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癌外科治療的熱點與爭議(下)

胆囊癌外科治疗的热点与争议(下)

【接上文】

當膽囊癌位於膽囊頸部或膽囊管處時,腫瘤易侵犯門靜脈或肝動脈。已有的研究結果顯示:對於伴門靜脈或肝動脈侵犯的膽囊癌患者,行聯合血管切除的膽囊癌擴大手術,其患者預後較不伴血管侵犯的膽囊癌患者預後差。

可視化影像技術可判斷肝臟體積、血管走行,還可精準顯示腫瘤侵犯肝門部結構,其判斷腫瘤侵犯膽管、門靜脈及肝動脈的準確率>85%,對指導手術方式的制訂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單位目前對包括膽囊癌、肝門部膽管癌在內的膽道系統中上段惡性腫瘤的CT增強圖像,常規行術前三維重建,評估腫瘤的位置及解剖學關係。這對提高術前制訂手術方案的準確性收效明顯。

七、意外膽囊癌再次手術的相關問題

意外膽囊癌患者再次行根治性手術5年生存率約為41%,未行根治性手術5年生存率約為15%,這說明前者具有改善患者生存的作用。但是否行根治性手術還應根據膽囊癌的T分期決定,T1a期膽囊癌目前公認無需行擴大膽囊切除術,T2期和T3期膽囊癌則需行根治性手術以改善患者預後,而T1b期膽囊癌是否行再次根治性手術存在爭議。

但近年來美國癌症中心的數據庫資料顯示:T1b期膽囊癌患者行根治性手術有助於長期生存結果的改善。因此,目前有學者建議:T1b期膽囊癌應施行再次根治性手術。

意外膽囊癌再次手術的術前評估應包括增強CT和MRI檢查,對於上述影像學檢查結果異常患者,建議行PET/CT檢查。對於術前發現有轉移復發可能的患者(如腫瘤犯超出漿膜、初次手術中膽囊破裂膽汁外漏等)還應常規行腹腔鏡探查。對於第二次手術時機的選擇,應在病理學診斷明確後儘早手術,但對於初次手術合併急性炎症狀態,則應適當將二次手術延後以降低手術併發症的發生率。

初次手術時留下的Trocar竇道是否於再次手術時給予聯合切除同樣存在爭議。最初研究者推薦行竇道的聯合切除,但近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竇道切除不能改善患者預後,同時還會增加切口疝的發生率。而發生竇道轉移的患者常存在廣泛的腹膜轉移。因此,筆者認為:再次手術時不必強求行Trocar竇道的聯合切除。

八、結語

參考文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