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多次在全国大赛上被认可,而这位老师的绝招却是“写小纸条”

教师,一个神圣而光荣的职业。中华文化经历5000年而延绵不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传承着尊师重道的传统。荀子讲“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人生中遇到一两位好的老师,对一生都会有重大影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众这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多名师中,有这样一位老师20年来坚守岗位、循循善诱,被学生亲切的称为“纸条老师”,他就是来自理学院教师郑立飞。

学生多次在全国大赛上被认可,而这位老师的绝招却是“写小纸条”

1997年,郑立飞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随即他就来到了陕西这座小城——杨凌开启了平凡而有幸福的教师生涯。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身份突然转变为教师多少是有点幸福和激动的。至今他都记得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情景:看着台下一双双渴望知识而又紧张的眼睛,他灵机一动,轻轻对大家说:“大家不用这么看着我,我们都是新来的——你们是新来的学生,我是新来的老师,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一句话,引起学生轻松的欢笑,瞬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是从那时起郑立飞心中暗下决心,一定不能亵渎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不能对不起前来求学的莘莘学子。这是作为一个大学老师的良心,同样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纸条老师”的教学小习惯

从教20余年来,郑立飞常常在思考:如何把三尺讲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如何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最大化的获取知识。为此,在长时间的教学中,郑立飞也养成了一些独有的上课小习惯。这其中,最为学生津津乐道的就是郑老师的“秘密武器”——小纸条。

在郑立飞老师的高数课上,每位学生都会获得专属小纸条,同学们高兴的说“郑老师的课堂上,只要回答问题,就有幸运小纸条赠送。”为了促进学生更好掌握数学知识,对于课堂上参与的学生,郑立飞在课后必定会详细记录小纸条上的个人信息,以此作为平时成绩,从而调动了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高数是一门较为枯燥难懂的课程。为此,郑立飞课堂上常常展开频繁的互动,对同学们不能很快想出答案的问题,郑立飞会让大家各抒己见,接着让大家在讨论之前举手表决,讨论之后再次举手表决。看谁能以正确的理由把另一方说服、讲懂。很多时候,大家在讨论中,听取了别人的意见,再结合自己本身的判断,解题思路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学生多次在全国大赛上被认可,而这位老师的绝招却是“写小纸条”

学生的需求就是一切

“学生的需求就是一切”,这是郑立飞在三尺讲台一直秉承的职业理念。为了实现自己的理念,多年来,郑立飞采用了很多做法来实现有效教学:如让学生朗读课本中概念从而熟悉原理;让学生上讲台在黑板做题以熟悉方法;让学生上台讲课,以体现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同伴教学,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配备国外优秀的影印版教材,让学生从更宽的视野理解数学;给讲课的学生录制视频,给学生留存青春的岁月……

为了提高不及格学生重修考试的通过率,郑立飞曾在右任书院利用周末时间,给学生开辅导课;学生想参加夏令营,他会毫不犹豫做学生的推荐人;学生出国,郑立飞又是学生的担保人;学生做科创项目,郑立飞又成为学生的指导教师……身体力行践行着“学生的需求就是一切”。

学生多次在全国大赛上被认可,而这位老师的绝招却是“写小纸条”

强化自身不断进取的负责教师

除了担任 “高等数学”的主讲教师,郑立飞还担任理学院信息计算专业“数学模型”课程的主讲教师。在他看来,除了传统的数学教学,学科竞赛也是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一个极其有效的手段。

2006年起,郑立飞就参与指导数学学科竞赛。2017年以学院数学建模指导中心主要负责人的身份组织数学学科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仅2017—2018年,他所指导的队伍中,在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际二等奖(M奖)1项,三等奖(H奖)8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省一等奖1项,省二等奖6项;在第七届MathorCup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赛中获得三等奖1项。优异的成绩与创新的教学和悉心的栽培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郑立飞组建了大学数学创新教学团队和数学建模教学团队。团队定期举行研讨,讨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思想,交流课程教学的经验。

如今,“纸条老师”依然在讲台上孜孜不倦的为教育事业更显自己的力量,在郑立飞眼中,每位教师都应该努力做学生的好长辈、好朋友,都应该爱护学生,努力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学生成长的台阶,为此他一直努力着。

注:部分内容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