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大出行“三大板塊”解密

騰訊大出行“三大板塊”解密

【聽楊姐說】

有沒有想過在出行前就知道自己要做的公交車到了哪一站,距離自己還有多遠?有沒有想過公交不再需要不斷充值或者投幣,而是到哪裡都可以通過手機支付?

你又有沒有想過,未來可以有一天在智慧交通的系統下,車就可以自動挑選最佳路線開到目的地?

這些正是昨天騰訊在重慶舉辦了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對大出行的一些場景描繪。在這場“互聯網+”的頭腦風暴中,騰訊向與會者描繪了一個互聯網+這個連接眾多場景的未來圖景。

事實上,更具想象空間的是騰訊《智慧金融白皮書》,我們可以清晰的理解騰訊在大數據的指導下對未來的想象,智慧金融可以對金融業務——例如支付、理財、銀行、證券、保險和風控等,將實現令人矚目的再造。

當然,智慧金融並不只是對金融行業發生改變,在零售、交通、醫療和民生四大領域也正在進行連接和賦能。

而此次,騰訊大出行的四大板塊清晰地浮出了水面。

一碼一:挑戰人性的金融產品

騰訊乘車碼是其在大出行領域裡的一把鑰匙。

從產品設計初衷上看,這絕對是一個瞄準人們出行痛點的好產品——你肯定經歷過已經到了公交車站、地鐵站才發現身上沒有2元的現金而無法買票,或者一張100元的大票很難找零的痛苦。

騰訊公司副總裁鄭浩劍在會上表示,他和馬化騰一起去坐過長江索道,也已經實現了掃碼乘坐索道。目前騰訊乘車碼已在全國50多個城市落地,覆蓋BRT、公交、地鐵、索道等諸多場景。

這個產品的背後用到的一個概念是金融科技,即讓用戶先過閘機乘車,然後再扣款——“延時支付”。

“最開始我們下了很大決心,因為信號網絡不好的地方,是不能實時支付的。但我們讓用戶可以先使用後付款,我們賭的是人性,如果他不付,那麼接下來是他以後再也不能用乘車碼乘車,是他會不方便,而我們則是很小的損失。結果測試下來,我們發現不支付的人少之又少。”騰訊金融應用與模式創新中心負責人宋凌雲說。

是的,騰訊乘車碼的延遲付款,最多就一張車票的價格,最高額度根據不同城市而不同,例如深圳最貴的地鐵票是18元,那麼騰訊就允許這個乘客先乘車,騰訊墊付18元,然後信號好的時候再還上——最終,騰訊戰勝了人性,這個產品的模式走通了。

在楊姐看來,這個2元的小小車票,其實是騰訊試圖在紅包之外再次打造一個集情感現金於一身的社交爆款。

騰訊大出行“三大板塊”解密

按照鄭浩劍的想法,所謂互聯網的下半場,做很多事情不應該只是騰訊去想,他希望能有合作方一起來想。這個車票到底可以用來幹什麼,騰訊未必能把它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如果能夠把各行各業想辦法加進來發揮車票的作用,才是騰訊希望的未來。

信息無死角:公交的靈魂

騰訊在交通領域的佈局之三,就是楊姐在本文最開始處描述的:實時公交。

我們在出行的時候大多數時間都是在等車——如果你能夠知道自己要做的這趟車還需要多久到站、如果這趟錯過了還需要等待多久,那麼你就可以從容地做出是否要更改線路的選擇。

當然,這必然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應用,因為很多時候如果你知道這趟車還要30分鐘才到,你就可以毫不猶豫地選擇地鐵,最令人惱怒的,不就是你剛剛上了一輛出租車,卻發現你要等的公交姍姍來遲麼?

這些佈局一旦全部實施,將會產生巨大影響。

所有人都知道,交通領域的市場足夠龐大:到2020年,預計年出行超過2285億人次,從全國公共交通覆蓋率上看,在出行中我國只佔20%,而在日本東京已經達到50%多。

事實上中國的交通部也有一個目標,就是希望第一步可以從20%提升到40%多,向50%左右的目標邁進。當然中國不同的地區確實差異化很大,有些已經達到了,有些確實比較低的,所以交通領域的空間非常大。

其實,除了乘車碼之外,目前還有很多種方式,包括NFC等等其他新的科技方式,都已經推出來,只不過目前還沒有推上市場。

楊姐評論:

儘管騰訊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美好的出行未來,但一切卻並非我們設想的那樣簡單,其中的很多障礙,除了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外,還需要打通更多的環節,這更牽扯到了很多決策者對未來時代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例如新的乘車碼更換閘機,需要動輒數億的投入,在北京甚至高達幾十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各地政府是否下大力來推動智慧交通,對於新技術的落地就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

首先,錢是一方面的問題,誰出?出多少?

其次,有的時候甚至也不是錢的問題——騰訊和阿里都在出錢出力,希望能推動全國範圍的新式出行方式。但據各個地方政府對未來的趨勢有自己的理解,也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

舉個簡單的例子,地方政府能不能將乘車碼當成一卡通來看待?政府能否將小程序合法化?

是的,要想推動如此大的一個社會體系進行升級和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0

1是最困難的,但總要有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