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杜聿明?

cainiaopro

不得不说,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军阀割据时代,蒋介石麾下始终有一批忠于自己的将领,是蒋介石最大的成功之一。这也是为什么蒋介石能在波云诡异的民国时期,始终牢牢控制着国民政府。在这批以黄埔军校出身为主的蒋介石死忠中,杜聿明的战功和才华名列前茅。



杜聿明,字光亭,汉族人,1904年生于陕西米脂,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作为资历最老的黄埔一期“天子门生”,再加上自身过硬的军事才华,杜聿明的升官速度哪怕在黄埔生中也属于最快的一批。杜聿明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围剿红军革命根据地、长城抗战等一系列战争,并由于其优秀的表现,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已经被授予少将军衔。


全面抗战爆发后,担任中国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团长的杜聿明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第二年,装甲兵团整编为第二百师,杜聿明成为了中国第一支装甲部队的师长。同年,第二百师扩编为第11军,后很快又改为第五军,杜聿明任第五军军长,第五军是中国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机械化军。

掌握着当时中国最精锐、装备最为精良的第五军,杜聿明也成为对日寇进攻最为积极的将领。在华南战场,率部对日寇正面攻击,第五军在昆仑关战役歼灭日寇第21旅团5000余人,收复昆仑关,取得了著名的昆仑关大捷。


1942年,为保卫中国的国际交通线,中国派出远征军,杜聿明成为第一路副司令长官。进入缅甸的远征军士气高昂,多次取得对日作战胜利。但是由于英国的扯后腿,出国时机过晚,部署不当,再加上蒋介石等人的乱指挥,远征军遭遇惨败。

撤退过程中,由于愚忠蒋介石,杜聿明拒绝了史迪威等人要求撤往印度的命令,奉蒋介石之命率部败走野人山,导致远征军损失极为惨重,数万精锐未牺牲在抗日战场上,却死在了荒凉的野人山,抗日名将、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也因此牺牲。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一己私利,挑起内战,作为蒋介石最忠诚的部下,杜聿明一马当先,成为了进攻解放区的急先锋。杜聿明首先担任的是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率部进攻东北解放区,给东北野战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1948年,成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看到国民党大势已去,本打算率领精锐的三个兵团撤退,以为国民党军保存实力,但由于蒋介石的又一次乱指挥,杜聿明被迫停下队伍,救援被围黄维兵团。而最终也不出杜聿明所料,他所率领的大军最终在陈官庄被解放军彻底消灭,他本人也被解放军俘虏。


被俘后的杜聿明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由于表现良好,在1959年,作为第一批战犯被特赦。被特赦后的杜聿明成为文史专员,记录文史资料,同时也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1981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虽然由于杜聿明愚忠蒋介石,造成了一系列失败,但杜聿明的人品无可指摘,军事才华也不容否认。尤其在抗日战场上,杜聿明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均取得了巨大战果,无愧于其抗日名将威名,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铭记。


鸢飞九天2018

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杜聿明的父亲是清末的举人,在当时的社会上享有一定的地位,因此,杜聿明自幼就对笔墨有一定研究,如果按照父亲的轨迹,杜聿明长大之后做一个教员什么的,应该是正常人生。但是杜聿明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很有追求的青年,早年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两个志向,出国留学学习富国强兵之法或者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最后我们看到的杜聿明正是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那个杜聿明。

当时军阀混战,选一支军队成为杜聿明必须面对的事情,1924年中学毕业后,杜聿明南下广州考取黄埔军校。

并且参加了第一次东征陈炯明的战役,随后被孙中山派遣到冯玉祥的国民军任职,后来因违反命令被撤职,在得知蒋介石的北伐军打到武汉的时候,杜聿明开始投奔蒋介石。

为蒋赏识,为蒋卖命

杜聿明的军旅生涯也因为蒋介石所大放光彩,在杜聿明投奔蒋介石的过程中,杜聿明遭遇种种困难,最后见到蒋介石实属不易,蒋介石对杜聿明的忠诚感动,于是将其视作心腹,屡屡提拔,杜聿明也很听蒋介石的话。

1937年成立了中国第一次机械化部队,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该团团长,可见对杜聿明的信任,后该团扩编成第200师,杜聿明为该师师长,1938年改师再扩编为军,也就是第五军,杜聿明就成了军长。这支部队,在当时来说,清一色的苏联援助,是国军装备最好的部队,后来就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

