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作文素材」汶川十周年,能考的和需要准备的都在这儿了!

高考作文的考察重点向来与热点时事息息相关,为了让各位高中小伙伴们更好地应对高考为大家分析热点时事,让你在考场不再无从下笔!

今年恰逢汶川地震十周年,带大家回顾汶川事件,为大家解析官方时评,并搭配出题角度和优秀范文

事件回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

转瞬之间,房屋倒塌,城市崩毁,近7万人于灾难中丧生,1.8万人不见踪影,还有37万余人正承受着身心的巨痛。他们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孩子、伴侣、父母和自己曾经长大的故乡。

这场灾难让整个五月蒙上了灰色的阴影。那一刻地动山摇,周遭楼宇全部被夷为平地,无数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而废墟上中国官兵们奋力救援的身影,和中国同胞们共同祈福的希冀,则成了那年夏天最难忘的回忆。

这场浩劫,至今已经整整十年。

十年已过,许多伤口已经结痂。而留下的伤痕,融入到每一个幸存者的血液里,他们的生命从此有了大地的重量。

适用话题

1. 心怀希望,继续前行

2. 国家力量

3. 善意的汇聚和传承

4.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5. 生命的坚韧

6. 社会巨大变迁

......

官 方 时 评

志愿服务星火已燎原

(题目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这句话指出了志愿精神的本质,表达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由衷赞美。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承和普及,对于倡导全民正能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只要每个人都能贡献出一己之力,必然会凝聚成爱的海洋,让社会每个角落洒满温暖的阳光。

“10年前的那场地震确实让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我始终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也坚信自己将会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志愿者董明珠说出此番话时眼神异常坚定。(引用志愿者董明珠的话开头,开门见山。)

很难想象,眼前如此瘦弱的董明珠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就跟随河南户外救援队驱车40多个小时从洛阳赶赴极重灾区北川老县城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一周后,户外救援队决定返回河南,途中董明珠想的全都是灾区的场景,当到达洛阳后她连家都没有回,3个小时之后毅然决然地再次踏上了前往灾区的路。而这一次,26岁的董明珠便再也没有回到河南,她扎根在四川,从事志愿服务,为公益事业而奔走,一晃就是10年。

“当年在灾区所看到的和听到的,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那一幕幕情景让我决定留下来为他们做一些事情,特别是当有一天一个孤儿抱着我叫我‘妈妈’的时候,那份责任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董明珠说。(1、细节描写,真实感人;2、关键词:责任)

如今,董明珠已经成为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副秘书长兼项目总监,依然坚持从事灾害应急救援、饮用水安全、灾后儿童心理陪伴等志愿服务工作,并先后参与了玉树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茂县特大山体滑坡等灾害救援协调工作。(介绍志愿者董明珠的背景,经历和成绩,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10年前,当时像董明珠一样,怀着满腔热血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共青团四川省委统计,“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受灾地区累计接受志愿者报名118万余人,有组织地派遣志愿者18万余人,开展志愿服务178万余人次。四川省委党校“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应对研究与培训中心学术主任顾林生表示:“以汶川特大地震志愿服务为起点,从此中国志愿者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可以说2008年是中国‘志愿服务元年’。之后,志愿服务如同燎原的星火越烧越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从个人拓展到一个群体,从点到面,列数据,摆事实,层层深入,引出主题:志愿服务星火已燎原,并与细节处照应题目。)

一场地震唤醒了公众参与的热情,并自愿投入到抗震救灾当中,这种精神被北京博能志愿基金会联合创始人翟雁称之为“5·12志愿精神”。10年来,伴随着四川志愿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大,志愿服务范围的持续拓展,特别是应急志愿服务的发展,更助力了四川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和发展振兴,处处离不开志愿者的奉献。

“如果说汶川特大地震是四川应急志愿服务的启蒙,那么芦山地震时的志愿服务则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的经验。”共青团四川省委社会联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芦山地震中,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下设了社会管理服务组,成立了“雅安市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让大量社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对接,以引导志愿者和社会组织依法、有序、有效、有力地参与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

芦山地震后,四川各地相应成立了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打破行业界限、部门界限、地域界限,搭建聚合平台,引导社会力量,让志愿服务成为常态化。特别是在九寨沟地震中,九寨沟地震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协力中心迅速协同救援队伍、基金会、企业等115个组织开展救灾行动,并登记、派遣志愿者2288人从事协助疏散、物资搬运、伤员救护、民族语言翻译、后勤保障等工作,在引导社会力量有序救援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通过汶川地震中的志愿者到芦山地震中得支援者,展现我们志愿服务从个人行为到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照应题目“志愿服务星火已经燎原”。)

“现在的社会组织在应急志愿服务方面更加专业,不仅在灾害救援中多方协调,进行资源共享,而且将志愿服务从救灾扩展到了防灾减灾教育领域,通过持续培训和演练,让大家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灾难。”壹基金公益基金会项目工作人员魏明涛也多次参与灾害救援的志愿服务工作,深刻感受到这10年来志愿服务工作发生的变化。

