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世界2》:人類是否有能力收拾自己製造出來的爛攤子

對於“侏羅紀”系列電影的討論,需要放置兩個前提:第一,該系列迄今上映的5部電影,在美國均被評為PG-13級,也就是說,片中有一些不算嚴重的暴力、裸露等鏡頭,但整體上仍屬於“閤家歡”類型的電影;第二,這是一個1993年誕生的老IP。

《侏羅紀世界2》:人類是否有能力收拾自己製造出來的爛攤子

《侏羅紀世界2》海報

也就是說,在如今的好萊塢不斷炒冷飯的時代,《侏羅紀世界2》天然就有可能集聚許多人氣,但似乎又不會讓人很期待,畢竟大家都會預見觀影時會看到什麼,比如人被恐龍追逐甚至被恐龍吃掉等。

然而,這部2018年上映的新作倒還是有點老樹發新芽。或許部分原因在2015年重置後首部作品《侏羅紀世界》實在不太高明,或許還因為《侏羅紀世界2》劍走偏鋒,在科幻與驚悚之間走出一條新路來。

1993年上映的《侏羅紀公園》可謂是改變整個電影工業的劃時代之作,那部電影中大量運用電腦CG製作的恐龍形象,讓全世界的觀眾眼前一亮,原來電影還可以如此造夢。

1997年上映的《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以及2001年上映的《侏羅紀公園3》,某種程度上都可以說是不斷地炒《侏羅紀公園》的冷飯,但三部曲中的後兩部並非一無是處。

《侏羅紀世界2》:人類是否有能力收拾自己製造出來的爛攤子

《侏羅紀世界2》裡揭示了為何迅猛龍布魯如此與眾不同的原因

《侏羅紀公園2》相當於將由人扮演的“特攝片”帶到了新時代,暴龍在聖地亞哥城肆虐的戲碼,有如哥斯拉大鬧東京城。

而《侏羅紀公園3》中的懸疑氣氛也被玩到了極致,甚至在電影裡探討了一種可能性,即如果恐龍沒有滅絕,它們是否會進化出智人一般的智力,該片裡的迅猛龍的設定,可以說啟發了《侏羅紀世界》的創作。

2015年上映的《侏羅紀世界》在筆者看來,是目前上映的“侏羅紀”系列裡最不思進取的一部,它是一個炒冷飯的大雜燴,無論是恐龍之間的打鬥還是人與恐龍之間的競逐,幾乎都毫無新意地把“侏羅紀公園”三部曲裡的成功元素翻拍一遍,就算是片尾用翼龍致敬希區柯克的《群鳥》,仍然讓人覺得是不動腦子的拿來主義。

《侏羅紀世界2》:人類是否有能力收拾自己製造出來的爛攤子

《侏羅紀世界2》的男女主演似乎又胖了一圈,有網友開玩笑說,他倆是不是把電影裡的恐龍都吃了

儘管如此,《侏羅紀世界》仍然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該片在北美拿下10億美元的票房,全球總票房達到了16.72億美元,這其中中國內地市場也不遑多讓,創下14.21億元人民幣的高票房,是該片在北美外票房最高的海外市場,其中還有一個紀錄是,《侏羅紀世界》在中國的IMAX院廳開畫成績達到了1180萬美元,排名當時IMAX單片開畫第二名。

可以說,《侏羅紀世界》商業上的成功令環球影業發現一個事實,即全球觀眾仍然偏愛恐龍題材電影。但問題是,炒冷飯是否還能留住觀眾?

與《侏羅紀世界》相似,《侏羅紀世界2》裡,同樣也在致敬希區柯克,電影開頭那個雨夜中閃現的巨大的恐龍影子,不正是《驚魂記》裡那個載入影史的翻版嗎?此外,紅衣小女孩、電梯、長長的古堡走廊,又像是在致敬庫布里克的《閃靈》。

無疑,《侏羅紀世界2》充滿了西班牙的導演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的個人趣味。

從巴亞納過往的履歷來看,這位導演擅長拍攝驚悚電影,營造一種徹骨的恐怖感,比如讓他拿下西班牙戈雅獎的《孤堡驚情》《海嘯奇蹟》《當怪物來敲門》等。

《侏羅紀世界2》:人類是否有能力收拾自己製造出來的爛攤子

吳博士繼《侏羅紀公園》和《侏羅紀世界》後再次出現,他似乎已成為該系列電影裡的靈魂反派

巴亞納此番最成功的地方在於驚悚與幽默的結合。每一幕恐怖到極致的地方,他都設置了一個令人捧腹的喜劇元素加以平衡,顯然,他在調和“侏羅紀”系列電影“閤家歡”的本質。

的確,有一些影評人提到了本片的不足之處,比如說,格局是目前5部電影裡最小的一部,比如說,本片裡反派的智商始終不在線上,還比如說片中居然沒死一個好人等等。

但筆者還是以為,《侏羅紀世界2》是繼《侏羅紀公園》之後,該系列電影裡,最具突破性和實驗性的一部電影。

邁克爾·克萊頓曾在1993年上映的《侏羅紀公園》裡客串角色

突破之處不只在於調和了驚悚與幽默的分寸感,更在於本片迴歸到了邁克爾·克萊頓所著同名小說裡核心之問:人類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收拾人類自己製造出來的爛攤子?

在“侏羅紀”系列電影裡,有一位來自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的伊安·馬爾科姆教授(傑夫·高布倫飾演),他是研究混沌理論的學者。所謂混沌理論指的是,宇宙本身處於混沌狀態,在其中某一部分中似乎並無關聯的事件間的衝突,會給宇宙的另一部分造成不可預測的後果。

馬爾科姆教授在《侏羅紀世界2》中的作用就是點題

除了《侏羅紀公園3》沒有出現外,馬爾科姆教授在該系列其他電影均出場了。在《侏羅紀世界2》裡,恰是馬爾科姆教授在美國參院聽證會上的發言,構築起了整個“侏羅紀世界”系列電影的世界觀,即人類該拿恐龍怎麼辦?

馬爾科姆教授首先舉了核能的例子,人類的智慧的確達到了能夠掌握和利用核能的能力,但人類卻無法有效防範核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核武器擴散和失控令人類面臨地球毀滅的風險。

同樣的,在“侏羅紀”系列構築的世界裡,人類的基因技術達到了復原古生物的能力,然而人類卻始終沒有能力控制古生物復活後的風險。

《侏羅紀世界2》:人類是否有能力收拾自己製造出來的爛攤子

這頭冥河龍將會是《侏羅紀世界2》裡最受小朋友喜歡的一頭恐龍,據說它是食草恐龍

《侏羅紀世界2》一開頭,恐龍所生活的怒布拉島活火山噴發,人類是否應該去營救這些恐龍,還是讓這些本來就已經滅絕的恐龍再次滅絕?

緊接著這個設問,電影裡又出現了另外一個疑問,為什麼要復原這些古生物?僅僅是供人類參觀,還是為了顯示人類的科技能力達到了“造物主”水平?這些古生物是否會成為殺戮機器?這些疑問,雖然在有關人工智能(AI)的電影裡反覆出現,但顯然,仍然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在片尾,恐龍們從洛克伍德莊園四散逃去,馬爾科姆教授的畫外音再次出現,“歡迎來到侏羅紀世界”,這意味著電影中的人類必須要學會與恐龍共處一個星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