昆仑血战,一展英豪

在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战情形发展转变,日军有意对切断国民政府的国际援助补给线,从而迫使蒋介石投降。

1939年日军发动桂南作战,已经威胁到西南的大后方的安全,杜聿明指挥郑洞国率部第一师对日军进行进攻,进行拉锯战,并且让邱清泉率二十二师向日军侧后迂回,切断昆仑关日军的退路,在战斗中,击毙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长中村正雄,后来戴安澜率第200师与第六十六军前来支援,取得昆仑关战役的大捷。

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军队对日军攻坚作战的首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王牌第五师团,其第十二旅团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民心和士气。

可以说,杜聿明在该战中,发挥了卓越的指挥能力,因此,更获得蒋介石的信任。

浴血奋战,缅甸远征

1942年中国成立远征军决定入缅甸保护缅甸公路,杜聿明被任命为副司令长官兼第五军军长,在缅甸作战初期,给予日军极大的打击,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依然屡创佳绩。

赴缅作战是悲壮的,在战斗中,也曾有过艰险的境地,但是中国远征军并没有在外国战场丢人,反而打出了中国军人气魄和风采,很多受伤的士兵,不愿被日寇俘虏,甚至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由于中英之间存在的利益上的矛盾,加上英军和老蒋的辖指挥,只是远征军损失重大,尤其是在最后撤离的时候,他本应该撤离到印度,结果因为听从蒋介石的命令,选择退回国内,在野人山时,远征军伤亡惨重。

回国之后,蒋介石非但没有责备杜聿明,反而擢升杜聿明为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可见,老蒋对服从他命令安排的人,还是很照顾的,也完全不是那种让部下背黑锅的人,关键时刻,你得护犊子。

黄埔娇子,效忠到底

作为黄埔一期的学员,杜聿明的发展的确超过了大部分的人,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期间,杜聿明堪称国军方面的战略级人物,黄埔学员能够够得上战略级的将帅,基本没有几个。

关于杜聿明在内战时期的事迹,已经讲过很多了,其中涉及到很多事情,尤其是杜聿明又先后担任辽沈和淮海的指挥官,具体的就不说了。

史论纵横认为,杜聿明个人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由于杜聿明对蒋介石太服从了,蒋安排什么,杜聿明就执行什么,即使有些事情,明知不可为,只要老蒋安排了也要为之,因为这一点获得蒋介石的信任,也因为这一点使自己走上绝路。


史论纵横

远征军是蒋介石从牙缝里省出来的军队,在抗战处于劣势的时候,蒋介石已经考虑到战后的世界格局,于是他从现有的部队中抽调出10万精锐进入缅甸,打通国际交通线,救出被围困的英国人。远征军以杜聿明和罗卓英为首,孙立人,戴安澜为师长。

远征军第一战是孙立人指挥的,以一个团一千多人的兵力打垮了一万日军,解救出来7000多被围困的英国人,之后中英两国共同商定要联合作战,但是短短十天后,英国人不是日本人的对手,他们把现有的阵地撤出,结果让日本人从后方包围了我远征军。

孙立人阻击日军后,跟随英国人去往印度,在印度,孙立人的部队得到了补充,而且装备都换了最好。而杜聿明就不好过多了,野人山是几百年都没有人去的地方,远征军10万人每天都有人掉队,据说,给杜聿明抬担架的都牺牲了一个排的士兵,

在杜聿明从野人山出来后,远征军只剩下不到4万人,大半国军将士牺牲在丛林里,杜聿明回去就大哭,蒋介石这个人很有意思,不但没有谴责他指挥的失误,而且还胜任他为集团军司令。原来翻越野人山是蒋介石下的命令,蒋介石喜欢忠诚的将军。在第二次的印度大反攻中,孙立人以一个师的部队先后歼灭了日军8万多人,乃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但是这样一位将军在回国后,先后打败过林彪,由于战功太大,而且和美国人的关系太近,蒋介石去了台湾后,担心美国人拥护孙立人,所以软禁了他33年。

杜聿明本来是个很有军事天赋的将军,但是过于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在东北败给了林彪,在淮海败给粟裕,整体来说抗战期间还是有功的