四川志愿服务工作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务,传递志愿精神。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千余名志愿者留下来继续服务,成为四川志愿服务领域里的中坚力量,在重建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壹基金工作人员的讲述和汶川地震中规范化,制度化的志愿服务,点出制度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更能做出贡献。)

绵阳安洲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洲驾校校长李代全10年来坚持为山区贫困村修建道路和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还对贫困学生和老弱病残群众进行资助,带动贫困山村脱贫奔小康。北川县财政局办公室副主任蔡凯在汶川特大地震后组建了一支240余人的志愿者团队“北川羌风志愿者爱心团队”,从事助医、助老、助残、助学、献血等志愿服务,并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在网络上宣传正能量;“中国心”志愿者团队在汶川地震后,一直留在北川服务至今,坚守着志愿服务的初心……这些在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安州区等地震重灾区的志愿者们的坚守,也促进了绵阳市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

汶川特大地震后,志愿服务不再是一个人、一支队伍的“义气之举”,而是演化为四川各地有组织、目的明确、参与广泛的社会治理活动。绵阳市率先建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志愿者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全市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并注重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引领作用,要求每个党支部每年要完成1个以上服务项目,每名党员干部年服务时间不少于48小时。此外,还建立了350个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并结合各地各部门工作特点和市民所需以项目化推动志愿服务蓬勃开展,确保志愿服务在公共场所长效化、规范化。

“绵阳志愿服务通过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推进模式,目前已经步入了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轨道。”绵阳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4123个,注册志愿者30.2万余人,绵阳城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建城区总人口的15.2%。

(再次以四川绵阳为例,志愿服务通过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推进模式,目前已经步入了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轨道,并蓬勃发展。)

“几年前,60岁的刘大爷还不知道志愿服务工作到底做些什么,如今,在我们志愿者团队实际行动的影响下,他已经成为我们团队中的一员,并主动要求在去世后捐献遗体。志愿服务精神的种子已经在灾区人民的心中生根发芽,并将不断传播下去。”蔡凯说。(以典型案例,说明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含蓄委婉地照应主题。)

【点评】

这篇时评文立意深刻。开篇志愿者的个人行为入题,高人一招。第二、三、四、五段,从个人的志愿服务行为拓展到群体志愿行为,即“志愿服务星火已燎原”表现之一;六、七、八段,写出不仅要有蓬勃发展的志愿服务行为,更要有政府的引导行为,使志愿服务向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即“志愿服务星火已燎原”表现之二;最后,通过举例子,摆事实,再次展示出志愿服务在政府地引导向更专业化地发展,以及做出得重要贡献,即“志愿服务星火已燎原”表现三。全文层层深入,深刻透彻。

【时代警语】

以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志愿服务为起点,从此中国志愿者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之后,志愿服务如同燎原的星火越烧越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为了助力志愿者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通过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推进模式,志愿者服务事业越来越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那些大灾后重建和发展振兴,处处离不开志愿者的奉献。志愿者者精神传递出正能量。志愿服务精神的火种已经在每一个有血性的人心中燃烧,并将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出题角度 ①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汶川地震十年,带着回忆和希望重访灾区。站在汶川县萝卜寨前,远山含黛,花树扑面,游人如织;漫步北川新县城,道路笔直,民居整洁。一组数据更清晰反映着震区的发展:十年恢复重建与发展振兴,灾区经济增长始终高于四川全省平均水平,其中10个极重灾县年均增幅比全省高出2.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均突破万元大关。

对上述现象,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关键词:社会进步、中国力量、奋发图强、重铸希望

官方范文

汶川十年,世界见证中国力量

韩梁

灾难,考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力量与韧性。从山崩地裂到新城崛起,从满目疮痍到生机盎然,十年间,劫后重生的汶川迈入崭新时代。中国力量创造出世界惊叹的奇迹,彰显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带给世人温暖和启迪。

今日汶川,民居白墙青瓦,校园书声琅琅,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山茶、樱桃、猕猴桃通过电商网络销往全国乃至全球;精品民宿、生态旅游把青山绿水变成家门口的“诗与远方”……前往灾区的中外人士无不赞叹:唯有中国,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汶川的重生与崛起,彰显了当代中国民族精神和制度优势。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脆弱渺小。但基于制度优势形成的“再生能力”,常常迸发出惊人伟力。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危难前的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也体现在危难后的快速恢复、高效运转。

从汶川到玉树,从芦山到九寨沟,经历一次次灾难考验,中国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救灾速度更快,重建效率更高,救助模式更加成熟,体系机制日趋完善……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和深厚积累,则为创造汶川奇迹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初心与担当,是创造汶川奇迹的原动力。“始终和人民在一起”的信念坚守,让党和政府在最短时间内科学决策、周密组织,实现高效的资源调配;着眼长期和可持续发展的灾后重建理念,与精准扶贫、绿色发展理念彼此呼应,凝聚起民众的精气神,使大灾之后重现欣欣向荣。

透过汶川奇迹,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为人民带来持续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是引领中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中流砥柱。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汶川灾后救援与重建,离不开国际社会的鼎力相助。这是展现跨越国界的大爱,是人类命运与共、同舟共济的例证。作为“地球公民”,中国已把守望相助、风雨同舟的抗震精神转化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行动力。从国际救援到国际维和,中国以实际行动为遭受磨难的生命点亮明灯,为世界和平安宁带来希望。

