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在身邊——搶救!和時間賽跑!

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物,最大的區別是,文物是靜止的物質形態,非遺是活態的以人為主體的無形狀態。


非遺在身邊——搶救!和時間賽跑!

非遺傳承基本上是靠人的口傳心授。例如曲藝說書,在舊時代,是盲人的一條生存之道,曲目傳承靠盲人師傅說一句,盲人徒弟記一句,只有口頭傳遞,沒有文字記載,所以,盲人師徒一旦離世,這種藝術到此就戛然而止!
非遺在身邊——搶救!和時間賽跑!

還有許多珍貴的手工技藝,只在一個家族內部男性中傳承,往往是隻有一個人掌握這門技藝,這個人如果沒了,這門技藝也隨之滅絕,非遺保護的詞語叫“人亡藝絕。”

對待非遺,最開始提出的是“搶救,保護,傳承”六個字,搶救的意思,就是抓緊時間,從那些年老體弱的傳承人口中,把技藝、方法、秘訣、故事、傳說、書詞,歌詞等等,挖掘蒐集出來,並採用文字、攝影、視頻、音頻等手段記錄保存下來。
非遺在身邊——搶救!和時間賽跑!​​

搶救!就要和時間賽跑!有許多珍稀的非遺,就在古稀老人的肚裡,稍一遲疑,疏忽,就“絃斷音絕”了!除了扼腕嘆息,連一點門都沒有。
非遺在身邊——搶救!和時間賽跑!

我是基層非遺保護工作者,這樣的事例,至少遇到三次,感觸尤為深刻。

一、一個同事的母親,小腳女人,不識字。可卻是個奇人!年輕時,當生產隊會計,把來往賬目記得清清楚楚。怎麼記?心裡記,或採取類似於“結繩記事”的辦法,簡直神了!更奇的是,裝滿了一肚子故事、歌謠、諺語。同事就是聽著這些從小長大的。非遺保護一開始,就趕緊讓他去挖掘整理母親記憶深處的財富,可是,晚了!老人不久便去世了,一肚子非遺都帶走了!


非遺在身邊——搶救!和時間賽跑!​​

二、2009年夏天,大營鎮峪裡村李索川和我閒談,無意中提到村裡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太,會把一種草葉捶打在白布上,做成花衣服。職業習慣,使我認識到這東西寶貴。所以,急忙問:“老太太身體咋樣?” 李索川說:“很結實,經常下地幹活,去街上趕會。”接著,又補充說:“老太太很能,剪紙,繡花,講故事都會。”聽到身體狀況不錯,我鬆了一口氣,決定有空一定去拜訪。然而,沒幾天,李索川過來說:“那個老太太走了!突發心臟病。”我當時的反應是,恨不得抽自己幾個耳光!


非遺在身邊——搶救!和時間賽跑!

三、還是2009年夏,在西張村鎮人馬寨村,挖掘蒐集“地坑院營造技藝”。有一天下午,準備走時,無意中碰到一個名叫王增虎的老人,他聽說我們在問地坑院怎麼建造?便走過來,插話:“這些都在我肚裡,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隨口便說出了崖面、窯洞、門窗、炕灶等,建造的具體數據,還說了幾句技法口訣。我們約定,再等幾天帶著攝像機,來錄視頻。誰知其他事情纏身,兩個月後,我們準備好器材,要去採訪王增虎。卻聽說,他得了癌症,現在已經病危,家裡不願讓人打擾。唉!你說這都叫什麼事啊!


非遺在身邊——搶救!和時間賽跑!

搶救!和時間賽跑!只有事中人,才能深刻體會非遺保護的急切性,緊迫性!

這句話是中國非遺保護第一人,馮驥才老先生說的。是從實踐中凝鍊出來的。
非遺在身邊——搶救!和時間賽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