历史大家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八:徐州剿总副司令官杜聿明。杜聿明是国军屈指可数的帅才,是蒋介石依赖的战场救火超人,抗战时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军长、中国远征军司令官,日本投降后担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是唯一肩负2大战区的前指总指挥(东北、华东),杜聿明擅长大兵团指挥,每每能准确判断战场局势,淮海战役杜聿明受蒋介石严令,回师救援黄维兵团,在陈官庄被解放军俘虏,后关押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释放后于1978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其女婿是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陕西米脂人,父亲是清末举人,参加过同盟会,1923年毕业于榆林中学,后决定投笔从戎,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在讨伐陈炯明战斗中初露头角,担任排长,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17军25师旅长、副师长,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1937任国军第一个装甲团团长,1938年扩编为200任师长,1939年11月任第五军军长(200师扩编),参加过桂南战争,在昆仑关大败日军,重创日军王牌钢军第五师团。1942年日军入侵缅甸,国军组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总司令卫立煌,杜聿明任第一路军副司令,其第5军为主力。此期间杜聿明无条件执行蒋介石命令,在失利后率军穿越野人山,得到蒋介石重用,升为远征军总司令。


徐州剿总司令官、陆军上将刘峙。

1945年抗战胜利,杜聿明执行蒋介石密令,解除了云南王龙云武装,但蒋介石为平息众怒,解除杜聿明职务(昆明驻防总司令、第五集团军总司令)以谢国人。杜聿明是为数不多掌握战略态势的军事长官,比较清晰战场局势和捕捉战机,完全能胜任职责,但每每被业余军事家蒋介石干扰,功亏一篑。1948年国民党局势如江河日下,杜聿明也知道大厦将倾,但是为报校长知遇之恩,抱病临危救火、顾此失彼,无可奈何为之。是国军中无条件执行老头子命令的战区大员,最终在徐蚌会战又是执行蒋介石乱命,致数十万大军陷入绝境,在陈官庄兵败身俘,算是报答了校长栽培之恩。



淮海战役第1个被歼灭的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

在杜聿明免去昆明驻防总司令同一天,即被任命为东北保安总司令。日本投降后,国共双方都把东北得失作为第一要务:我中央组建东北民主联军,从延安、山东抽调大量干部、部队前往东北,林彪任司令员,率10万之众抵达山海关并建立防御阵地;杜聿明率全美械的13军国军、52军海运秦皇岛登陆,国军山海关首战失利,说解放军火力强大,杜聿明听了不信,亲临一线阵地观察,指挥美式105重炮攻击,并派部队在解放军侧后发起攻击。林彪初到东北,很多部队没有携带武器,为避免损失主动放弃山海关防线。



蒋介石检阅第5军。

随后国军大举增兵东北,国军主力新1军、新6军、71军等数十万部队陆续到达。这时期林彪有攻有守,打的非常出色,硬是在松花江站住了脚跟。而杜聿明算是在各战场中表现最好的,其他各战场国军均有重大损失和失误,如胡宗南占领延安后,被彭德怀青化店等连败四场,丢盔弃甲;陈诚在华东被粟裕接连败于莱芜、孟良崮,特别是整编74师被全歼,极大降低了国军士气;而华中战场被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牵制了大量国军机动兵力,对南京形成一定威慑。


杜聿明与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

1947年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发起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国军虽然遭受打击,杜聿明还是稳定了局势,并在四平之战中扳回一手。其后因身体原因卸任东北保安司令,前往上海养病。1948年国军在国防军事检讨会上,国防部部长何应钦通报了内战国军损失情况和48年作战计划,参会将领对国军人员、武器损失目瞪口呆、吵成一团。杜聿明在战略层面早已知道国民党大势已去,提出放弃华东、华北,将主力撤退到江淮一带,蒋介石做事犹豫拖拉,还是幻想在徐蚌与解放军决战。江淮地带国军分华中、华东2个战区,不能统一指挥,蒋介石希望白崇禧能出任2个战区总司令统筹兵力,但遭到白的拒绝。


