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貧困村一把法治鑰匙

給貧困村一把法治鑰匙

圖①李松長(左)給村民釋法說理

給貧困村一把法治鑰匙

圖②張曉飛(右)向村民瞭解脫貧情況

給貧困村一把法治鑰匙

圖③李言福扶貧期間不忘“充電”

強佔戶成了法律宣講員

四川省檢察院 李松長

三年前,我掛任古藺縣大寨苗族鄉富民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2017年3月17日晚,易地扶貧聚居點的陳某打電話給我,著急地說:“李書記,我隔壁那棟還沒住人的新房子裡有動靜。請趕緊過來。”我馬上叫上人趕過去。走到門口,發現門鎖被人撬壞,門有點變形。敲門,無人應。用力推門,勉強能推動,但好像被什麼物件擋住了。

這一棟新房,怎麼會有物件呢?為解開疑惑,我們費了很大勁,總算從廁所的小窗戶鑽了進去。房子裡黑漆漆的,藉助手機燈光,才發現一張大床抵著大門,床上躺著個人,背對著我們,身上蓋了半截被子,似睡非睡。

把睡在床上的人喊起來,一看,是村民何某70多歲的老母親。通過交談,我們瞭解到,何某看著易地扶貧搬遷戶搬進了新居,而自己卻不能搬進聚居點住新房,只能搞危房改造,心裡很鬱悶。加之妻子天天數落,並於前一天拿著行李外出打工了,他越想越氣,趁著天黑,就把老母親送到這棟新房子裡,並吩咐無論怎樣都不能回來,必須佔著這棟房。

我們立刻去了何某家,一進門,滿屋狼藉,何某已喝得爛醉。見到我們,就歪歪斜斜地把我們往外推,說我們厚此薄彼,其他貧困戶可以住新居,而他家卻不能,明顯是故意整他。

為打開何某心結,我找到其妻子,勸她回家,並再次詳細講清了易地扶貧搬遷與危房改造的適用對象和補償差異,讓她真正理解兩項政策的區別以及黨和政府針對不同情況出臺不同政策的初衷,也從法律角度深入淺出地舉例子、擺事實、講道理,講清這樣強佔住房的利害關係和法律責任。何某妻子聽後表示理解,立即收拾行李回村了。

在妻子的勸導和說服下,何某同意跟我們坐下來溝通。我約好何某所在社的法律諮詢顧問,到何某家座談。顧問向何某講解了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政策的針對性和目的,以及如何執行落實才符合要求,才能確保公平公正。同時講解了強佔房屋違反了哪些法律法規,按法律規定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等等。通過顧問的講解,何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這事是我做得不對,喝了點酒犯了渾。我最對不起的人是李書記,總覺得沒臉見人。顧問剛剛跟我說的這些,李書記早就跟我們說過多次了。他經常給我們宣講黨的政策,宣傳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其實,這些道理我都懂。但看到別人搬進了這麼好的新房子,自己有些眼紅。又加上老婆火上澆油,我一時失去理智,幹出了蠢事。”何某誠懇地向我們認了錯,並表示自己戒酒,不再因酒犯渾。

幾個月後,何某通過危房改造政策修建的新房封頂了。他逢人就講,這是黨的好政策帶來的紅利,要是沒有這些好政策,自己還不知要在破舊房住多久。

從此,村裡組織發放政策、法律知識宣傳資料時,何某主動要求承擔資料發放任務,並告訴鄉鄰要懂政策、學法律。在“鄉間你我談”等壩壩會、田間會上,他踴躍發言,現身說法,告訴鄉鄰要相信國家的政策與法律。

在檢察系統“小手牽大手送法入腦入心”活動中,他積極配合,示範鄉鄰,完全成了村裡的義務宣傳員。

車禍糾紛

四川省眉山市檢察院 張曉飛

我是去年7月被安排到青神縣漢陽鎮新路村任第一書記的。有一起車禍糾紛讓我特別難忘,調解過程曲折,不過結局還算圓滿。

今年正月初六,我突然接到村民老潘的電話,“張書記,我兒子被面包車撞了,現在沒錢做手術,怎麼辦呀?”我心一慌,問清地址後急匆匆就趕了過去。

老潘是村裡的貧困戶。在入戶調查和法治進村宣傳時,我見過他幾次。老潘在家務農,妻子精神有障礙,生活不能自理,兒子小潘在外務工。近幾年,在市縣檢察院和村“兩委”幫扶下,老潘和村裡其他村民一起開始種植晚熟柑橘“馬克鬥”,收入增加,妻子的低保也辦下來了,家裡的生活剛剛開始好轉,可不能因病因傷再返貧啊。

“這次交通事故責任劃分,對方是主要責任,我是次要責任,車子交強險已經過期了,走不了保險。我已經交了幾千元,家裡也很貧困,現在實在是沒錢了。”羅某見到我們急切地解釋。我看了看他的家裡,基本沒什麼值錢的東西,村支書也證實羅某家確實困難。

