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民族進入中原後,紛紛效仿中國的一切,學不會的大多都滅亡了

自古至今,多民族一直是我們國家的特色。在中國上千年的歷史中,各民族之間的界限在不斷縮短,相互融合和滲透,為中華燦爛文化增加了許多生命力。有學者說,在南北朝時,文化比血統更重要。我們常常通過文化來判定這人是胡人還是漢人,而不是他的血統。

其實,不光是北朝,在其他朝代也是如此。先秦時代就有人認為,進入中原的胡人就是中原人。這種觀點不僅重視了文化在民族融合中的作用,也是對狹隘的血統論的反擊。那麼,為什麼人們那麼重視文化而不是血統呢?其實,這是有一定原因的。

這些民族進入中原後,紛紛效仿中國的一切,學不會的大多都滅亡了

夏代時,統治者沒有德行,百姓深受其苦,這時候,殷商只是一個弱小的海濱部落,後來,他們漸漸強大,這才入主中原,滅掉了夏。商代時候,周就在西岐地區興起了。當時,在統治者眼裡,周其實也是異族,但是,周朝接受了商朝的文化,取代了殷商的統治地位。

周代,文學興盛,華夏終於形成。

可見,在上古時代,所謂的華夏夷狄並沒有很嚴明的分別,區分標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周原本是異族,但是,奪得了統治權後,就自稱是中國人。孔聖人的祖先是殷商貴族,他本來應該仇視周,但是,他不僅沒有,反而讚揚周代的文化開啟了華夏文明的盛世。

這些民族進入中原後,紛紛效仿中國的一切,學不會的大多都滅亡了

到了春秋戰國,各國之間相互兼併,民族之間的交流和接觸也變得頻繁起來,之後,有很多邊疆的民族主動向中原靠攏。楚國曾經被周朝人稱為蠻荊,楚國國君也曾主動承認自己是蠻夷。春秋中後期,楚國因為與中原地區交往密切,所以,在文化上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進展,著名的《楚辭》就是在楚國留下的。

這種密切的交流和接觸,也使得這個蠻荒之地成為了華夏地區最燦爛的古國之一。一切都源於渴望被中原承認的心情,楚國人的不屈不撓也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戰國之後,中國再一次進入大分裂時期是在南北朝。在這一時期,“漢人”這個詞才終於專門指代漢族人。

這一時期交流碰撞較為激烈,所以,也是各民族文化融合得最好的時期。由於漢文化的博大精深,很多少數民族都將漢化作為自己的基本國策。北魏的拓跋珪其實對漢文化並不感興趣,但是,為了將中原地區牢牢抓在自己掌心,所以,他不得已接受了漢族文化。

這些民族進入中原後,紛紛效仿中國的一切,學不會的大多都滅亡了

他把都城遷到平城,建設宗廟,指揮大臣制定出一系列官制和一系列上朝禮儀,甚至,在音樂方面也實行了漢化。本來鮮卑族是個遊牧民族,但是,經過這些政策的改變,已經變成了一個興盛的農耕民族,拓跋燾即位後,延續先前的政策,他把漢族的官員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重視對民眾的教化,尊崇儒家學說,所以,北魏的漢文化尤其興盛。

不過,這樣大刀闊斧的改革勢必會引起保守勢力的不滿。這裡面牽涉到了一個人,他就是出身於北方大家族的崔浩。

崔浩的父親一直都是北魏統治者們器重的高官,他自己也被統治者們信任,歷經三朝,做官一直做到了司徒。晚年的時候,他寫國書,並且,在書中黑了一把北魏早期做的“好事”。這還不算,他在大路邊豎起一道石碑,並且,把這些東西全刻在上面。

這些民族進入中原後,紛紛效仿中國的一切,學不會的大多都滅亡了

此時,一些鮮卑族的貴族看到後,氣得不行,趕緊去找拓跋燾。拓跋燾聽說以後,滅了崔浩的族不算,還牽涉到了很多漢族的大家族,例如說:太原郭氏、河東柳氏等。在這一場風波中,被處死的人差不多有兩千多。

這場風波也揭開了北魏的面紗,其實,鮮卑貴族們雖然喜歡漢文化中的吃喝玩樂,可是,對於其他的並不感興趣,更是對朝廷的漢化政策表示不滿。於是,趁著崔浩的案子,他們大肆打擊漢族的世家大族。不過,即便如此,北魏的漢化還是一如既往地推行下去。

孝文帝上位後,漢化達到高峰期,他再一次遷都,把自己完全擺在了華夏文化的正統位置。而且,孝文帝這個人非常大方,真正做到了尊重漢家,與漢家人共享政權。所以,在這種尊重下,漢族人也承認了北魏政權的正當地位,各民族之間十分和睦。

這些民族進入中原後,紛紛效仿中國的一切,學不會的大多都滅亡了

宋遼金元時代,契丹、女真族、党項、蒙古族、維吾爾族等民族先後南遷進入中原甚至建立政權。到元代後期,契丹之名逐漸消失,而隨金國內遷的女真人與漢人雜居通婚,改用漢姓,提倡儒學,使女真人漢化。元初,元世祖忽必烈也提出了“行漢法”主張,並對政治機構進行了許多改革。

可以說,到了到元末,內遷的女真人和党項族人完全融入漢族。

不過,元朝在民族融合上沒有做到進步,反而退步了不少。

這些民族進入中原後,紛紛效仿中國的一切,學不會的大多都滅亡了

元朝時,統治者將各民族劃分為三六九等,不再關注文化,只看血統。所以,在猜疑、混亂和內訌下,只存在了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就亡了。還好,清代康熙吸取了經驗教訓,實行滿漢一體,這才讓各民族重新聚力。但是,雖然清政府嘴上這樣說,心裡卻不這樣想。

自順治入關後,實行滿漢在法律上的分治,導致了非常多漢人出身的官員不滿,紛紛上書,內容如除真正旗下舊人犯罪不許監禁,如系投充人犯事,仍應一體究治。可以說,滿漢在當時不存在平等的關係,無論滿清的統治階級怎麼鼓吹滿漢一家親,那都是因為當時統治需要而已,這可能也是清政府最終沒落的原因之一。

『拉鐵摩爾:《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歷史上的各民族漢化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