淮海战役被俘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一意孤行,要求参谋部制定徐蚌决战计划,核心是以一个最坚军吸引华野主力来攻,然后国军各主力兵团形成大包围,蒋介石派人征询杜聿明意见,杜聿明看了计划没有问题,唯一要求蒋介石下令刘峙将分散在陇海路、津浦路上7个兵团往徐州靠拢。然而徐州剿总司令刘峙(猪头)只关心自己私利,不管部队死活,在济南失陷后20天里没有丝毫动作。辽沈战役爆发后,蒋介石无将可用,把时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派往葫芦岛指挥东进兵团,攻击塔山。在林彪攻克锦州后调头准备消灭葫芦岛国军,杜聿明感觉不妙,又及时指挥葫芦岛部队撤退,结果廖耀湘的第9兵团成了替死鬼,被消灭在黑虎山。



淮海战役化装逃跑的13兵团司令官李弥。

没等辽沈战事消停,粟裕抓住徐州国军战守不能的窘态,迅速制定淮海(小淮海)作战计划,准备消灭前出在新安镇的国军黄伯滔第7兵团,随着第3绥靖区张、何起义,华野迅速穿插,追上黄伯滔兵团将其围在碾庄。杜聿明飞往南京面见蒋介石,得知其在葫芦岛期间,华东国军没有向徐州靠拢、黄伯滔兵团被围,大惊失色,第二天飞往徐州指挥作战,提出第一方案,徐州主力汇合黄维兵团攻击中野,再回头救黄伯滔兵团;第二方案,孙元良兵团守徐州,自己率邱清泉、李弥两兵团救黄伯滔。刘峙以徐州安危为由反对,后经蒋介石协调,同意杜聿明第2方案,结果浪费一天最佳救援时间,被华野第7,10,11纵队在大许家建立坚固防线。



淮海战役逃跑的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

11月13日杜聿明指挥邱、李两兵团5个军12个师,100门重炮、100多辆坦克在飞机配合下,向大许家阵地,战斗一直打到22日,国军在损失34辆坦克、1万多官兵情况下,只前进了10多公里,虽然黄伯滔兵团已听到援军炮声,却始终没有见到援军。23日被解放军突破碾庄核心阵地的黄伯滔举枪自杀,大许家的攻击随即停止,摆在杜聿明头上的,是徐州国军三个兵团何去何从的抉择。
化装士兵出逃被俘的杜聿明。


祸不单行,24日从蒙城往宿县攻击前进的黄维第12兵团在双堆集遭到中野合围,前来救援的部队现在成了救援对象,国军统帅部与徐州剿总乱成一团:战,如何战?退,如何退? 蒋介石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参加会议,杜聿明头脑最为清醒,经过局势分析后,杜聿明提出核心观点:战就不能撤,如战则以徐州为中心,速调5个军以上援兵,与华野在徐州决战;撤就不能战,如果没有援军,徐州主力需立即南撤至江淮,整顿后再发起攻击救援黄维兵团,撤退途中无险可依,绝对不能停留。顾祝同听懂了杜聿明的话,要救黄维得大举增援,没有援军徐州主力必须撤退,不能恋战,这是丢车保帅的棋,但也比大家捆在一起死好。会议上同意了杜聿明的计划,批准30日徐州主力往徐州东南方向撤往淮南、淮安,再建立阵地反击。


淮海战役第6兵团司令官李延年。

国防部同意的是杜聿明率徐州主力出徐州东南,往两淮方向撤退,而华野也掌握了这一机密情报。粟裕迅速派出大部队往两淮方向运动,已经走了一天的路程。但是,但是,但是杜聿明根本就不信任国防部,一直认为国防部有我军间谍(事实如此),报给国防部的计划根本就是假的,撤退计划里徐州国军主力走的是两淮,而真正撤退时,杜聿明率军走的是反方向的徐州西路的永城。等粟裕发现杜聿明真实撤退路线时,华野与徐州国军主力相隔2天的行军路程,对于杜聿明集团这样拥有大量机械化装备的国军主力来说,要追上去几乎比登天还难。
第12兵团副司令长官胡琏。


