發揮黨員志願者的引領作用,要求每個黨支部每年要完成1個以上服務項目,每名黨員幹部年服務時間不少於48小時。此外,還建立了350個社區志願服務工作站,並結合各地各部門工作特點和市民所需以項目化推動志願服務蓬勃開展,確保志願服務在公共場所長效化、規範化。

“綿陽志願服務通過黨政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推進模式,目前已經步入了制度化、常態化、規範化軌道。”綿陽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類志願服務組織4123個,註冊志願者30.2萬餘人,綿陽城區註冊志願者人數佔建城區總人口的15.2%。

(再次以四川綿陽為例,志願服務通過黨政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推進模式,目前已經步入了制度化、常態化、規範化軌道,並蓬勃發展。)

“幾年前,60歲的劉大爺還不知道志願服務工作到底做些什麼,如今,在我們志願者團隊實際行動的影響下,他已經成為我們團隊中的一員,並主動要求在去世後捐獻遺體。志願服務精神的種子已經在災區人民的心中生根發芽,並將不斷傳播下去。”蔡凱說。(以典型案例,說明志願服務精神深入人心,志願服務蓬勃發展。含蓄委婉地照應主題。)

【點評】

這篇時評文立意深刻。開篇志願者的個人行為入題,高人一招。第二、三、四、五段,從個人的志願服務行為拓展到群體志願行為,即“志願服務星火已燎原”表現之一;六、七、八段,寫出不僅要有蓬勃發展的志願服務行為,更要有政府的引導行為,使志願服務向制度化,規範化、專業化發展,即“志願服務星火已燎原”表現之二;最後,通過舉例子,擺事實,再次展示出志願服務在政府地引導向更專業化地發展,以及做出得重要貢獻,即“志願服務星火已燎原”表現三。全文層層深入,深刻透徹。

【時代警語】

以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志願服務為起點,從此中國志願者爆發出巨大的能量。之後,志願服務如同燎原的星火越燒越旺,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志願服務中。為了助力志願者服務事業的蓬勃發展,通過黨政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推進模式,志願者服務事業越來越制度化、常態化、專業化。那些大災後重建和發展振興,處處離不開志願者的奉獻。志願者者精神傳遞出正能量。志願服務精神的火種已經在每一個有血性的人心中燃燒,並將形成“星火燎原”之勢。

出題角度 ①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汶川地震十年,帶著回憶和希望重訪災區。站在汶川縣蘿蔔寨前,遠山含黛,花樹撲面,遊人如織;漫步北川新縣城,道路筆直,民居整潔。一組數據更清晰反映著震區的發展:十年恢復重建與發展振興,災區經濟增長始終高於四川全省平均水平,其中10個極重災縣年均增幅比全省高出2.1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均突破萬元大關。

對上述現象,你怎麼看?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關鍵詞:社會進步、中國力量、奮發圖強、重鑄希望

官方範文

汶川十年,世界見證中國力量

韓梁

災難,考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力量與韌性。從山崩地裂到新城崛起,從滿目瘡痍到生機盎然,十年間,劫後重生的汶川邁入嶄新時代。中國力量創造出世界驚歎的奇蹟,彰顯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帶給世人溫暖和啟迪。

今日汶川,民居白牆青瓦,校園書聲琅琅,公共服務設施完備;山茶、櫻桃、獼猴桃通過電商網絡銷往全國乃至全球;精品民宿、生態旅遊把青山綠水變成家門口的“詩與遠方”……前往災區的中外人士無不讚嘆:唯有中國,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汶川的重生與崛起,彰顯了當代中國民族精神和制度優勢。自然災害面前,人類顯得脆弱渺小。但基於制度優勢形成的“再生能力”,常常迸發出驚人偉力。這種力量,不僅體現在危難前的眾志成城、攻堅克難,也體現在危難後的快速恢復、高效運轉。

從汶川到玉樹,從蘆山到九寨溝,經歷一次次災難考驗,中國社會治理能力持續提升:救災速度更快,重建效率更高,救助模式更加成熟,體系機制日趨完善……而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成就和深厚積累,則為創造汶川奇蹟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

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初心與擔當,是創造汶川奇蹟的原動力。“始終和人民在一起”的信念堅守,讓黨和政府在最短時間內科學決策、周密組織,實現高效的資源調配;著眼長期和可持續發展的災後重建理念,與精準扶貧、綠色發展理念彼此呼應,凝聚起民眾的精氣神,使大災之後重現欣欣向榮。

透過汶川奇蹟,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為人民帶來持續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是引領中國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中流砥柱。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汶川災後救援與重建,離不開國際社會的鼎力相助。這是展現跨越國界的大愛,是人類命運與共、同舟共濟的例證。作為“地球公民”,中國已把守望相助、風雨同舟的抗震精神轉化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行動力。從國際救援到國際維和,中國以實際行動為遭受磨難的生命點亮明燈,為世界和平安寧帶來希望。

歷經滄桑的中華民族,以不屈的精神,匯聚磅礴力量,正向著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未來闊步前行。

出題角度 ②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2008年,15歲的雷楚年是磁峰中學初三學生。汶川大地震發生的瞬間,雷楚年撒腿跑到了操場上。發現很多同學還沒有下來,他又急匆匆地跑回了教室,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裡面的7名同學,自己從教室旁邊的那棵樹,縱身而下。瞬間,教學樓在轟然倒塌。

