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時,為了城市形象,請公職人員使用普通話

鄉音難改,故土難離

多年前,我外出求學離開了家鄉,在一座總是潮溼陰雨的中部城市待了四年,給我留下最深記憶的是聽不懂的方言和模仿不來的口音。

畢業後,適應不了氣候和環境的我,馬不停蹄的回到西北,留在西北五省中最繁華,最值得發展的城市,我的老家——西安

開會時,為了城市形象,請公職人員使用普通話

在西安,語言並不是制約我融入城市的一道難關,一是因為北方方言更貼近普通話的發音,學習並不難,身邊同事朋友,也都自覺使用普通話;二是西安作為一個體量較大的移民城市,從國家一五計劃到三線建設,全國各地的人才來到西安,支持西安建設發展,都說各地方言不利於工作溝通,普通話則成為重要的溝通橋樑。

作為一名在西安生活、工作十幾年的新西安人,雖然不會說陝西話,但陝西方言並沒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和困惑,話到興頭,也免不了學幾句似模似樣的陝西方言 “夥計,去啊噠” “走,咥個面去”

開會時,為了城市形象,請公職人員使用普通話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也發現陝西話在各類商務和社交場合所佔比例並不高,大家還是默認使用普通話進行溝通,從這個角度去看,西安真的是一個很容易讓外地人融入的城市。

陝西話開會,我真的聽不懂

這麼多年過去,在西安,我一直認為正常交流中,普通話是大家默認的溝通方式。

然而在參加西安市政府組織幾次會議上,陝西話的高頻度出現和使用陝西話人的身份讓我大吃一驚。

開會時,為了城市形象,請公職人員使用普通話

環顧四周,大家錯愕的表情說明了一切,在一個推廣自貿、研討相關學術、招商的重要會議上,身為會議主辦地的重要領導,在歡迎致辭,乃至闡述本次會議意義的講話中,難道真的是鄉音難改,到了非得使用陝西方言演講的地步嗎?

一次讓人略有些尷尬的開場之後,索性大部分與會領導沒有放飛自我,一字一句儘量用普通話發好言。

又參加了幾次會議才發現,在西安的省市區會議上,說地道陝西話的縣處級及以上領導還不算少!而看這些領導公示的簡歷,差不多一半有碩士學歷,是不會說普通話,還是不想使用普通話,我還真不太好理解!

什麼時候該使用陝西話?

曾經看過一篇陝西小夥因為上班說陝西話被人吐槽的帖子,還登上了各大新聞報紙,鬧得沸沸揚揚。

開會時,為了城市形象,請公職人員使用普通話

開會時,為了城市形象,請公職人員使用普通話

網上有的人覺得,說陝西話是我的自由,不能強行剝奪我的這項權利;有人認為,工作中使用陝西話,聽不懂是一方面,萬一造成什麼誤解就麻煩了。

除了網上的議論紛紛,一開始我和身邊同事朋友都覺得,沒啥大不了,其實在西安待久了,陝北話也好,關中方言也罷,也都能聽懂,並不礙事。

而經歷了幾次會議過後,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變,對於已經成為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的西安而言,近年來很多大型會議紛紛來這裡舉辦,尤其是前兩天,ICCA(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中國委員會發布了中國內地城市2017年的國際協會會議數量及其排名(見下表),從2017年國際協會會議數量上來看,西安已經排在全國第四名!

開會時,為了城市形象,請公職人員使用普通話

很難想象,在一次西安舉辦的國際會議上,一位當地領導上臺致辭,面對全世界各地來參會的嘉賓,全程用地道的陝西方言發言,且不說咱國人能不能聽懂,你讓同聲翻譯如何進行工作?

就算不是國際性質會議,本地召開的中小型會議,在發言時,是否也要照顧從外地遠道而來的嘉賓能不能聽懂能不能接受的問題。

如果,大家都使用方言發言,很多人還能勉強聽得懂靠近普通話的陝西方言,那使用粵語、閩南語、溫州話的朋友一開口,那真的只有老鄉才能聽懂,開會又有什麼意義?

廣東的粵語,福建的閩南話,由於歷史發音等原因,某種程度已經從方言成為一個小的方言語種,在海外華人、港澳臺地區以及商務交往中有很大的影響力。而陝西方言顯然不屬於這種,從陝西方言過渡到標準普通話會有點難,從陝西方言過渡到帶陝西口音的陝普應該不算太難。

開會時,為了城市形象,請公職人員使用普通話

公務員應該靈活應用普通話

實際上我也理解為什麼很多領導和基層公務員多使用陝西方言,對於他們年齡、生長環境、工作環境而言,生活中常使用方言和親戚朋友溝通,工作中,有些窗口單位,需要接待很多使用方言的老人或常年不出家鄉很少接觸普通話的群眾,一口地道的陝西方言,有助於改善幹群關係,拉近彼此距離,能更有效,更快捷的解決群眾所提出的問題。

但是在西安如今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基層公務員以及中層領導面臨的問題不單單只是陝西本地群眾,更多新西安人,更多外地客商,已經高度融入到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之中,如何在不同環境中切換方言、英語、普通話成為新時代西安公職人員應該學會的技能。

開會時,為了城市形象,請公職人員使用普通話

事實上,2000年國家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中就規定,第九條:國家機關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公務用語用字。第十九條:凡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崗位,其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說普通話的能力。

為貫徹落實《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確保“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目標的實現,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有效實施,制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中,“全面提升基層幹部職工普通話能力”也是重中之重。

開會時,為了城市形象,請公職人員使用普通話

在公開場合,2007年陝西省通過的陝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 ,和西安市2007年通過《西安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管理規定》中也明文規定,國家機關的會議用語、公共場合的講話用語、公務活動中的交際用語、媒體採訪、機關內部的工作語言等面向公眾的發言及公務活動中,應當使用普通話。

普通話作為國家通用語言,公務員是地方形象和發展最直接的管理人和當事人,應該起到推廣普通話的帶頭作用,公務員群體應當以身作則提高普通話水平。

一個城市的各種方言是文化多元化的表現,也是發展旅遊業的吸引元素,但很顯然,在政府公開會議,涉外服務窗口,旅遊相關的服務行業,說普通話應該是一個城市文明進步的表現。

開會時,為了城市形象,請公職人員使用普通話

隨著經濟的發展,大西安進入快速發展期,外資、外企、外地人員的湧入都要求當地的辦事機構需要有與時俱進的自身素質和崗位素質,如此情況下還是用方言作為很多公開場合及辦公用語,勢必會造成語言隔閡,大大降低辦事效率,有損地方形象。

為此,懇請西安使用陝西方言的中基層公務員們,請在公開場合、會議、媒體採訪等場合用好普通話,哪怕是陝普,在鄉下扶貧,下基層解決農民問題使用方言工作時,也別忘了推廣普通話,幫助農民走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