历史总是有那么多的巧合,杜聿明三个兵团往西转进永城,顺顺利利,这个时候杜聿明的上司蒋校长坐着专机在最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了。专机在部队上空转了几圈,然后投下一封委员长亲笔信:据空军观察,你部往永城方向撤退,无异坐视黄维兵团被歼灭,望你部与李延年兵团南北攻击粟裕,以解黄兵团之围,否则你我将成为党国罪人......杜聿明看到手信心如死灰,知道老头子又变挂了,说好撤就不能打,打就不能撤,如今徐州主力近30万人,在这荒野上,一无粮草补给,二无险要可守,现在华野几十万追兵在后,前面中野大军虎视眈眈,一旦停住脚步,等待杜聿明结果是什么,应该不难猜到。 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与徐州剿总司令刘峙。 杜聿明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宣布蒋介石命令,其他将领都面面相觑,唯独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迫不及待的起立说:那就按照委座命令往前打。邱清泉的真实想法,是因为其起家部队第5军第45师负责断后,被解放军包围。邱清泉本来就来就哭着喊着要杜聿明停止行军,回头去救45师。而70军军长高吉人、72军军长都劝邱清泉:45师本来就是断后部队,做出牺牲是应该的。邱清泉一意孤行,命令70,72两个军回头救援45师,经过一夜激战,45师是救出来了,但是粟裕也率华野主力到达,然后,然后就杜聿明和30万大军过上了包围圈生活。



杜聿明年轻时候报考黄埔一期,后浴血东征、北伐,中年时抗日,参加长城保卫战各役,后担任装甲兵指挥官获得昆仑关大捷,在缅甸击败日军,后历经万苦经野人山回国,身染重病,死里逃生。后在东北疲于奔命,46年摘去左肾。48年指挥徐蚌会战,跛足执杖而行苦不堪言。杜聿明是国军唯一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领,却每每受到蒋介石乱命干扰,奔着对蒋的愚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是为尽人事而已。淮海战役兵败身俘,关押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是第一批获得特赦的国军将领,释放后发表了抗日、辽沈、淮海等战役回忆录。


烟酒阁大学士

杜聿明是陕西米脂县人,李自成的老乡。自古西北多良将,黄埔系的胡琏、张灵甫、关麟征、张耀明、刘玉章、阎揆要等是老乡。不愧是八百里秦川,历来是将星云集。

天子门生,新式军队

杜聿明是黄埔一期生,在毕业后参加平定商团、东征战役,先后在教导团任见习官、排长。

1925年3月,机缘巧合在就随汪精卫到了北方,先后看护孙文一体,在国民二军高桂滋部当营长,守卫孙文灵柩。在后来受命潜回南方,一度被孙传芳捉住下狱。

在越狱后,就遇到了真正的贵人:张治中

这一次南北往来,也让其经历很多,熟悉人情世故、社会风俗、甚至接触到军政要闻,自然处理事务得心应手,也容易让人赏识。

(黄埔学生起家之战)

之后就在张治中学生兵团任第一营第三连中校连长、杭州预科大队第二中队中校队长、第七期第四队中校队长、新编第一师第二旅参谋主任。在张治中成立教导师(后为精锐陆军第四师、嫡系),先后任

中校营长、团长、团长、旅长、副师长、25师代理师长。

1932年,大别山作战是其第一次指挥中等规模作战;第二年的长城抗战,指挥25师官兵浴血奋战一周,第一次体验到现代化战争

(17军长城抗战)

1937年,跟随老长官徐庭瑶组建机械化部队。建成国民党军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委为第一任团长

这支部队从成立开始,就注定是铁拳部队,是精锐、是嫡系、是核心,大概率的会出军事统帅

战功显赫,步入统帅

自淞沪会战后,该部一直属于战略部队,在后方训练。后扩编为200师,再扩编为11军,后改为五军,是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初期成立的唯一机械化新军。。这就是五大主力之一的五军。杜聿明自然水涨船高,师长、副军长、军长。全军五万人。

1939年底,昆仑关作战,前后苦战18天,歼灭日军中村旅团,是为第五师团在中国战场第一次重创。这是其第一次统帅规模兵团进行攻坚作战,其胜利标志着进入方面统帅层

(国军进攻胜利之战,昆仑关作战)

事实也是如此,1942年率领十万国军精锐进入缅甸,先后在仁安羌、同古取得战役胜利,由于战略配合问题,全军北撤野人山,损失惨重。但作战还是可圈可点,而且撤回来忠诚度高。

步入指挥十万中央军嫡系精锐的层面,在国军中这样的资历没几个

(第一次入缅作战)

救火队员

抗战胜利后,解决龙云,指挥部队出关,打下山海关、锦州。后在第二次四平作战中大胜林彪,第三次四平作战中成功解围。完全成为方面大员


(第二次四平战役)

