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的爱情

王金洲

西施有爱情吗?

西施原春秋末期越国苧萝村(今诸暨城郊)的浣纱女,在她姓施名叫夷光的时候,被越国臣相范蠡看出容貌出众,送到吴国献给吴王夫差。

所有记载或提法,西施不忘越国亡国之耻,色相诱惑吴王夫差,致使夫差丧失斗志、沉沦女色而亡国。一字不提西施和夫差的爱情。仅仅把西施看作复仇的工具,红颜祸国的符号,甚至是灭吴首功大英雄。如此认识,西施不配有爱情,或者她跟夫差之间不存在爱情。这是片面的,把她推上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祭台而神化,忽视了她首先是一名女性,然后才是一名战士,她有她的七情六欲。

可以肯定,没有范蠡的发掘,西施不会成为充当吴越争霸中的一颗棋子,也不会青史留名。她只在乡间浣纱,过着平淡的日子,淹没在历史尘埃。现在,她同其他历史著名的美女一样,都卷进几个关键词∶帝王、政治、重大历史事件,成为这根链子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不管是西施,还是后来的杨玉环、陈圆圆等等,她们成为倾国倾城美女的同时,也成为了被政治那驾马车残酷辗轧的牺牲品。

吴越争霸,越国兵败。勾践采纳大臣文种计策,向吴王夫差卑词厚礼,忍辱求和。厚礼是什么?礼单上写着∶活宝一对,酒若干。活宝即西施、郑旦。西施赴吴国之前,文种、范蠡不免对她进行了重点培训。西施明白她此行的使命,小女子颇有“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回还”的大丈夫气概。

没想夫差对西施十分宠爱,将她安顿在空灵明寂的灵岩山。在山上专门建筑饰有珠玉的娃宫,宫中建有“响屐廊”。这廊经人凿空,用大瓮铺平,覆以厚板,使西施穿屐行走,铿然有声。又专门掘有吴王井,每当西施临井而妆,夫差总立于身旁,亲为梳理秀发。

古代君王大多把女人当玩物。夫差显然不是。用历史的眼光,夫差好色。用现今的眼光,夫差重情义,敬重女人,用心去爱西施。女人最喜欢男人尊重她们的想法,善待她们,自信而又不自负。这些夫差都能做到。夫差愿意化时间慰藉西施的心灵。

防御是西施的第一道屏障。但西施心智健全。一个女孩得到了尊重和爱,她必须回到自己身上来,回到自己心里来。

她的心被夫差一点一滴捕获。

西施善抚琴,夫差善吹箫。每当风清月明,琴声淙淙,箫声和鸣。说他俩郎情妾意,浊世的空谷流韵不为过。

我们静下来想想,夫差对西施其实是倾国之爱。唯有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才匹配夫差对西施。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霄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帝王之爱,总是超凡脱俗。

夫差对西施的怜香惜玉,也不差唐玄宗多少。替西施梳妆,陪着说话,琴瑟和谐,帮西施办事,特别是满足越国提出的要求,夫差一点也不含糊。

西施初去吴国才芳龄十五,豆蔻年华。带着仇恨尚能理解,祸害夫差以致吴亡未免抬高了她。西施赴吴十几年,就是一块石头也捂热了。耳鬓厮磨,又被夫差的人格魅力和翩翩风度折服,潜移默化地倾向夫差,为吴国、为夫差着想,只是感情的天平倾斜时,又掺杂了她的纠结、和对越国的愧疚。她和夫差属于那种温情脉脉的凝视,东风和西风的相遇,桃花盛开,落英缤纷。

如果她对夫差的情深意浓是伪装的,那她就比勾践为了复国突破屎都会尝的下限表演得更为精彩和天衣无缝。须知,越国是勾践的——尽管名义为解越国百姓倒悬之苦,其实拯救他个人的王朝。他作为亡国之君,卧薪尝胆,任何践踏尊严的事都做,能理解。但西施的恨有几许?她的心不会被爱情感化吗?

