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华洗尽亦从容

铅华洗尽亦从容

西中明简历

铅华洗尽亦从容

优良家风育七子

说来有缘,我是通过信阳市作协副主席、浉河区作协主席、《信阳文学》主编梁深义先生认识西中明先生的。近日,我也算是在“百忙之中”挤出一个下午的时间采访了西中明先生。初见,西中明先生身上有一股书香气,儒雅气,学者气,心生敬意,相见恨晚。而后,我们一方茶几,两杯清茗,听西中明先生漫谈人生。西家祖上原籍开封尉氏,《词源.姓苑》:西门豹之后改姓西。民国战乱,父辈南迁,一路辗转,落脚固始。而其母本就是固始人,此后数十年间,后辈们也再没有到过尉氏,久之,西家就成了大家所知道的“固始人”了。

而我采访的主人公西中明先生也和他的哥哥姐姐一样,爱学习、勤钻研。1985年,当时的地委组织部为培养第三梯队后备优秀干部,在全区范围内选拔符合条件的国家干部通过成人高考录入大学脱产学习并颁发学历证书,西中明先生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考入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在师院学习期间由于成绩优异,不仅连续两年被学院评为“三好学生”,还在师院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返回单位不久,即由原人事科长直接提为中二企业的地区药材站担任书记、经理。

铅华洗尽亦从容铅华洗尽亦从容

翰墨笔砚伴一生 说到书法,西中明先生激情飞扬。说实话,我比较喜欢西中明先生的书法作品,其行书主要是取法二王,用笔近于《兰亭序》、《圣教序》,但入古出新,独具机巧,形成自家风格。整个作品看起来文雅清静、不枯不燥、俊逸明快、雅俗共赏。端庄而不板滞,紧密而不局促,既有整体气势又顾细节完美。轻重适宜,赏心悦目。因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其本质还是抒情,所以还是要求作者不染尘杂念,让技法和素养尽可能相互匹配,然后去追求抒情效果。西中明先生就是以自己的不懈努力,跋涉在这条艰辛的道路上!

铅华洗尽亦从容
铅华洗尽亦从容

我问西中明先生:你写行书居多,其他书体写不写呢?西中明先生说,小时候写过柳体、颜体楷书,张迁碑隶书,篆书和魏碑也都写过,后来以写行书为主,一是因为工作比较忙,挤不出大块时间坐在那里一笔一划写楷、篆、隶,而写行书相对书写速度快,有一点时间就能利用上;二是行书字体实用方便,在用笔、结构上较楷书流动、简省,和草书相比较又显的规矩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识,似乎与我的性格有吻合之处,所以,就我而言,我比较喜爱行书字体。

铅华洗尽亦从容

我又和西中明先生探讨如何写好行书呢,西中明先生说:无论是行书还是其他书体,临帖学习是不二法门。字只能学好,不可能练好。这首先就是选贴,选贴要本着“取法乎上”的原则,要高起点!就行书讲,可以选王羲之的《圣教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以及宋代的黄庭坚、米芾,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等大家公认的名家字帖。当然行书又分行楷和行草两种,行楷近于楷书而比楷书放纵,有楷书的规矩,但又不像楷书那样严谨拘束,而行草近于草书而比草书收敛,但又保持着隶、楷书点、画、结体的基本轮廓。字帖选好了,就要老老实实地认真临摹。临摹的目的就是学习古人已经总结出来并行之有效的表现技法。同时还要注重学习前人的创作理念与书家的内在修养是如何通过作品得以体现的。第二就是创作,一个书家需要一辈子临帖,但不能临帖一辈子,不然,临的再像不也是字帖复印机吗?而怎么创作、怎么写出自我,那就得需要开启自身的智慧,不断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内在的艺术修养,这些都是直接决定作品格调、意境、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的关键。总之,临帖是“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创作是“再用最大的力气打出来”!不管哪一种书体都是学会不难,写好不易,而要写出一定的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那肯定是“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

铅华洗尽亦从容铅华洗尽亦从容

最后,我们谈到“书法家协会主席”的话题。西中明先生说这不是什么“官”,只是在这个位置上为大家搞好服务,但服务也有讲究,那就是“在其位就得谋其政”,要有责任!有担当!因为书法家协会虽然只是一个社团组织,但它不是一般的社团组织,它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弘扬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力量。从西中明先生的介绍中,我了解到,西中明先生自当选书协主席以来,在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的直接领导下,团结带领区书协主席团成员和广大书法爱好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已先后走进空军一航院、陆军驻信阳部队、交警队、税务局、美锐公司、各个乡镇、社区、十三小、胜利路学校等四十多个单位,开展办讲座、写春联、送书法等一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不断践行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

铅华洗尽亦从容

紧张的半天过去了,我和西中明先生还意犹未尽,相信随着时日的洗练,西中明先生一定还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书法作品与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