到战略决战时期,更是东北、徐州两个战场跑,郑洞国、邱清泉、廖耀湘这些主力部队的将领都是他的老部下,甚至52军也是。他自然也是国军的救火队长,在东北指挥锦西撤退、营口撤退;在徐州先解决华野战略胎死腹中,指挥部队徐州撤退。最后在陈官庄被俘。

其战略决战的失败,已经是多层因素,不仅仅是军事层面。单就军事层面而言,营口撤退、徐州撤退第一阶段,胎死腹中的战略都是较强的

总结:

杜聿明和一般黄埔将领一样有好的起点,不一样就是去护灵柩的阅历。在之后跟随张治中、徐庭瑶,平步青云,逐步从主力战将到方面统帅,战功显赫。

其失败,是历史的选择,不仅仅是军事问题。

ps:杜聿明的女儿嫁给了大名鼎鼎的杨振宁教授。不是翁帆,是杜致礼。

参考文献:

王晓华.杜聿明与大决战[J].炎黄春秋,2016(10):78-84.

孟昭庚.杜聿明弃守徐州与被围歼经过[J].文史春秋,2010(01):10-19.

郑洞国 侯镜如 覃异之:《杜聿明将军 中国文史出版社。

杜聿明《远征印缅抗战》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不可否认的是,杜垏明是个民族英雄,作为黄埔一期的优秀毕业生,其军事生涯中,是蒋介石始终信任的人。其生平就不多说了,其成名当时昆仑关血战,重创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可谓是一战成名。


其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不亚于国共时期的很多名将,甚至在淮海战役中,其前期也是林彪所不能战胜的,只是后来蒋介石的一纸命令让大好的局面变得不可挽回。

但网友们一致否认其人生功绩的,也是其人生污点的,当是其指挥远征军从野人山回国,致使我几万远征军命丧野人山这件事上。


可当你真的去解读这件事时,真的并不是那么简单,甚至如果换做是你作为军事主帅,也是同样的选择,为什么呢?

当时撤退回国的路已经被日军切断,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绕道印度,而是从中缅边境的野人山回国,而此时的环境是,英国人主动放弃印度,但却不允许任何国家染指印度,所以,对于远征军从印度撤退,英国人的条件是缴械进入印度。


作为军人,缴械意味着什么,我想大家都知道,而且是远征军挡住日军,英军不打招呼直接退出战斗,致使远征军两翼暴露才没了退路的,英军成功逃到印度,扔下救命恩人,这时却恩将仇报,远征军的心情是什么样,可想而知。

作为主帅,杜垏明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通过野人山来捍卫自己国家的尊严,出于这一点,他的做法没有错,毕竟国家尊严是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容侵犯和诋毁的。



野人山,虽然杜垏明有责任,但同时也是蒋介石授意的,杜垏明一辈子最大的缺点就是对蒋介石的愚忠,其在野人山的所作所为也是可圈可点的,和士兵同甘同苦,生病了也不用担架,这些,配得上抗日名将和民族英雄的称号!


优意视频

杜聿明,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主动请缨抗日,充分分析日军的弱点后,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使用主动进攻的闪电战术,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一战成名。



1942年初,日军第十五军饭田祥二郎率四个师团分两路向缅甸进攻。中国派出远征军,杜聿明为第一路副司令长官。中国和英国军队集结后,策定作战计划,分三路南下迎击日军。杜聿明第五军为中路军,于3月9日接替英缅军在同古的防务。在同古,其率领的200师在戴安澜的指挥下,以少胜多,给了日军致命一击,可惜由于英军的妥协,使得远征军处处被动,被迫撤退,撤退途中因听从蒋介石的撤退路线,途径野人山时,部队大部因疾病死亡,留下了终生遗憾。



1945年11月,杜聿明指挥部队进入东北,相继占领葫芦岛、锦州、山海关。12月,国共开始和平谈判,杜聿明抢在停战生效之前,接连占领了阜新、营口、朝阳、平泉等重要城市。5月和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发生开战以来最激烈的交战,最终迫使东北民主联军战略撤退,杜聿明率部乘势攻占四平、长春,杜聿明到东北仅仅半年,就先后占领了大半个东北,北隔松花江与东北民主联军对峙,杜聿明因此获得青天白日勋章。8月,为实现占领全东北,杜聿明制订了北守南攻的策略,集中力量进攻南满,但在新开岭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连遭败绩,东北国民党军由此开始走下坡路。到1947年8月,杜聿明面对战局一再失利,忧郁成疾,只得离开东北,到上海治病。