当然西施是帮了越国。比如,越国来过一位大使,说是越地闹饥荒,要借些谷子回去,西施含蓄进言帮越国,使得越国人从吴太仓中领谷万石。

我觉得这完全正常。她和普通人一样不管走到哪里都记得自己的根,帮故乡是尽游子的职。

她帮助越国远远不足以动摇吴国大厦倾圮、国之根本。

说西施红颜祸水,祸害吴国和夫差,是把她当工具和棋子,回避了她有血有肉,七情六欲,简单化、脸谱化、符号化地抬高了她在灭吴中起的作用。加重了西施作为女人的悲剧性,吻合封建士大夫向来轻贱女性的思维和意识。

其实,夫差并非因坠入西施布的情网不思进取,废弛朝纲。事实上,自从击败越国后,他又连年用兵,与齐、晋诸国争霸中原,国力因此大损。也许夫差流露过厌倦战争的情绪,但那是他目睹黎民百姓因战争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跟他的妇人之仁一脉相承,而不是他因跟西施的爱情厌倦战争,毕竟他跟唐玄宗君王从此不早朝有区别。

那么夫差的吴国又如何丢掉呢?

通常说法,勾践重用文种、范蠡等贤臣,施仁政,十年生聚。从勾践方来说的确如此。这不是夫差亡国最重要因素。当然他的战线拉得过长,和齐、晋等国交战不断,忽略身边死灰复燃的越国都是因素。但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夫差的妇人之仁,仁慈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最大的软肋。普通百姓的仁慈是优良品德,但政治家是大忌。

文种了解夫差,卑词厚礼、屈辱求和之策就是他为夫差量身定做的。夫差妇人之仁的性格永远改不了。文种利用了夫差这个弱点。换成勾践,文种的计策毫无作用。这也是文种赐死的原因,在勾践真正霸权在握的时候,哪个王者能容忍一个知道自己所有黑历史的人整天在眼皮底下转悠呢?

夫差父亲阖闾被勾践的猛攻下负重伤而亡。临死前,对夫差说∶“你会忘掉勾践杀死你的父亲吗?”夫差答道∶“不敢。”

夫差与勾践有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但他打败勾践,面对勾践奴颜卑膝求和,竟然心软。尽管伍子胥一次次劝他斩草除根,他都硬不起心肠。假如夫差杀了勾践,即便文种、范蠡再有天纵之才,再多的生聚之策都付之东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夫差和勾践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在谋事谋人。

再去看勾践打败夫差的三次战役。公元前四八二年,正当夫差与晋定公两军对垒,相持不下时,勾践乘虚攻入吴国,取得大胜。公元前四七八年,吴国正遭受空前缺粮的大灾年,勾践亲率军攻吴国取胜。公元前四七三年,越军发起对吴国的大举进攻,围夫差于姑苏山头。夫差日暮途穷,仿效过去勾践的办法,卑词厚礼,乞存吴国。勾践的意思,吴国你就别想了,苟且偷生尚可,传话夫差,给夫差一个舟山小岛,留三百户人家供应他的衣食。然夫差毕竟不是会忍辱偷生的勾践,断然自刎。

同类事同样人,不同的是主角颠倒,结局截然不同。

范蠡的火眼金睛早就看穿了勾践,一个连“陛下你去吃屎吧”的极端建议都能完美做到,往好了说是伟大,往坏了说是恐怖。文种不听范蠡劝告,终被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夫差爱西施。一人不爱,何以爱天下?西施爱夫差,如同鱼和水在一起就是整个世界。一个再坚强的女人都需要一个男人来看穿她的脆弱。再脆弱的男人都需要一个女人来触摸他灵魂的刚强。夫差和西施就是如此的眷属。

吴国亡后,有关西施的记载几乎没有。民间倒有传说,范蠡和西施泛舟而去,这种传说不符合人物心理轨迹。西施的最大可能被吴兵趁混乱诛之而后快。当王朝面临颠覆时,迁怒女人红颜祸水的复杂心理也就随之而来,失去理智,像杨贵妃在马嵬坡兵谏时被赐死一样。

如果西施侥幸活下来,就西施而言,再也不可能遇到夫差那样对她温柔体贴的夫君,她的余生应该都在回味她和夫差生活在一起每个动人心魄的细节,也许泪流满面……

一切问题自去,一切答案自来。

( 发2017年第4期《浙江散文》双月刊)

西施的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