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多次在全國大賽上被認可,而這位老師的絕招卻是“寫小紙條”

教師,一個神聖而光榮的職業。中華文化經歷5000年而延綿不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傳承著尊師重道的傳統。荀子講“國將興,心貴師而重傅”,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人生中遇到一兩位好的老師,對一生都會有重大影響。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眾這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多名師中,有這樣一位老師20年來堅守崗位、循循善誘,被學生親切的稱為“紙條老師”,他就是來自理學院教師鄭立飛。

學生多次在全國大賽上被認可,而這位老師的絕招卻是“寫小紙條”

1997年,鄭立飛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西北大學數學系,隨即他就來到了陝西這座小城——楊凌開啟了平凡而有幸福的教師生涯。對於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身份突然轉變為教師多少是有點幸福和激動的。至今他都記得第一次登上講臺的情景:看著臺下一雙雙渴望知識而又緊張的眼睛,他靈機一動,輕輕對大家說:“大家不用這麼看著我,我們都是新來的——你們是新來的學生,我是新來的老師,讓我們一起開始學習!”一句話,引起學生輕鬆的歡笑,瞬間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也是從那時起鄭立飛心中暗下決心,一定不能褻瀆教師這個神聖的職業,不能對不起前來求學的莘莘學子。這是作為一個大學老師的良心,同樣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紙條老師”的教學小習慣

從教20餘年來,鄭立飛常常在思考:如何把三尺講臺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如何能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最大化的獲取知識。為此,在長時間的教學中,鄭立飛也養成了一些獨有的上課小習慣。這其中,最為學生津津樂道的就是鄭老師的“秘密武器”——小紙條。

在鄭立飛老師的高數課上,每位學生都會獲得專屬小紙條,同學們高興的說“鄭老師的課堂上,只要回答問題,就有幸運小紙條贈送。”為了促進學生更好掌握數學知識,對於課堂上參與的學生,鄭立飛在課後必定會詳細記錄小紙條上的個人信息,以此作為平時成績,從而調動了學生課堂上的參與積極性。

對於很多學生來說,高數是一門較為枯燥難懂的課程。為此,鄭立飛課堂上常常展開頻繁的互動,對同學們不能很快想出答案的問題,鄭立飛會讓大家各抒己見,接著讓大家在討論之前舉手表決,討論之後再次舉手表決。看誰能以正確的理由把另一方說服、講懂。很多時候,大家在討論中,聽取了別人的意見,再結合自己本身的判斷,解題思路一下就豁然開朗了。

學生多次在全國大賽上被認可,而這位老師的絕招卻是“寫小紙條”

學生的需求就是一切

“學生的需求就是一切”,這是鄭立飛在三尺講臺一直秉承的職業理念。為了實現自己的理念,多年來,鄭立飛採用了很多做法來實現有效教學:如讓學生朗讀課本中概念從而熟悉原理;讓學生上講臺在黑板做題以熟悉方法;讓學生上臺講課,以體現知識的應用;讓學生同伴教學,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給學生配備國外優秀的影印版教材,讓學生從更寬的視野理解數學;給講課的學生錄製視頻,給學生留存青春的歲月……

為了提高不及格學生重修考試的通過率,鄭立飛曾在右任書院利用週末時間,給學生開輔導課;學生想參加夏令營,他會毫不猶豫做學生的推薦人;學生出國,鄭立飛又是學生的擔保人;學生做科創項目,鄭立飛又成為學生的指導教師……身體力行踐行著“學生的需求就是一切”。

學生多次在全國大賽上被認可,而這位老師的絕招卻是“寫小紙條”

強化自身不斷進取的負責教師

除了擔任 “高等數學”的主講教師,鄭立飛還擔任理學院信息計算專業“數學模型”課程的主講教師。在他看來,除了傳統的數學教學,學科競賽也是提高學生自身能力一個極其有效的手段。

2006年起,鄭立飛就參與指導數學學科競賽。2017年以學院數學建模指導中心主要負責人的身份組織數學學科競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僅2017—2018年,他所指導的隊伍中,在美國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國際二等獎(M獎)1項,三等獎(H獎)8項;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省一等獎1項,省二等獎6項;在第七屆MathorCup大學生數學建模挑戰賽中獲得三等獎1項。優異的成績與創新的教學和悉心的栽培有著唇齒相依的關係。鄭立飛組建了大學數學創新教學團隊和數學建模教學團隊。團隊定期舉行研討,討論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思想,交流課程教學的經驗。

如今,“紙條老師”依然在講臺上孜孜不倦的為教育事業更顯自己的力量,在鄭立飛眼中,每位教師都應該努力做學生的好長輩、好朋友,都應該愛護學生,努力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理想,做學生成長的臺階,為此他一直努力著。

注:部分內容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