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小伙餓死家中,只因爲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嬌慣

一個23歲小夥子,四肢健全,神志正常,居然被活活餓死了 ,他就是河南省羅山縣朱堂鄉的村民楊鎖。

23歲小夥餓死家中,只因為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嬌慣

村民們說,楊鎖不是餓死的,是懶死的。知情人都說,楊鎖的懶是父母嬌慣所致,楊鎖從小聰明伶俐,父母對他非常寵愛。楊鎖跟隨父母出門,父母不是抱著就是揹著,到了8歲,父母出門時用擔子挑著他,捨不得讓他走路。

父母怕孩子累著,從小到大未讓楊鎖做過任何家務。父親肝病去世後,母親仍然對他寵愛有加,依然捨不得讓他幹活。

因為吃不了學校的苦,楊鎖初中退學後的楊鎖整天無所事事,在家吃了睡睡了吃,身體有病的母親不但承擔家裡全部農活和家務,回來還要服侍兒子。楊鎖並不體恤母親的不易,不僅不幫母親幹活,有時還會打罵母親。

楊鎖18歲那年,積勞成疾的母親去世。五年之後的一個雪天,懶惰成性的楊鎖活活餓死在家中。

楊鎖的悲劇引人深思:

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溺愛,使楊鎖懶惰成性,整天沉溺於舒適安逸的生活之中,逐漸喪失了生活的能力。失去了父母后,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楊鎖就因為不能獨立生活而付出生命的代價。

23歲小夥餓死家中,只因為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嬌慣

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也像楊鎖父母一樣,在用無微不至的愛傷害著孩子。

這份愛真值得我們肅然起敬嗎?

這樣的愛,會使孩子在舒適安逸中逐漸喪失了生活的能力,喪失了拼搏進取的銳志,變成一個缺乏生活能力,受不了挫折和苦難的嬌貴孩子。

等孩子走向社會,就會產生不適應,整日怨天尤人,或者索性什麼活也不幹,乾脆回家啃老,成為沉重的家庭負擔,令父母苦不堪言。

當愛變異為一種安樂的饋贈、一種包辦時,它就不再是愛,而成了一把能置人於死地的溫柔的刀子!

父母做得太多,反而阻礙孩子的成長,捨得讓孩子吃苦,這樣孩子才能成器。著名導演姜文,對兩兒子進行吃苦訓練的故事一直在娛樂圈傳為佳話。

姜文說,如今的孩子最缺的不是食物,不是營養品,而是苦頭。多吃苦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既鍛鍊了身體,又增強了能力。少時吃苦不是苦,是財富!

23歲小夥餓死家中,只因為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嬌慣

老家有個親戚,家有四個孩子,前面三個都是女兒,兒子小鵬最小。對兒子,一家人是寵愛有加。

但是他們並不溺愛孩子,在小鵬小的時候,就經常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小鵬上初中時,就會自己做早飯。

初中畢業的暑假,負責工程監理的爸爸還讓小鵬一起去工地幹活,每天早出晚歸,風雨無阻。

高考後的暑假,小鵬自己聯繫了一家快餐店打零工。當初同去的幾個同學都打了退堂鼓,他卻堅持下來,一直幹到開學才結束。

現在,已經長成大小夥兒的小鵬,在一家單位上班,工作上有責任,敢擔當,不怕苦,不怕累,深受領導器重。

一個能吃苦、有擔當的人,未來一定不會差。

父母愛子,思慮的不應是當下孩子在自己的懷抱中是否舒適安逸,而是未來孩子離開父母的懷抱,是否能獨立。

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鍊,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

23歲小夥餓死家中,只因為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嬌慣

父母只能呵護一時,不能呵護一世。所以,不妨讓孩子接受一些“吃苦教育”,培養起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獨立生活的品質,讓孩子“早當家”,這才是真正的愛。

吃苦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讓孩子學會吃苦,是父母的責任。你養不了孩子一輩子,不要從小嬌慣ta。

23歲小夥餓死家中,只因為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嬌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