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疊的新喀里多尼亞,老時光裡的現代城市

1989年5月初,南太平洋中一個叫做新喀里多尼亞(Nouvelle-Calidonie)

的狹長小島上,海岸蜿蜒著把細白的的沙灘和透明的大海分割開來。陽光灑在海面上,粼粼的閃著鑽石一樣的光彩。岸上棕櫚樹高大,枝葉間透出斑駁的光影,打在人的身上忽暗忽明。

猛然間的一聲槍響,驚起了沙灘上的海鷗,撲騰著翅膀遠遠飛去,片刻間消失不見。原本稀鬆平常的一天,因這槍聲被載入了史冊裡面。

摺疊的新喀里多尼亞,老時光裡的現代城市

滾滾歷史長河裡,總有嚮往自由的人

在這不平凡的一天裡,一位名叫Tjibaou的卡納克人(Kanak)遇刺身亡。為什麼要把他拎出來說,需從新喀里多尼亞(Nouvelle-Calidonie)的歷史開始講起。

如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般,1774年,來自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人詹姆士·庫克第一次發現了新喀里多尼亞。這裡蔥鬱的綠樹濃陰、吹來的鹹鹹海風都令他想起了蘇格蘭,所以就用蘇格蘭的拉丁語稱謂“喀裡多尼亞”命名了這個小島。

摺疊的新喀里多尼亞,老時光裡的現代城市

摺疊的新喀里多尼亞,老時光裡的現代城市

79年後,1853年,時值拿破崙的侄子—拿破崙三世掌權,建立了強大的法蘭西帝國。彼時的日不落帝國卻已江河日下,於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前,法蘭西帝國已經實質掌握了新喀里多尼亞的統治權,海外擴張的版圖上又多了一塊殖民地區。

淪為法屬殖民地的新喀里多尼亞,本族的信仰與文化被不斷鎮壓。百年間裡,政府和當地民眾的衝突從未停止,時事多造就英雄,Tjibaou就在此時站了出來。

一座新地標起來了,一位領袖離世了

青年時代的Tjibaou曾赴法國學習社會學和人類學,經歷過著名的1968年“五月風暴”的洗禮,回到新喀里多尼亞後,成為了振興民族文化和獨立的領袖。他主張和政府溫和對話,倡導復興卡納克本族文化。

1975年,他創辦了美蘭尼西亞文化節,將島上不同地方的卡納克人聚集到一起,以此來傳播卡納克文化但在1989年卻被忠實島上的激進部落所刺殺,認為其和法國政府的談判是對卡納克人的背叛。

摺疊的新喀里多尼亞,老時光裡的現代城市

摺疊的新喀里多尼亞,老時光裡的現代城市

摺疊的新喀里多尼亞,老時光裡的現代城市

而在他遇刺之前,法國政府對當地日漸高漲的民族運動有了相應的妥協,於1988年成立了“卡納克文化發展委員會”(ADCK),其中的一項內容就是由法國政府斥資興建一座卡納克文化中心。

說來卻也諷刺,Tjibaou的遇刺加速了卡納克文化中心的建立,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為Tjibaou文化中心。

就像是書裡頭講的,到底是Tjibaou的身故推進了卡納克民族文化的復興,還是卡納克文化中心的出現導致了Tjibaou的遇刺身亡。

在那動盪的年代裡,究竟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也講不清楚。

摺疊的新喀里多尼亞,老時光裡的現代城市

故景如舊的城市,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現在的新喀里多尼亞,慢慢變成了Tjibaou一直嚮往卻終也見不到的樣子。

努美阿的Tjibaou文化中心,是由建築大師Renzo Piano耗時8年,以卡納克當地房屋特色為原型,加入了當時先進的建築理念所設計建造完成的,並令他獲得了1998年的普利茲建築獎(Prizker Architecture Prize)。裡面包括展覽館,多媒體圖書館,內部和外部的活動空間和主題場景。

摺疊的新喀里多尼亞,老時光裡的現代城市

市中心常有集市,朝陽照在帶著水珠的菜蔬水果上,有種精緻的可愛。不遠處是聖喬瑟夫教堂(St Joseph Cathédrale),斑駁的牆體上攀爬著濃綠的藤蔓,層層疊疊的把彩繪的玻璃窗遮擋的嚴嚴實實,卻引得人愈發想要撥開它看看裡頭的樣子。

摺疊的新喀里多尼亞,老時光裡的現代城市

在鋪著細碎黃沙的臨海街道上,種著兩排高大的熱帶樹木。偶有跑步的人匆匆而過,腳底下發出沙沙的聲響。

傍晚時,城西檸檬灣(Baies des citrons)的日落最不能錯過。從市中心走路過去約摸要1小時的腳程,當做散步閒逛,倒也不覺得時間久。沿街看得到時光流逝的痕跡,古老的城牆與現代的建築遙相呼應,久處之令人心覺寧靜。

摺疊的新喀里多尼亞,老時光裡的現代城市

終於等到了日落時分,海水卷著鹹鹹的海風吹到人臉上來。大朵大朵的雲塊在天邊堆砌,被那夕陽描出金黃色的光暈。遊輪在碼頭泊著,沙灘上三兩行人成群。

故景還是依舊,動盪的年代裡如此,和平的現在仍是如此。

可舊年看風景的人,卻只能永遠留在過去的時光裡了。

摺疊的新喀里多尼亞,老時光裡的現代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