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銀行要處處打壓支付寶,而不去對付微信?

離203766773

1、支付寶已經取代了銀行的部分功能,衝擊了銀行的根本利益。

銀行主要業務有存款、貸款、理財、貨幣增值、繳費等業務,其中貸存款為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並且銀行以前跨行、異地轉賬都要收取高昂的手續費。而支付寶中作為一個在線支付軟件,不僅包含了人們吃穿住行一系列費用的網上交易渠道,各類理財產品數不勝數,花唄借唄也完美搶佔了銀行的部分貸款業務,餘額寶2017年6月底規模已達到了1.43萬億元,在數量上已經超過了16年招商銀行的存款總額,招行一直以來是國內吸儲能力最強銀行,而支付寶一躍成為吸儲能力第一的金融機構,分割了銀行吸儲這塊蛋糕,觸動了銀行的根本利益,所以銀聯需要進行狙擊,才有了通過政策性手段限制支付寶的舉措。

2、銀行受到了互聯網金融的衝擊,還要防止支付寶資金外流

支付寶雖然作為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其規模遠不止日常消費支付,主要目標在於各種基金理財產品,和銀行業務重合,並且銀行的營業點在免費為螞蟻服務,有些人去銀行存款連大廳還沒走出去就已經把錢轉走了,這造成的局面就是銀行利潤減少,長此以往,甚至於可以將銀行的資金儲備掏空。從資金安全程度看,國內資本流出的途徑本來是被人民銀行監控著的,外國資金想要離境必須要在人民銀行匯兌,由於全程被監控,所以非法收入是不能出境的。而支付寶轉賬和購物的結算是在阿里巴巴,所以如果刻意開後門,那麼資金很容易外流的,所以只能進行干預。


天方燕談


鉛筆道

還有一個關鍵性因素,相比馬化騰“偷摸”地發財,馬雲的公開言論加劇了支付寶和銀行之間的劍拔弩張。比如“顛覆銀行”、“既然銀行不改變,我們就來改變銀行”、“我們對於搶民營企業飯碗興趣不大,但搖一下國有企業,興趣極大”等等,有一段時間,馬雲頻繁且霸氣地懟這些傳統銀行,可謂是直接暴露了支付寶的野心。當然,這也獲得了很多用戶的支持,畢竟支付寶比銀行便捷得多。


歪道道

為什麼央行頻頻喊話支付寶,不要以為大就不能管。不是沒有原因的

支付寶對銀行威脅大

支付寶快捷支付方式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對銀行造成了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支付寶,方便快捷。

馬雲的一句,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他先是改變了銀行的支付方式。

讓銀行也被迫推出網銀,來方便更多用戶。

據統計,2016年前三季度,工行、中行、建行、農行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0.46%、2.48%、1.19%和0.52%,而2013年,四大行的淨利潤增速均在10%以上。

隨著支付寶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資金也屯留在支付寶賬戶裡,接著便推出了餘額寶餘利寶和各類基金,銀行的壓力更大了。


出品:懂財帝。


懂財帝

螞蟻花唄和螞蟻借唄負責貸款業務,花唄小額無利率救急,借唄提供較大額預支,程序簡便即時到賬隨借隨還,而銀行申請貸款的流程複雜、放款延遲在相比之下則遜色很多。於是很多用戶轉戰到螞蟻,銀行的貸款業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鎂客網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也不算是打擊吧,算是監管和預防風險吧?

你想想,支付寶屬於阿里集團,即使分拆出來之後仍然是民營企業,如果大量資金囤積在支付寶上,風險很大。反而銀行為國有,有國家背書的。這種情況下,銀行的保險程度更加高一些。

當然,安全程度高了也就更加麻煩和收益不高。畢竟銀行的利息嘛,就比沒有好一點而已。

移動支付雖然我們用得很6,但是實際上還算是一個新生的事物,我們習以為常只不過是因為中國在移動支付上走在世界的前列!全球範圍,我們的移動支付做得是真的好。所以,我們沒有例子可以借鑑,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的!

所以銀行推出很多的措施是為了保護大家,保護整個金融行業。如果幾千億的資金存放在一個民營企業手上,你覺得放心嗎?一旦出現大規模漏洞,怎麼辦?這可能是影響到幾千萬人的!

所以央行就給支付寶劃定一條紅線,控制損失,然後一步一步探索一步一步改革,這樣才是正道。步子邁太大,你忘了樂視的下場嗎?

支付寶本身就體量更大,資金更多,規管當然更加嚴格。而且很多規管的措施就是看起來像打壓,實際上先劃安全線,而慢慢一步一步改革。


太平洋電腦網

銀聯內心os:支付寶,你Y的跑到我碗裡來搶食(線下支付),看我不打得你滿地找牙。

更重要的是支付寶所在的螞蟻金服的巨大的戰略佈局。螞蟻金服旗下生態裡已經有了螞蟻花唄、網商銀行以及借唄等消費金融產品和民營銀行,個人徵信產品芝麻信用也被越來越多的消費場景接入,可謂在行業內各大領域全面開花。

銀聯在支付上受到了哪些挑戰呢?