1948年6月,国民党军在全国各战场都遭到了严重失败,战局已经逐渐恶化,因此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9月,东北解放军军发起了辽沈战役。10月初,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通往关内的唯一通道。蒋介石为了挽救败局,急调杜聿明到东北指挥,杜聿明从徐州飞抵沈阳的第二天锦州便告失守。眼见东北大势已去,杜聿明能做的就是指挥葫芦岛的4个军撤离东北。



11月,华东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杜聿明又被调回徐州,指挥徐州地区国民党军和解放军展开战略决战。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一次,杜聿明作为国民党军方面的实际统帅,虽然竭尽全力但还是无法挽回战败的结局,但是在这场战役中仍能看到杜聿明独到的指挥水平。战争一开始,粟裕的部队便包围了黄百韬兵团,想采用围点打援的打法。而杜聿明则建议暂缓解救黄百韬,而与黄维兵团会和,跳出包围圈,从侧方袭击,围魏救赵。其实此办法虽然冒险,但却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可惜未被采用。在黄百韬兵团被粟裕消灭后,杜聿明率部撤出徐州,本已跳出包围圈,可惜半路上再次接到蒋介石电令,让掉头解救黄维兵团,因愚忠于蒋介石,而再次陷入了粟裕包围,后兵败被俘。



杜聿明在国民党军中被公认为才干出众,在带兵上他钻研机械化部队作战,注重步炮坦协同,短短几年就把第5军带成了一支精锐的虎贲之师,而且第5军的多兵种协同能力是当时中国军队中最好的,因此也是最现代化的部队。在指挥上,无论是对战场情况的判断,还是应对处置,都是可圈可点。但欠缺的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决断,



总之,杜聿明将军是一位国军中少有的富有军事才干的将领,为抗日保家卫国四处奔走,抗击日本侵略者,并且取得了丰厚的战果,可谓功大于过,值得尊敬。

喜欢历史的朋友请关注我,便于继续探讨。


保健医生

杜聿明不但是个庸才,而且人品不成。在缅甸战场处处为难孙立人三十八师,而且指挥不当,每次都要孙立人救火,如果没有孙立人他能不能走出缅甸都是个问题。对接他出丛林的孙立人,不但没有感恩,还怀恨在心。只因他官职大,最后胜利免不了记他一功。如果缅甸战场上没有孙立人,杜聿明自保都不可能,还谈什么胜仗。在东北战场打一个月都没能打下四平,损兵折将,孙立人三天就打下四平,两人根本就不可比。还有,从他谎报军情就以看出是个卑劣之徒。在东北孙立人每战必胜,孙立人一离开,林彪就推枯拉朽之势,把杜聿明打败,这种人实在不值一提


kktmcc

杜的水平当个师长已是极限,指挥更多部队就很吃力,他是长期在机械化部队服役,却没多少上陣机会,当日中国国力弱,这些先进武器很少,都当宝贝供着,到了要动用时就发挥不了威力,因为战斗经验太过少了。杜是步兵出身,也当到师长,但真证明他能打的理据不多,祗因他是黄埔一期,也得蒋和何应欽赏识,才会那么快当上第五军军长,但他的指挥真不怎么出色,崑崙关牺牲惨重才拿下一会儿,回头又失了。缅甸失利虽然不能全怪他,但野人山他要负最大责任,蒋下令回国,但很本不清楚实际情况,杜当时有全权,几万人的生死存亡就在他手,结果却是一埸悲剧。到了東北,他靠孙立人和廖耀湘两人打退林彪,后來却一路排挤孙立人和他部下,搞得军心渙散,先南后北战略完全失败,没打出什么战绩,却把精銳分散,使他们战斗力大減,被人家围点打援逐一吃掉,林彪真正顾忌的是白崇禧,孙立人,廖耀湘几个人而已,杜聿明和陳诚他不会怕,因为他俩打仗真的不行。


战塲YOK1942419

一个人品很好但能力非常一般的军人,作为远征军指挥官,东北军事主官,淮海战役指挥官就可看出,军事才能很平庸。但人很正,最有名的是对蒋说,郭濡槐是共产党,蒋问他为啥,他说我已很廉洁不贪财,郭比我尤甚,不是共党是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