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进站 出行更安全便捷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开展科技创新,将“二维码”带进地铁,保障北京市民便利出行

“咱们北京地铁的发展史,比不少人想象的要长得多。1965年,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在玉泉路以西两棵白果树下,举行了开工典礼,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邓小平、彭真、李先念、罗瑞卿等参加典礼仪式,并为工程破土奠基,迄今已逾53年。”导览员被簇拥着,抬高声量讲解道。这是发生在今年首都国企开放日上的一幕。

6月10日,由北京市国资委重点打造的第三届“首都国企开放日”活动正式拉开序幕。近百名参观者来到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以下简称“轨指中心”),参观了解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和最新发展情况。

据介绍,2021年,北京市将建成29条线路、近1000公里运营里程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轨道交通站公共出行量比例预计超过60%,真正成为首都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体系。为满足北京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需要,确保安全、高效、均衡、有序的网络化运营管理,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应运而生,主要承担轨道交通线网运营协调与应急处置、票款清分清算与一票通卡发行管理、运营信息汇总与统计分析、运营评估评审、网络化运营设备设施系统标准化管控,以及研究提出有关票制票价调整意见等工作。

据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北京轨道交通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约50%,其工作日平均客运量达1168.69万人次,全年总客运量37.78亿人次。

“在这张由不同颜色织成的网内,每一个跳动的小圆点都是一列地铁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所处的位置、是否晚点,以及整条地铁线路的情况和线路间的交互情况。”在轨指中心二期指挥调度大厅里,童梅向参观市民介绍轨道交通指挥调度工作情况。

目前,北京地铁的数量持续增长,接入轨指中心的线路越来越多,管理上也越来越复杂。据童梅介绍,在不同轨道交通线网,包括高铁、城际、市郊铁路和地铁之间实现互联互通是轨指中心正在研究的课题。

谈及未来的轨道交通建设,童梅表示,“未来将会按TOD模式应用,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进行更深入研究和尝试。将地铁建设和城市发展更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发挥地铁对城市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和居民生活,实现公共交通价值的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