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從5000到30萬個 工業APP需要一次爆發式增長

402萬款,這是工信部公佈的截至2017年上半年我國移動應用程序的數量,所謂消費級APP。

5000款,是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上工業應用程序數量的不完全統計,所謂工業APP。

有人比喻,如果說工業互聯網是新一輪信息高速公路,工業APP就是跑在這條路上的車。抓住工業APP,才抓住了開啟工業互聯網的“金鑰匙”。我國提出到2020年,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培育30萬個工業APP。未來三年,幾乎要完成從無到有的過程。

國內工業APP幾乎空白

國務院去年印發《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培育30萬個工業APP的目標;到2025年,形成3-5傢俱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百萬工業APP培育以及百萬企業上雲。

工信部則在今年5月印發了《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實施方案》,制定了詳細的路線圖。

發展工業APP已經上升至國家層面,一幅工業領域的未來場景正加速向我們走來:如同點開手機應用商店一樣,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各類工業APP琳琅滿目。

然而,現實並不那麼美好。有數據預測,到2020年全球工業互聯網APP市場規模將超過2250億美元。而當下全球數控機床的市場大概為2300多億美元,APP的市場規模相當於再造一個全球數控機床市場。不過,工業互聯網APP市場在中國,仍是一片空白。多位與會專家都提到,國內工業APP面臨著數量不多、質量不高的窘境。

根據航天雲網、海爾、清華紫光、浪潮等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公開的數據,我國工業APP數量不超過5000個,遠遠難以滿足企業上雲需求。同時,這5000款工業APP中,很多是從傳統軟件雲化而來的,只能算是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的“移民”,真正從工業PaaS平臺“生長”出來的工業APP並不多。

現象級工業APP更是匱乏。儘管我國很多企業都在朝著建設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方向努力,但尚沒有一家企業開發出現象級工業APP,來引爆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推廣。

據美國GE公司預測,到2020年前後,工業互聯網平臺將出現類似於消費互聯網平臺的爆發式增長。到那時,GE自己的Predix平臺上的工業APP總量,也預計將從目前的160個陡增至逾50萬個。

傅永寶提到,我國無論是工業互聯網,還是工業APP的發展,尚屬於初級發展階段,工業PaaS平臺對工業APP賦能還有待加強,“從國外看,我們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和競爭的壓力。”

“開發工業APP的一定是工業人”

與消費級App不同,所謂工業APP,是指以工業互聯網為紐帶,承載工業知識和經驗,滿足特定需求的工業應用軟件,是工業技術軟件化的重要成果。

這就意味著,研發工業APP與研發消費級APP,需要完全不同的架構、知識與邏輯。

在北京索為系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系統工程師何強看來,工業APP是與工業製造相關的知識、規律、經驗的載體,把知識和規律做封裝,形成了以流程、方法、數據和信息等形式呈現出來的模型,“工業APP一定要解決一個特定的問題,滿足特定的需要。這一點是區別於傳統工業軟件的,後者期望解決一大類的問題。”

何強提到,工業APP之所以發展不如人意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工業APP的開發難度很大,“手機上的APP只要開發人員會Java、HTML5就可以,但是工業APP要跟工業設備打交道,用傳統的開發技術不能很好的開發工業APP,難度很大”。

其二是機制問題,“過去的APP都是軟件開發人員所開發,將來的工業APP開發主體一定是工業人,而不是軟件人,通過工業APP將工業知識、經驗大規模的繼承下來。但是,人才是目前的障礙。”何強提到一位做潛艇相關工作的老工程師,當他退休以後,他把一輩子積累的工業知識開發成了近160個工業APP。

北京索為系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義章認為,如果這兩個問題都得以解決,我國工業互聯網APP將會迎來爆炸性的發展,2020年或許將達到30萬個的目標。

更值得注意的是,工業APP的容錯性極低。傅永寶透露,到2020年時,基於前兩年的培育成果,工業APP需要在數量規模覆蓋範圍以及質量提升方面,都達到新的更高的應用要求。

中國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聯盟副秘書長楊春暉就提到:“當我們擁抱消費類互聯網時,即便出現了漏洞、不兼容,我們會給予很大的寬容,允許APP迭代升級。但是對於工業APP,因為場景的複雜與特殊,加上對於性能、可靠性、功能安全的嚴格要求,工業APP一上線就必須要有很高的質量。”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