2,銀聯需要避免成為管道,被用戶忽視。銀聯不願意像電信運營商淪為OTT的管道那樣成為日後的結算平臺,否則銀聯和卡組織就會受到支付寶制約,自己的新業務也很難開展起來。

二、銀聯的應對方式

2017年5月27日,銀聯聯合了40多家銀行在北京共同宣佈,正式推出銀聯雲閃付二維碼產品,簡單的描述就是持卡人通過銀行APP可實現銀聯雲閃付掃碼支付,在全國40個知名商圈約10萬家商戶享受到6.2折優惠,銀聯正式狙擊支付寶的線下支付環節。

三、支付寶的強大的線下使用場景

對支付來說,最重要的有兩點:用戶端,消費端。用戶端支付寶已經完成了佈局,並且以專業支付的身份來佔據了用戶的定位。另一側是消費端,消費端就是線下有足夠多的消費場景,在這方面支付寶做的相當好,比銀聯好的多,銀聯著重於大型門店或者場景,且智能化程度通過pos來實現,而支付寶的二維碼讓學校、地鐵甚至是賣紅薯的老大爺都可以使用支付寶,成為消費終端。

我們來看支付寶對於支付場景的改造

賣紅薯的老大爺

地鐵場景的改造(杭州地鐵)

歐洲機場

銀聯總裁時文朝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我們和支付寶既有競爭,但肯定還是會有合作的,每個機構既有競爭也有合作。”


毛琳Michael

銀行之所以處處打壓支付寶,歸根結底是因為支付寶觸動了銀行的根本利益。

兩者業務重疊

銀行主要業務有存款、貸款業務,這也是銀行主要的利潤來源,同時還有其他一些理財、貨幣增值、繳費業務,並且銀行以前跨行、異地轉賬都要收取高昂的手續費。

直到2008-2013年,支付寶陸續與銀聯、銀行、社會保障局等機構合作,推出諸如信用卡還款、公共事業繳費、保險理財產品等各種金融理財服務。

此時,支付寶的定位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錢包了,除了支付消費、轉賬結算等基本功能外,還能用來消費、還款、查賬單甚至是繳納水電費,大有取代銀行卡的勢頭。

更要命的是,支付寶推出低成本、高收益的餘額寶,分割了銀行吸儲這塊蛋糕的部分業務,而花唄和螞蟻借唄的出現,則秒殺了銀行貸款業務。

搶灘銀行用戶,讓銀行成為附庸,支付寶的線下結算已經超越銀聯,而且基本上消費等數據被支付寶徹底把控,而線下結算正是銀聯的利益所在。

支付寶對銀行的威脅實在太大了,銀聯需要進行狙擊,因此才有銀聯通過政策性手段限制支付寶的舉措。

銀行受到互聯網金融的衝擊

自從支付寶推出餘額寶後銀行的肉等於被馬雲搶了,不少人直接就將每個月的工資存在餘額寶裡面,餘額寶有4%左右,比起銀行不到2%的活期利息高了一倍還要多。

不久前,餘額寶剛剛成為全球第一大貨幣基金,超過1萬億美元的規模,而這些錢本應該都存在銀行裡面的。

最終造成的局面就是銀行利潤減少。據統計,2016年前三季度,工行、中行、建行、農行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0.46%、2.48%、1.19%和0.52%,而2013年,四大行的淨利潤增速均在10%以上。

4月1號起支付寶微信掃碼限額500元/日夠用嗎?清華理科狀元畢業後當保安,他如今後悔了嗎?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支付寶更或者說阿里巴巴,作為一家企業,改變了一個社會的商業和生活方式,不能不說很偉大,很有創新精神。

而重要的是,阿里巴巴沒有躺在之前的功勞簿上吃老本,而是一直在創新,不斷的在社會的不足方面發揮自己的力量。銀行不能很好的適應網絡商業的資金來往,就有了支付寶。城市交通長期擁堵,就出現了大數據計算的智慧城市。西北荒漠環境加快治理,就有了螞蟻森林。交通違章查詢、付款、扣分,社保查詢,發票查詢,醫療掛號,合同服務等等。阿里巴巴在不斷的往城市管理,便民服務的痛點上推進。

但在越來越多的參與到社會管理後,尤其是支付寶的資金管理上,隨著體量的越來越大,逐漸的一些功能就會與社會管理者發生重合。這個時候國家就會需要阿里巴巴進行配合一起處理這個問題。


時光之意

回想往事,我們當年辦理一張銀行卡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在出差、旅行或者過年回家探親的時候不用隨身攜帶大量現金,以保障資金和人身的安全嗎?銀行最初的功能和服務就在這裡——

保證資金的安全。互聯網的興起提供了技術支持,使我們可以異地方便地存取現金。

支付寶最初的功能也是為了保障交易雙方的資金安全。銀行雖然可以保證你自己賬戶裡的資金安全,但是對於資金與貨物在交換過程中的安全性,則不能提供任何服務,顯得無能為力。馬雲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而使支付寶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馬雲曾經說過“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這樣的豪言壯語。事實上支付寶並沒有改變銀行保障資金安全以及存取收付這些基本功能,而是使銀行和支付寶一起不斷完善了客戶服務並提高了用戶體驗。我們很難想象,在享受著便捷的移動支付的今天,為了完成一筆資金收付而在銀行長時間排隊等候的情景。從這一點上來說,以其說是支付寶改變了銀行,不如說是支付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這正是支付寶獲得成功的根源所在。

事實上,支付寶的許多功能必須要依託銀行內部的結算系統和用戶綁定的銀行卡才能進行和完成;而銀行也因為有了支付寶的在線和移動支付功能,可以大幅度減少網點建設、設備配置以及人員開支等投資,從而降低經營成本。由此可見,二者其實是相互依存的關係。至於“銀行處處打壓支付寶的”說法,只不過是由於支付寶推出了餘額寶以後,分割了銀行吸儲這塊蛋糕的一部分業務,而使金融企業之間必不可少的競爭變得更加明顯和激烈罷了。

當然,這些競爭只有在央行和銀監會等政府機構的政策監管和業務規範下,才會良性地推動金融企業的發展,最後受益的就是用戶和消費者。

關於這個問題,朋友們還有其他什麼樣的看法呢?


分享一點理念,共創美好生活。請關注:一點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