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摄影必知的基础知识——景深

通常我们在刚接触到摄影时,对于景深的理解可能会有些吃力。可能是新手,实践少,概念又比较抽象,不易掌握。那什么是景深呢?

景深的概念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也许有不少人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概念,如果你理清了景深含义及用途,并把它运用到拍摄中,你就能拍出一些独具特色的相片来,让你的相片更受欢迎。

我们再把景深说得通俗一点,‍景深就是照片上图像前后的清晰范围。‍比如我们用相机拍摄一张人像相片时,对焦点是在人物身上,那所拍出的效果是人物清晰,而人物前后的景物也相对清晰,因此,前后的景物都是处于清晰的范围内,也就是在景深范围内。景深其实就是景物的清晰深浅度。这里的前后相对比较清晰,是因为前后景物的清晰程度不如对焦点上的人物清晰,是可以接受的清晰程度。如图:

初学摄影必知的基础知识——景深

对焦在人物,前后都清晰

而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前面清晰后面模糊的相片,如人橡、花卉、小动物及小植物等等。画面非常的赏心悦目,很清新,看了很舒服。如图:

初学摄影必知的基础知识——景深

对焦在人物,背景虚化

初学摄影必知的基础知识——景深

对焦在人物,背景虚化

初学摄影必知的基础知识——景深

主体蝴蝶清晰,背景虚化

这些照片所呈现的画面效果是前面清晰后模糊,称之为”浅景深”。主要的为了突出主体, 使相片的背景虚化及柔美,达到亮丽的画面效果。

再看下图:

初学摄影必知的基础知识——景深

前景背景比较清晰

初学摄影必知的基础知识——景深

前景背景比较清晰

从上图可以知道,前景背景看上去比较清晰,称为深景深或大景深。主要体现在风光拍摄,体现的是一种大场景。

那么如何去控制相片景深呢?在摄影创作中,影响景深的主要有几个主要因素:

1、拍摄时控制镜头光圈的大小

2、镜头焦距的长短

3、与被拍摄对象距离的远近

4、相机感光元件的大小

除了第4项相机的本身之外,我们可以调整前3项项来改变景深效果。影响景深效果三个要素的具体关系如下。

1、镜头光圈大小与景深的关系

镜头光圈大小在景深的控制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基本原则是: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在拍摄距离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大光圈拍摄时,被摄体的前景清晰,后景模糊。而使用小光圈时,被摄体的前景和后景都是较清晰。如图:

初学摄影必知的基础知识——景深

大光圈,景深浅

初学摄影必知的基础知识——景深

小光圈,大深景

2、镜头焦距的长短与景深的关系

基本原则是: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浅,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深。在光圈、快门都不变的情况下,拍摄同一个场景,使用长焦镜头会让景深变浅。而使用广角镜时,景深就会变深。如图:

初学摄影必知的基础知识——景深

焦距长,景深浅

初学摄影必知的基础知识——景深

焦距短,景深深

3、被拍摄对象距离的远近与景深的关系

基本原则是:相机与拍摄对象距离越近,景深越浅;相机与拍摄对象景深越远,景深越深。在光圈、快门、镜头焦距都不变的情况下,拍摄同一场景,离被摄体越近时,景深就会越浅。离被摄体越远时,景深就会越深。如图:

初学摄影必知的基础知识——景深

图上可以看出在光圈焦距等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摄距越近,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通过上面三点可以得出景深的深浅,主要是由光圈、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来控制,因此在需要控制景深的拍摄场合中,我们就可以调整这些因素来拍出想要的照片。

在拍摄风光的场景时,我们通常利用深景深来表现整个画面都清晰,使用小光圈来拍摄。光圈变小,快门速度就要相应的变低,这就需要使用三角脚架来稳定机身,这也是我们常常看到拍风景时会用到三角脚架的原因。

初学摄影必知的基础知识——景深

大景深画面

当我们在拍摄人像或要突出主题的作品时,一般利用浅景深的方式来拍摄,这样就能使被摄体前后的景物变模糊,以突出主体。想要突出主体,就要使用浅景深的手法来表现。

初学摄影必知的基础知识——景深

浅景深画面

初学摄影必知的基础知识——景深

浅景深画面

初学摄影必知的基础知识——景深

浅景深画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