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年,忘不掉的年味!

回家過年,忘不掉的年味!

26號,臘月二十九,我拿著行李,帶著對家鄉的思戀踏上了歸鄉之路,下午6點車開動了,在車行駛過程中我時不時看著時鐘,數著還剩多少時間到家。

等待的晚飯

到家時已經是晚上9點10分了,在平常9點10分家裡人已經休息了,但是我回到家時他們還沒吃飯。

“哥哥我們8點就做好飯了,一直都在等你回來,我早都餓了媽媽叫我等你會來才能吃”妹妹說道。

菜雖然很普通,但是吃著勝過美味佳餚。吃飯過程中,母親不停的給我夾菜,一邊夾菜一般說,快有半年沒有回家了把,這次回來準備幾號再走,在家裡多住幾天嘛!母親的語氣讓我想到了小時候他們每次過年回家,奶奶對他們的說的,回家了,就多住幾天在走把。我給母親說,初五中午走。

我們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地聊著,吃著,到晚上睡覺時,母親還不忘叮囑說,晚上家鄉冷,記住不要踢被子。

回家過年,忘不掉的年味!

忙碌的除夕

除夕,是年的最後一天。

因為家裡開的是小賣部,所以我和其他人的除夕有所不同,早上6點我就起床了,用最快的速度洗漱,然後幫家裡做事。早上7點來買東西的人就陸陸續續的來了,大家都忙著準備年貨,瓜子、甘蔗等。

聽一些有經驗的商人說,除夕只忙一上午,下午都各自回家,準備晚上的守歲。還記得小時候,除夕下午和家裡人一起包餃子,母親會在某些餃子裡面包硬幣,吃到硬幣的來年運氣會好,雖然這不一定是真的,但是這個習俗年年都有。

中午12後,街上的人已經漸漸稀少了,父親從廚房裡面端出了一盆魚說道:“除夕要吃魚,這樣才年年有餘!”午飯後,我和父親照例回到鄉下給過世的長輩燒紙,從遠方回來的人更是要在為家裡過世的長輩整理墳頭上面的雜草,這代表不忘長輩“面貌”。

祭祖後回到家,一家人一起打掃清潔衛生,家裡很快就煥然一新了。

除夕夜降臨了,夜空被五彩的禮花點亮,像流星一樣。吃完晚飯,一家人圍在電視旁邊,一邊吃著瓜子,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這樣的時刻,一家人盼了一整年。記得以前沒電視時,守歲就是一起聊聊去年的事,聊到晚上12點。現在有電視了,守歲就成了一家人一起看春晚。

晚上12點,家家戶戶都燃放起爆竹,新年的鞭炮聲響徹整條街巷,據說這樣可以趕走年前的黴運。這時母親給我遞上了一個紅包,我本來不要的,但是母親說,過年長輩給小輩發紅包,這是我們歷來的習俗,以後你有小孩了到除夕夜你也得給他發紅包。

回家過年,忘不掉的年味!

家鄉的廟會

初一早上6點多,就被母親電話叫醒,說是大年初一不能睡懶覺。於是我早早起床洗漱,和家人一起吃了湯圓。早飯後,去家旁的母校轉了轉,天下著小雨,物是人非的校園令人頗多感觸。

午後,天還下著細雨,和母親、表哥一起去逛“凌雲山”廟會。雨中的廟會還是人山人海,應有盡有,長沙臭豆腐,簡陽羊肉湯,還有地道的張飛牛肉和川北涼粉,省內的,省外的,不僅有美食還有玩的,釣魚,砸銅鑼,玩累了還可以看凌雲武術等各色各樣的精彩表演。

這是第一次和母親一起逛家鄉的廟會。逛廟會過程中,母親問我耍了朋友沒有,說前幾天有人給介紹了一個,要不要去看一看?我回答還小,這種事以後再說嘛! 母親聽到我這樣的回答也沒好意思問下去,但是我能感覺到她是還有很多想問的。不知什麼時候起,母親開始時不時地關心我的終身大事了。

晚上7點,各色各樣的燈把廟會會場照的流光溢彩,在五彩的燈光照耀下,不管是認不認識的人,見面道一聲“新年快樂”,配上會場音樂,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回家過年,忘不掉的年味!

拜年走親戚

初二是走親戚的日子。

家裡開著小賣部,初二得營業,父母要照顧生意,就讓我代表家裡去走親戚。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代表我家走親戚了,記得讀高中時,家裡就讓我一個人過年時去走親戚,慢慢地我就成了家裡走親戚的代表了,我也很樂意走親戚,因為每次走親戚都會經過不少好地方,還能吃到不同人家的美食。於是,我買了一些水果和幾件牛奶,踏上了今年的走親戚之旅。

因為大舅家最近,我首先就去了大舅家,到達時已是10點了。小區門口,正好遇上大舅娘賣了東西回家,就一起走進到處掛滿了燈籠處處透著春節氣息的小區。

一見到大舅,他就像往常一樣關心起我來:“你現在上班咋樣,習慣不,那邊飲食咋樣,一個人在那邊要好好照顧自己!”一番話問得我的心裡暖暖的盡是感動。我簡單回答之後,大舅又是一番感嘆:“現在不比以前了,大舅老了呀,未來是你們年輕人的。”我看到一些白髮已經爬上了大舅的額頭。

不一會兒,大舅娘端來了兩碗醪糟開水,給我和大舅一人一碗。這是過年接待訪客必備美食,甜甜的米酒象徵甜美的生活長長久久,一種最古老最樸實的祝福,就在這碗熱氣騰騰的米酒中了。

聊著家常,就到了午飯時間,香腸、臘肉、臘鴨等美食擺了滿桌,大舅從來不會怠慢我這個外侄,飯後還強行塞給我一個紅包,讓我盛情難卻,只好收下。辭別大舅一家,我又去二舅、大姨、二姨家裡拜年,濃濃的親情更增添了這個新年的年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