看到這樣的情景,我耐心向羅某及其父母講解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的法律若干問題,告訴他,未依法購買交強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有權利請求投保義務人在交強險責任限額範圍內予以賠償。所以這筆錢應該由他來賠付。當著村支書的面,羅某表示願意在法律規定的情況下,盡力賠償。我懸著的心踏實了許多。

沒過幾天,我又接到老潘的電話,說羅某反悔了。他父母不同意這樣的協調。後來,歷經了兩個月,我們一行人去了羅某家三次,電話溝通20餘次,最終說服了他。

這場車禍糾紛帶給我很大觸動,村民們的法律常識亟待加強。我決定利用自己的專長多向村民普法。在近幾個月裡,我通過以案釋法、以圖說法的形式,向村民普及了勞動合同、工傷保險、土地承包、婦女兒童權益、交通事故、農民工維權等農村常用的法律法規,並以鮮活的案例向村民介紹了遇到上述糾紛時,應該怎麼做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後續走訪中,小潘康復情況良好。老潘則精心照料著今年4月市檢察院志願者種植的“馬克鬥”樹苗,在我和村委的協調下,決定將其中一部分收益分給他。

走的時候,老潘堅持把我送到了幾里遠的路口,對我說:“現在不用為醫療費擔心了,心裡的大石頭落下了,等小潘康復後,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的。這幾個月來,你做的我都看在眼裡,我不知道怎麼感謝你,只想真誠地說一句謝謝。”

聽到這裡,我心中的“大石頭”也落地了。

父子和解

四川省自貢市貢井區檢察院 李言福

第一次見到老李,是在2017年送法下鄉時,他帶著酒氣坐在宣傳點前:“我兒子不養我。”原來是贍養問題。我正想開口,老李又憤怒地說:“他不僅不養我!還拿刀砍我!檢察官你說該咋辦?”

贍養問題可能演變成刑事案件,我連忙詢問具體情況。老李飲酒後有點口齒不清,我站起身湊到他面前才聽了個大概。

老李一家三口是七鳳村的貧困戶,老李酗酒影響日常勞作,妻子身體殘疾無勞動能力。兒子小李剛剛刑滿釋放,喜歡賭博,經常向老李要錢,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就在前一天,因家裡再也拿不出錢供他賭博,爭執中,他拿起菜刀砍向了親生父親。最終菜刀只劃破了老李的手指,在親友勸說下小李也及時將刀放下,但小李的行為卻給老李留下了深重的陰影。鄰居們瞭解始末後,向他建議說:“檢察院的檢察官又到我們這裡搞宣傳了,你去問問他們有沒有什麼辦法。”

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到了這裡。我意識到這是一戶特殊家庭,當天就帶領幹警來到了老李家。用家徒四壁來形容老李家,再貼切不過了。土牆支撐的房屋,牆面傾斜開裂,環顧四周也沒有發現什麼家用電器,最值錢的可能是家裡的木質儲物櫃,老李解釋說兒子為了賭博也拿去低價出賣了。

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建議老李申請“危房改造”。老李很感興趣,拉著我問個不停。我耐心向他介紹了相關法律法規。村委會幹部表示,如果符合申請條件,將派人全程陪同老李辦理危房改造相關事項。我放下心來。

危房改造期間,我又到老李家走訪了好幾次,送去了一些雞苗,帶去了法律法規的解讀和新的扶貧政策信息宣傳冊,也向小李宣傳了賭博的危害和相關法律規定。聽到國家出臺的利民新政策,看見自己的新房成形,雞苗漸漸成熟,老李和家人臉上也有了笑容。

老李家的情況給了我很大觸動,我決定採用法治扶貧的方式,用法治助力扶貧政策精準實施。我為三個鎮的村“兩委”幹部和當地部分村民,開展了5次“法治照亮農村”“促進精準扶貧政策落實”等專題宣講活動,同時指派業務部門幹警到鄉間地頭,通過以案釋法、以圖說法,形成法治扶貧常態化制度,強化幹部勤政為民意識,向群眾宣傳了相關法律法規。

在後續走訪老李家庭時,他們的新房已經建好,全家都已入住。交談中,我表示希望小李能夠徹底改掉賭博惡習,為家庭分憂。小李笑了笑說:“你們每次來都給我講案例和法律,我早就明白了。我怕我爸平時喝酒誤事,那些雞苗都是我養的。”

那天我與小李相談甚歡,最後他把我們送到門口,“我以前覺得檢察院是冷冰冰的,不講情面。這麼久以來你們做的這些我都看在眼裡,真的要謝謝你們。”

最近,我到基層為大調研活動徵集課題,來到老李家,發現竟然又有了新變化。老李拉著我一直說個不停,說小李找到了跑貨的新工作,自家的雞和鵝又賣了個好價錢。他拉著我進了屋,高興地指著牆壁上懸掛的新空調,笑著對我說:“看,這是我兒子買的!漂亮吧!”

我從他的眼裡看到了驕傲,也不由得跟著他一起笑了。

文稿統籌:劉德華 吳夢黎 劉敏英

文章轉自檢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