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五位一体”多元化法治文化建设助力全民普法

宁城县“五位一体”多元化法治文化建设助力全民普法

为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性、趣味性和渗透力,让法治观念走进万家、深入人心,宁城县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积极探索集阵地建设、作品创作、实践活动、媒体宣传、队伍建设“五位一体”的多元化法治文化建设模式,努力在全县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护权益靠法”的良好风尚。

一、阵地建设多元化。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六个三”普法工程,投资建设中京法治文化广场为龙头,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税法教育基地等为依托,以镇乡街法治文化广场、长廊等为支撑的法治文化阵地集群。截至目前共建设乡镇级、村级法治文化广场13个、法治文化公园2个、法治文化长廊5条、法治文化街5条、法治文化胡同儿144条。书写法治格言、农村常用法律知识、廉政法治文化宣传口号,并辅以形象的法治漫画,使村(居)民出门见法、抬头学法、茶余饭后议法,极大地丰富了村(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

三、实践活动多元化。推动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经常化、持续化,把法治题材纳入舞台艺术表演、文学艺术创作、校园文化建设等实践活动中,结合“法律六进”开展“法治文艺下乡”“法治文艺进校园”“12▪4”国家宪法日文艺汇演等大型演出活动。组织开展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展览、群众性法治文艺汇演、国家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竞赛、法治事件、法治人物评选、普法广场舞比赛、模拟法庭等各类法治实践活动。各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法治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和覆盖面,使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法治信仰培育与文化启迪、道德升华的深度融合。2018年5月26日,全区法治乌兰牧骑启动仪式在我县成功举办,开启了我县法治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五、队伍建设多元化。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坚持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组建县乡级普法讲师团队伍19支,组成人员160人,定期开展巡回法治宣讲活动。组织文艺创作者、演职人员及民间艺人成立法治文艺说唱团、法治文艺作品创作队伍,吸收各镇乡街业余文艺团体组建法治文艺宣传小分队19支,聘用法治文艺宣传志愿者359人,吸收专业艺术团体及业余演职人员、在职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离退休职工、关工委“五老”等340人,组建普法志愿者队伍。调整充实法治副校长队伍,为县内各中小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30人。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着力打造德才兼备、专兼职相结合的法治文化队伍,为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有力的组织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