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的新喀里多尼亚,老时光里的现代城市

1989年5月初,南太平洋中一个叫做新喀里多尼亚(Nouvelle-Calidonie)

的狭长小岛上,海岸蜿蜒着把细白的的沙滩和透明的大海分割开来。阳光洒在海面上,粼粼的闪着钻石一样的光彩。岸上棕榈树高大,枝叶间透出斑驳的光影,打在人的身上忽暗忽明。

猛然间的一声枪响,惊起了沙滩上的海鸥,扑腾着翅膀远远飞去,片刻间消失不见。原本稀松平常的一天,因这枪声被载入了史册里面。

折叠的新喀里多尼亚,老时光里的现代城市

滚滚历史长河里,总有向往自由的人

在这不平凡的一天里,一位名叫Tjibaou的卡纳克人(Kanak)遇刺身亡。为什么要把他拎出来说,需从新喀里多尼亚(Nouvelle-Calidonie)的历史开始讲起。

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1774年,来自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人詹姆士·库克第一次发现了新喀里多尼亚。这里葱郁的绿树浓阴、吹来的咸咸海风都令他想起了苏格兰,所以就用苏格兰的拉丁语称谓“喀里多尼亚”命名了这个小岛。

折叠的新喀里多尼亚,老时光里的现代城市

折叠的新喀里多尼亚,老时光里的现代城市

79年后,1853年,时值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掌权,建立了强大的法兰西帝国。彼时的日不落帝国却已江河日下,于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前,法兰西帝国已经实质掌握了新喀里多尼亚的统治权,海外扩张的版图上又多了一块殖民地区。

沦为法属殖民地的新喀里多尼亚,本族的信仰与文化被不断镇压。百年间里,政府和当地民众的冲突从未停止,时事多造就英雄,Tjibaou就在此时站了出来。

一座新地标起来了,一位领袖离世了

青年时代的Tjibaou曾赴法国学习社会学和人类学,经历过著名的1968年“五月风暴”的洗礼,回到新喀里多尼亚后,成为了振兴民族文化和独立的领袖。他主张和政府温和对话,倡导复兴卡纳克本族文化。

1975年,他创办了美兰尼西亚文化节,将岛上不同地方的卡纳克人聚集到一起,以此来传播卡纳克文化但在1989年却被忠实岛上的激进部落所刺杀,认为其和法国政府的谈判是对卡纳克人的背叛。

折叠的新喀里多尼亚,老时光里的现代城市

折叠的新喀里多尼亚,老时光里的现代城市

折叠的新喀里多尼亚,老时光里的现代城市

而在他遇刺之前,法国政府对当地日渐高涨的民族运动有了相应的妥协,于1988年成立了“卡纳克文化发展委员会”(ADCK),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由法国政府斥资兴建一座卡纳克文化中心。

说来却也讽刺,Tjibaou的遇刺加速了卡纳克文化中心的建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Tjibaou文化中心。

就像是书里头讲的,到底是Tjibaou的身故推进了卡纳克民族文化的复兴,还是卡纳克文化中心的出现导致了Tjibaou的遇刺身亡。

在那动荡的年代里,究竟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也讲不清楚。

折叠的新喀里多尼亚,老时光里的现代城市

故景如旧的城市,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现在的新喀里多尼亚,慢慢变成了Tjibaou一直向往却终也见不到的样子。

努美阿的Tjibaou文化中心,是由建筑大师Renzo Piano耗时8年,以卡纳克当地房屋特色为原型,加入了当时先进的建筑理念所设计建造完成的,并令他获得了1998年的普利兹建筑奖(Prizker Architecture Prize)。里面包括展览馆,多媒体图书馆,内部和外部的活动空间和主题场景。

折叠的新喀里多尼亚,老时光里的现代城市

市中心常有集市,朝阳照在带着水珠的菜蔬水果上,有种精致的可爱。不远处是圣乔瑟夫教堂(St Joseph Cathédrale),斑驳的墙体上攀爬着浓绿的藤蔓,层层叠叠的把彩绘的玻璃窗遮挡的严严实实,却引得人愈发想要拨开它看看里头的样子。

折叠的新喀里多尼亚,老时光里的现代城市

在铺着细碎黄沙的临海街道上,种着两排高大的热带树木。偶有跑步的人匆匆而过,脚底下发出沙沙的声响。

傍晚时,城西柠檬湾(Baies des citrons)的日落最不能错过。从市中心走路过去约摸要1小时的脚程,当做散步闲逛,倒也不觉得时间久。沿街看得到时光流逝的痕迹,古老的城墙与现代的建筑遥相呼应,久处之令人心觉宁静。

折叠的新喀里多尼亚,老时光里的现代城市

终于等到了日落时分,海水卷着咸咸的海风吹到人脸上来。大朵大朵的云块在天边堆砌,被那夕阳描出金黄色的光晕。游轮在码头泊着,沙滩上三两行人成群。

故景还是依旧,动荡的年代里如此,和平的现在仍是如此。

可旧年看风景的人,却只能永远留在过去的时光里了。

折叠的新喀里多尼亚,老时光里的现代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