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以不屈的精神,汇聚磅礴力量,正向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阔步前行。

出题角度 ②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08年,15岁的雷楚年是磁峰中学初三学生。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瞬间,雷楚年撒腿跑到了操场上。发现很多同学还没有下来,他又急匆匆地跑回了教室,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里面的7名同学,自己从教室旁边的那棵树,纵身而下。瞬间,教学楼在轰然倒塌。

当地电视台报道他的英勇事迹,央视新闻频道5.12大地震特别节目《铭记》还给雷楚年做了一期14分钟多的《少年雷楚年》的专题,雷楚年成为全国37名抗震救灾英模报告团的一员,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成都一所重点中学免费录取他,每月发放200元补贴,各科老师还给他“开小灶”。在荣耀和光环面前,雷楚年最终迷失了自己。逃课、谈恋爱、赌博,输赢上万。

多次去三亚、北京、厦门等地游玩,住五星酒店,租豪华车开。买头等舱机票,吹嘘能帮女友当空姐诈骗10万,吹嘘能帮孩子进重点诈骗17.5万,吹嘘能帮人买驾照,诈骗13.8万,还以发包工程为幌子,骗了巫某等二人5万元……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关键词:英雄、自我约束、清醒认识自我、品德修养、成长中的迷失

范 文

做英雄,先修身

王新宇

世界上最美丽却又很短暂的景观不过于流星雨。这种雨给人们带来一时壮观,却又转瞬即逝,有人享受了它的美丽壮观后又清醒过来,然而有的人却沉迷于它的美丽不能自拔,正如汶川抗震小英雄雷楚年,陷入了“流星”的辉煌中,从而迷失了了自己,到头来只能是挥霍青春,身败名裂,身陷囹圄,如一颗流星一样黯然陨落。

忍辱于前,才能流芳百世。“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江水东流,带走多少岁月,但那些伟人却没有随江水付诸东流,反而却各垂青史,受后人敬仰。

被一代文豪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受宫刑的情况下忍辱负重,毅然选择“苟且偷生”,因“父命难为”,这是需要有何等修养和气度啊,如果司马迁选择了自暴自弃,又怎么会有《史记》文学巨著,尘寰信史流传后世?因此,他堪称英雄,一个战胜自己、战胜他人的大英雄。

舍生取义,方能名垂青史。刑场上的婚礼——陈铁军、周文雍夫妇,为了革命事业,将自己的爱情埋在心底,全身心的投入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战斗。

当他们的秘密行动被叛徒出卖而被捕入狱,一面是国民党的金钱和高官的诱惑,一面是“镰刀斧头”旗帜的召唤,他们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诱惑和死亡的威胁,选择了心中追求的梦想。他们在刑场上举行了庄严的“婚礼”,为了正义和真理,勇敢地赴死。让敌人的枪声,作为婚礼的礼炮。他们的英名,永垂不朽。永远地激励后人,为新的梦想而奋斗,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贪污腐化,必将受到惩罚。古往今来,在为人民做出贡献后而沉迷于荣誉,最后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也不少。

刘青山、张子善是老革命战士,中共党员,在革命时期为革命做出过突出贡献,但它们被荣誉冲昏了头脑,在建国后,刘青山、张子善先后贪污受贿人命币一百多万元,罪大恶极,最终被判处死刑。

还有贪官成克杰、刘志军、刘铁男等人,他们滥用职权,贪污受贿,数额巨大,影响极坏,最终走向了不归路。

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人物却因一念之差而灰飞烟灭。他们的案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深受人们赞颂的人,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素养的行为。

雷楚年的行为,因为英雄的行为而一举成名,又因为“小英雄”的称号而迷失自我。这一案例再次敲响了警钟:要想做英雄,修身必在先。身心都没有修养好,何以平天下?

/部分资料来自:印象杭州

晶莹老师小提醒

关于“汶川十年”的话题,有时候是明显地出现在作文话题中,有时候则是作为“社会主旋律”的组成成分之一,隐含在作文题中。一定要仔细审题,找出彼此的关联性。

点睛例题

2018届广西南宁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请你从中选择两三个网络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要求:

(1)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2)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点评

这道题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任务驱动型的写作。

写作前要仔细阅读材料,材料的内容是确定立意的基础。通读材料可知,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成长、记忆、信念、力量、复兴、引领及中国气质七个网络关键词。

题目要求选择两三个网络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中国这个客体是一个非常大的范畴,其中包括了国家、民族、人民、社会等多个层面。可选择自己熟悉擅长的角度切入,然后对关键词进行组合,完成写作。那么它隐含着考察你对热门时事的了解,考察对于材料中举出的这些人、这些事你了解多少、你思考了多少,以及在文章中你能诠释多少。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对我们文章中展示的素材和生活中你了解到的热门时事有一个深入的思考和组合,有逻辑、有条理地呈现在你的文章当中。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这是对我们议论文功底的考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太形而上,不要太过假大空,更要选择好的事例,让你的文章能够打动阅卷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