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透支”嗎?別到最後“透支”的只剩下卡了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身邊的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把刷信用卡變成了一種時尚。

聚餐吃喝,刷!買衣服,刷!出國旅遊,刷!無所不刷。

你還在“透支”嗎?別到最後“透支”的只剩下卡了

都說我們中國人喜歡存錢,但是現如今看來,已經今非昔比了。之前我們聽說過“月光族”,但是現在看來,“月光族”都已經是過去式了,“過度消費”已經漸漸的侵入了現在人們的生活習慣中。

信用卡在2015年時被擠壓得相當嚴重,那時候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各類貸款平臺搶客洶洶而來,螞蟻花唄、京東白條問世。然而到了2016年底,風向大變,信用卡市場開始一路高歌猛進。從2017年開始,每每接到銀行短信,短信內容都極具誘惑,比如“無需抵押,急速放款,最高50萬額度”…其實這是銀行在力推它們的現金分期業務,說白了就是銀行基於信用卡用戶推出的“現金貸”業務。

不少銀行在年報中還透露了自家的獨門利器:互聯網用戶、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等成了關鍵詞。

從互聯網獲客已經成為各家銀行的利器。比如平安銀行稱,在審批環節,利用人臉識別等新流程和技術,平臺自動化比例達80%。民生銀行網申渠道獲客也已是主要途徑,藉助智能平臺,網申首卡自動審批率近90%。交通銀行則在業內首推“手機信用卡”,實現從髮卡到使用的“秒批秒用”服務,全年髮卡量近300萬張。

各家銀行尤其喜歡年輕人,拼了老命搶佔年輕人客群。比如,在這個看臉的時代,銀行開始發行各類“有顏值”的卡,甚至直接卡面可定製;再比如,與當紅互聯網公司合作,在各大消費、娛樂、商旅垂直領域佔地盤各式聯名卡產品層出不窮,涵蓋了各種網紅產品應用。

2017年,監管層對互聯網金融進入校園的監管日趨嚴厲,而作為信貸產品的正規軍,隨著校園貸平臺的退出,銀行信用卡也在高校中“補位”,作為大學生消費信貸需求的替代產品,搶佔到了一塊重要市場。

有多少人已經開始陷入,刷信用卡,借螞蟻花唄,打京東白條,滿足了一時的消費慾望。每當還款日期臨近,心裡很慌,手心出汗,工資到手就沒,甚至不得不繼續刷信用卡,才能維持生活,從此惡性循環。

你還在“透支”嗎?別到最後“透支”的只剩下卡了

來看看有沒有你!截止2017年末,中國約2.8億人擁有信用卡,但其中2017 年一年的新增髮卡量高達 1.23 億張!佔比44%。與此同時,去年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不還信用卡了,2016年信用卡逾期額不到400億,2017年,逾期711億。

信用卡逾期711億!你以為跟你沒有關係?

你還在“透支”嗎?別到最後“透支”的只剩下卡了

信用卡走到今天,其利與弊孰高孰低自不必多說,但從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已經開始過分依賴信用卡,對信用卡的資金揮霍無度,沒有一個合理的預算,據瞭解,擁有多張信用卡的人,80%左右的持卡人有套現的經歷,60%左右的人過著以卡養卡的用卡習慣,至少30%的持卡人看不到用現有的收入還清透支額度的可能。更嚴重的是,還存在著為數不少的持卡人因用卡而陷入破產,或者即將破產。就象一個朋友說的,他幾乎把能辦的信用卡都辦來了,為了能及時還上每張卡的欠款,他每天必須刷無數張卡,是典型的拆東牆補西牆,由於每天要刷出大筆現金,所產生的手續費非常之高。他也知道這樣惡性循環下去的結果就是債務越來越重,但他已經跳不出來,只要中間有張卡被凍結,或者額度大幅降低,資金鍊就會斷裂,剩下來就只有等待法院的傳票了。

假如有一天,銀行銀根收緊,對信用卡市場進行整頓,向社會收回部分發放出去的信用卡或大幅降低額度,不知道還能有多少人可以很淡定的生活下去。

而一旦走到這一天,就是信用大範圍缺失的開始,持卡人會因為無法及時還款而愁眉苦臉,銀行會因為收不回被透支的款項而陷入危機,法院會每天為接連不斷的訴訟而發愁,最重要的是,當大批的百姓因不良徵信而被起訴後,變得對個人徵信記錄無動於衷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信用系統的崩潰,金融系統的紊亂,社會經濟發展的裹步不前。

也許,不用等到房地產泡沫的破滅,我們就先搞垮了自己,所以各位別再“透支”我們的明天

文/鑫策論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