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忘不掉的年味!

回家过年,忘不掉的年味!

26号,腊月二十九,我拿着行李,带着对家乡的思恋踏上了归乡之路,下午6点车开动了,在车行驶过程中我时不时看着时钟,数着还剩多少时间到家。

等待的晚饭

到家时已经是晚上9点10分了,在平常9点10分家里人已经休息了,但是我回到家时他们还没吃饭。

“哥哥我们8点就做好饭了,一直都在等你回来,我早都饿了妈妈叫我等你会来才能吃”妹妹说道。

菜虽然很普通,但是吃着胜过美味佳肴。吃饭过程中,母亲不停的给我夹菜,一边夹菜一般说,快有半年没有回家了把,这次回来准备几号再走,在家里多住几天嘛!母亲的语气让我想到了小时候他们每次过年回家,奶奶对他们的说的,回家了,就多住几天在走把。我给母亲说,初五中午走。

我们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吃着,到晚上睡觉时,母亲还不忘叮嘱说,晚上家乡冷,记住不要踢被子。

回家过年,忘不掉的年味!

忙碌的除夕

除夕,是年的最后一天。

因为家里开的是小卖部,所以我和其他人的除夕有所不同,早上6点我就起床了,用最快的速度洗漱,然后帮家里做事。早上7点来买东西的人就陆陆续续的来了,大家都忙着准备年货,瓜子、甘蔗等。

听一些有经验的商人说,除夕只忙一上午,下午都各自回家,准备晚上的守岁。还记得小时候,除夕下午和家里人一起包饺子,母亲会在某些饺子里面包硬币,吃到硬币的来年运气会好,虽然这不一定是真的,但是这个习俗年年都有。

中午12后,街上的人已经渐渐稀少了,父亲从厨房里面端出了一盆鱼说道:“除夕要吃鱼,这样才年年有余!”午饭后,我和父亲照例回到乡下给过世的长辈烧纸,从远方回来的人更是要在为家里过世的长辈整理坟头上面的杂草,这代表不忘长辈“面貌”。

祭祖后回到家,一家人一起打扫清洁卫生,家里很快就焕然一新了。

除夕夜降临了,夜空被五彩的礼花点亮,像流星一样。吃完晚饭,一家人围在电视旁边,一边吃着瓜子,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这样的时刻,一家人盼了一整年。记得以前没电视时,守岁就是一起聊聊去年的事,聊到晚上12点。现在有电视了,守岁就成了一家人一起看春晚。

晚上12点,家家户户都燃放起爆竹,新年的鞭炮声响彻整条街巷,据说这样可以赶走年前的霉运。这时母亲给我递上了一个红包,我本来不要的,但是母亲说,过年长辈给小辈发红包,这是我们历来的习俗,以后你有小孩了到除夕夜你也得给他发红包。

回家过年,忘不掉的年味!

家乡的庙会

初一早上6点多,就被母亲电话叫醒,说是大年初一不能睡懒觉。于是我早早起床洗漱,和家人一起吃了汤圆。早饭后,去家旁的母校转了转,天下着小雨,物是人非的校园令人颇多感触。

午后,天还下着细雨,和母亲、表哥一起去逛“凌云山”庙会。雨中的庙会还是人山人海,应有尽有,长沙臭豆腐,简阳羊肉汤,还有地道的张飞牛肉和川北凉粉,省内的,省外的,不仅有美食还有玩的,钓鱼,砸铜锣,玩累了还可以看凌云武术等各色各样的精彩表演。

这是第一次和母亲一起逛家乡的庙会。逛庙会过程中,母亲问我耍了朋友没有,说前几天有人给介绍了一个,要不要去看一看?我回答还小,这种事以后再说嘛! 母亲听到我这样的回答也没好意思问下去,但是我能感觉到她是还有很多想问的。不知什么时候起,母亲开始时不时地关心我的终身大事了。

晚上7点,各色各样的灯把庙会会场照的流光溢彩,在五彩的灯光照耀下,不管是认不认识的人,见面道一声“新年快乐”,配上会场音乐,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回家过年,忘不掉的年味!

拜年走亲戚

初二是走亲戚的日子。

家里开着小卖部,初二得营业,父母要照顾生意,就让我代表家里去走亲戚。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代表我家走亲戚了,记得读高中时,家里就让我一个人过年时去走亲戚,慢慢地我就成了家里走亲戚的代表了,我也很乐意走亲戚,因为每次走亲戚都会经过不少好地方,还能吃到不同人家的美食。于是,我买了一些水果和几件牛奶,踏上了今年的走亲戚之旅。

因为大舅家最近,我首先就去了大舅家,到达时已是10点了。小区门口,正好遇上大舅娘卖了东西回家,就一起走进到处挂满了灯笼处处透着春节气息的小区。

一见到大舅,他就像往常一样关心起我来:“你现在上班咋样,习惯不,那边饮食咋样,一个人在那边要好好照顾自己!”一番话问得我的心里暖暖的尽是感动。我简单回答之后,大舅又是一番感叹:“现在不比以前了,大舅老了呀,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我看到一些白发已经爬上了大舅的额头。

不一会儿,大舅娘端来了两碗醪糟开水,给我和大舅一人一碗。这是过年接待访客必备美食,甜甜的米酒象征甜美的生活长长久久,一种最古老最朴实的祝福,就在这碗热气腾腾的米酒中了。

聊着家常,就到了午饭时间,香肠、腊肉、腊鸭等美食摆了满桌,大舅从来不会怠慢我这个外侄,饭后还强行塞给我一个红包,让我盛情难却,只好收下。辞别大舅一家,我又去二舅、大姨、二姨家里拜年,浓浓的亲情更增添了这个新年的年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