當地電視臺報道他的英勇事蹟,央視新聞頻道5.12大地震特別節目《銘記》還給雷楚年做了一期14分鐘多的《少年雷楚年》的專題,雷楚年成為全國37名抗震救災英模報告團的一員,被評為“全國‘抗震救災英雄少年’”。

成都一所重點中學免費錄取他,每月發放200元補貼,各科老師還給他“開小灶”。在榮耀和光環面前,雷楚年最終迷失了自己。逃課、談戀愛、賭博,輸贏上萬。

多次去三亞、北京、廈門等地遊玩,住五星酒店,租豪華車開。買頭等艙機票,吹噓能幫女友當空姐詐騙10萬,吹噓能幫孩子進重點詐騙17.5萬,吹噓能幫人買駕照,詐騙13.8萬,還以發包工程為幌子,騙了巫某等二人5萬元……

對於這則材料,你有何感受、聯想和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關鍵詞:英雄、自我約束、清醒認識自我、品德修養、成長中的迷失

範 文

做英雄,先修身

王新宇

世界上最美麗卻又很短暫的景觀不過於流星雨。這種雨給人們帶來一時壯觀,卻又轉瞬即逝,有人享受了它的美麗壯觀後又清醒過來,然而有的人卻沉迷於它的美麗不能自拔,正如汶川抗震小英雄雷楚年,陷入了“流星”的輝煌中,從而迷失了了自己,到頭來只能是揮霍青春,身敗名裂,身陷囹圄,如一顆流星一樣黯然隕落。

忍辱於前,才能流芳百世。“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江水東流,帶走多少歲月,但那些偉人卻沒有隨江水付諸東流,反而卻各垂青史,受後人敬仰。

被一代文豪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在受宮刑的情況下忍辱負重,毅然選擇“苟且偷生”,因“父命難為”,這是需要有何等修養和氣度啊,如果司馬遷選擇了自暴自棄,又怎麼會有《史記》文學鉅著,塵寰信史流傳後世?因此,他堪稱英雄,一個戰勝自己、戰勝他人的大英雄。

捨生取義,方能名垂青史。刑場上的婚禮——陳鐵軍、周文雍夫婦,為了革命事業,將自己的愛情埋在心底,全身心的投入了新中國的解放事業而戰鬥。

當他們的秘密行動被叛徒出賣而被捕入獄,一面是國民黨的金錢和高官的誘惑,一面是“鐮刀斧頭”旗幟的召喚,他們毅然決然地拒絕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誘惑和死亡的威脅,選擇了心中追求的夢想。他們在刑場上舉行了莊嚴的“婚禮”,為了正義和真理,勇敢地赴死。讓敵人的槍聲,作為婚禮的禮炮。他們的英名,永垂不朽。永遠地激勵後人,為新的夢想而奮鬥,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貪汙腐化,必將受到懲罰。古往今來,在為人民做出貢獻後而沉迷於榮譽,最後被釘在恥辱柱上的也不少。

劉青山、張子善是老革命戰士,中共黨員,在革命時期為革命做出過突出貢獻,但它們被榮譽衝昏了頭腦,在建國後,劉青山、張子善先後貪汙受賄人命幣一百多萬元,罪大惡極,最終被判處死刑。

還有貪官成克傑、劉志軍、劉鐵男等人,他們濫用職權,貪汙受賄,數額巨大,影響極壞,最終走向了不歸路。

這些曾經輝煌一時的人物卻因一念之差而灰飛煙滅。他們的案例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深受人們讚頌的人,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高素養的行為。

雷楚年的行為,因為英雄的行為而一舉成名,又因為“小英雄”的稱號而迷失自我。這一案例再次敲響了警鐘:要想做英雄,修身必在先。身心都沒有修養好,何以平天下?

/部分資料來自:印象杭州

晶瑩老師小提醒

關於“汶川十年”的話題,有時候是明顯地出現在作文話題中,有時候則是作為“社會主旋律”的組成成分之一,隱含在作文題中。一定要仔細審題,找出彼此的關聯性。

點睛例題

2018屆廣西南寧市高三上學期摸底考試

請你從中選擇兩三個網絡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

要求:

(1)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

(2)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

(3)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點評

這道題是一個特別典型的任務驅動型的寫作。

寫作前要仔細閱讀材料,材料的內容是確定立意的基礎。通讀材料可知,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成長、記憶、信念、力量、復興、引領及中國氣質七個網絡關鍵詞。

題目要求選擇兩三個網絡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中國這個客體是一個非常大的範疇,其中包括了國家、民族、人民、社會等多個層面。可選擇自己熟悉擅長的角度切入,然後對關鍵詞進行組合,完成寫作。那麼它隱含著考察你對熱門時事的瞭解,考察對於材料中舉出的這些人、這些事你瞭解多少、你思考了多少,以及在文章中你能詮釋多少。

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對我們文章中展示的素材和生活中你瞭解到的熱門時事有一個深入的思考和組合,有邏輯、有條理地呈現在你的文章當中。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這是對我們議論文功底的考察;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要太形而上,不要太過假大空,更要選擇好的事例,讓你的文章能夠打動閱卷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