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腹腔鏡左半結腸癌根治術Overlap法消化道重建的應用(上)

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Overlap法消化道重建的应用(上)

【接上文】

二、結果

1.Overlap吻合組患者術中及術後情況

全組16例患者均成功實施全腹腔鏡下左半結腸癌根治術(D3)並Overlap吻合,無中轉開腹。手術時間為(143.4 ± 11.1)min,Overlap吻合時間(44.3 ± 3.3)min,術中出血量(46.6 ± 13.6)ml。

淋巴結清掃數(17.3 ± 2.9)枚,切口長度為(3.9 ± 0.9)cm,上下切緣均未見癌細胞殘留,無嚴重術中併發症出現。術後首次肛門排氣時間(2.8 ± 1.3)d,術後住院時間(4.6 ± 1.4)d。

所有患者術後未出現吻合口漏、吻合口狹窄和腸梗阻等吻合口相關併發症;有1例患者術後併發胃癱,予對症處理後好轉。術後1個月經肛門行復方泛影葡胺造影顯示吻合口通暢,見圖3。

2.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後情況比較

與傳統吻合組比較,Overlap吻合組患者總手術時間縮短,吻合時間延長,出血量減少,腹壁切口長度更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而兩組患者淋巴結清掃數目、術後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併發症發生率和術後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傳統吻合組2例併發症患者分別為肺部感染和腹壁切口脂肪液化,予對症處理後好轉。兩組均無吻合口相關併發症出現。

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Overlap法消化道重建的应用(上)

三、討論

既往有研究證實了腹腔鏡結腸切除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並且已有研究報道腹腔鏡結腸切除術較開腹手術更具優勢。由於左半結腸癌發病率低和手術技術要求高,關於結腸癌的腹腔鏡輔助切除術和全腹腔鏡切除術的對比研究更多地關注於右半結腸癌。

本研究顯示,TLLC並Overlap吻合的腹壁切口較LALC明顯縮短。由於TLLC的腹壁切口僅僅是用於取出標本,所以切口位置選擇更加自由,我們多選擇恥骨上3 cm橫形皮膚切口(縱行切開白線和腹膜),術後由於會陰區毛髮和內衣的遮擋,美觀效果更佳。

與LALC相比,TLLC並Overlap法的吻合時間長,但總手術時間反而更短,出血量更少,這可能與整個手術團隊的手術技術隨著時間推移更加成熟相關。

為了降低對結腸遊離長度的要求並減小腹壁創傷,既往有研究報道了TLLC,如在腹腔鏡下應用圓形吻合器進行端側吻合,全腹腔鏡下的功能性端端吻合(functional end-to-end anastomosis,FEEA)或三角吻合以及經肛門取出標本的類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

這些方法雖然避免了腹壁輔助切口和體外重建,但存在著吻合程序複雜,操作難度大,適用範圍侷限,吻合口漏風險高以及可能造成腹腔汙染等弊端。

我們的研究顯示,完全腹腔鏡下左半結腸切除採用Overlap法吻合簡單易行,吻合效果確切。對於遠端橫結腸癌、脾曲結腸癌和降結腸癌,可以將直線吻合器從尾側向頭側方向行遠近端腸管的側側吻合;對於上段乙狀結腸癌,則可以將直線吻合器經副操作孔置入,從頭側向尾側方向行遠近端腸管的側側吻合。

對於中下段乙狀結腸癌或直乙交界處癌,吻合位置往往位於骶骨岬水平以下,Overlap法的優勢不明顯,可參照中上段直腸癌的吻合方式,從肛門置入圓形吻合器進行端端吻合。在確定腸管上下切緣後,我們使用直線吻合器從對系膜緣向系膜緣方向離斷腸管,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殘端釘合線的頂點位於結腸帶上,方便後續在遠近端腸管的結腸帶上完成Overlap側側吻合。

與FEEA和三角吻合不同,在Overlap吻合過程中,直線吻合器的釘倉方向與腸管長軸方向平行,能有效降低腸管的機械性損傷風險。為保證吻合口的通暢,採用60 mm直線吻合器完成Overlap吻合,吻合口徑較大,無狹窄、扭轉的風險。另外,Overlap法需要重疊的結腸長度只有6 cm,降低了對左半結腸遊離長度的要求。在關閉共同開口時,採用v-lock線鏡下手工縫合,吻合口漏風險小。

綜上所述,全腹腔鏡下左半結腸癌根治術採用Overlap法進行消化道重建簡單易行,具有良好的近期效果,是全腹腔鏡左半結腸切除術理想的重建方式選擇之一。將來仍需要通過臨床隨訪和大樣本的研究來判斷其對術後長期生活質量的影響。

參考文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