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期間,此人提出了奇襲日本的計劃,被慈禧等人否決,若計劃執行日本很可能衰落

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前雖然受到列強的侵略,不斷衰落,但即便是這樣,甲午戰爭之前的日本對清政府還是非常忌憚的,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且在甲午戰爭之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不看好日本,認為日本必敗。其實這個時候的清政府只要接受了一個人的建議,先發制人的話,說不定日本在甲午很可能慘敗,對於當時不太強大的日本來說,甲午戰敗,日本必定在好長時間內一蹶不振,有可能從此衰落。

甲午戰爭期間,此人提出了奇襲日本的計劃,被慈禧等人否決,若計劃執行日本很可能衰落

甲午海戰

提出這個計劃的人是當時清政府的一個外交官宋育仁。他是清末時期一個非常有思想的人,在政治、文化、法律、軍事、教育等方面都有獨到的見解。他還經常針對時局,提出好多有針對性和有效的建議,經常寫文章提意見。他在1891年的時候完成《時務論》,大力肯定維新變法思想。宋育仁還喜歡去國外鍍金,經常考察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情況,寫成《采風錄》,回國後,用這些理論為維新變法提供支持。

甲午戰爭期間,此人提出了奇襲日本的計劃,被慈禧等人否決,若計劃執行日本很可能衰落

宋育仁

甲午戰爭爆發的時候。宋育仁還在英國,宋育仁非常著急,他上書朝廷,提出針對甲午戰爭的方案“倭兵少財乏,持久足以困之”。他認為,日本兵少,而且經濟基礎薄弱,對付他們,最好的方法就是,慢慢將日本拖死,不應該著急。但清政府沒理他,盲目和日本開戰。結果連連失利,最終黃海海戰潰敗。此時,宋育仁又提出了一套想法。他認為,目前想取勝的希望不大了,最好的辦法就是出奇兵。

宋育仁當時在英國使館工作,他找來參議楊宜治、翻譯王豐鎬等人開始密謀,向英國購買五艘軍艦、十艘魚雷快艇、並僱傭2000個澳大利亞水兵,組成一個旅的水軍,所有軍艦上插英國國旗,打著保護澳大利亞商隊的名義,向日本東京和長崎進發,而且在這樣的掩護下,不容易暴露自己,如果對日本發動突然襲擊的話,會很快對東京和長崎造成巨大打擊,因為日本此時將大部分兵力投放到甲午戰場。

甲午戰爭期間,此人提出了奇襲日本的計劃,被慈禧等人否決,若計劃執行日本很可能衰落

澳大利亞士兵

計劃定下來後,宋育仁積極向清政府請示,一面和張之洞等人聯繫,希望獲得他們的支持。而且宋育仁和英國方面已經談好,答應貸款先付給對方300萬英鎊。宋育仁很快就組成了一支海軍部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是此時出了問題。一個叫龔照瑗的清朝官員,查知此事後,認為宋育仁這樣做會把事情鬧大,到時候不可收拾,而且此時清政府已經準備向日本求和了。慈禧太后和李鴻章等求和派堅決反對宋育仁的做法,慈禧還專門下旨,取消了宋育仁之前所作的決定,命令宋育仁速速回國。宋育仁的奇襲計劃胎死腹中。在回國途中,他氣憤不已,寫了《借籌記》,詳細記錄了整個計劃的經過。

回國後,慈禧要對宋育仁嚴查,並要論重罪,好多知情人知道宋育仁的初衷是為國為民的,就向慈禧求情。但他的二品官職還是被罷免了。

甲午戰爭期間,此人提出了奇襲日本的計劃,被慈禧等人否決,若計劃執行日本很可能衰落

宋育仁雖然沒能奇襲日本,但是他被後人記住了

相信宋育仁的計劃執行的話,就算不能打敗日本,也能從一定程度上增加當時清政府對戰日本的信心。或許這就是歷史吧,歷史不是由一兩個人的意志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