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大出行“三大板块”解密

腾讯大出行“三大板块”解密

【听杨姐说】

有没有想过在出行前就知道自己要做的公交车到了哪一站,距离自己还有多远?有没有想过公交不再需要不断充值或者投币,而是到哪里都可以通过手机支付?

你又有没有想过,未来可以有一天在智慧交通的系统下,车就可以自动挑选最佳路线开到目的地?

这些正是昨天腾讯在重庆举办了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对大出行的一些场景描绘。在这场“互联网+”的头脑风暴中,腾讯向与会者描绘了一个互联网+这个连接众多场景的未来图景。

事实上,更具想象空间的是腾讯《智慧金融白皮书》,我们可以清晰的理解腾讯在大数据的指导下对未来的想象,智慧金融可以对金融业务——例如支付、理财、银行、证券、保险和风控等,将实现令人瞩目的再造。

当然,智慧金融并不只是对金融行业发生改变,在零售、交通、医疗和民生四大领域也正在进行连接和赋能。

而此次,腾讯大出行的四大板块清晰地浮出了水面。

一码一:挑战人性的金融产品

腾讯乘车码是其在大出行领域里的一把钥匙。

从产品设计初衷上看,这绝对是一个瞄准人们出行痛点的好产品——你肯定经历过已经到了公交车站、地铁站才发现身上没有2元的现金而无法买票,或者一张100元的大票很难找零的痛苦。

腾讯公司副总裁郑浩剑在会上表示,他和马化腾一起去坐过长江索道,也已经实现了扫码乘坐索道。目前腾讯乘车码已在全国50多个城市落地,覆盖BRT、公交、地铁、索道等诸多场景。

这个产品的背后用到的一个概念是金融科技,即让用户先过闸机乘车,然后再扣款——“延时支付”。

“最开始我们下了很大决心,因为信号网络不好的地方,是不能实时支付的。但我们让用户可以先使用后付款,我们赌的是人性,如果他不付,那么接下来是他以后再也不能用乘车码乘车,是他会不方便,而我们则是很小的损失。结果测试下来,我们发现不支付的人少之又少。”腾讯金融应用与模式创新中心负责人宋凌云说。

是的,腾讯乘车码的延迟付款,最多就一张车票的价格,最高额度根据不同城市而不同,例如深圳最贵的地铁票是18元,那么腾讯就允许这个乘客先乘车,腾讯垫付18元,然后信号好的时候再还上——最终,腾讯战胜了人性,这个产品的模式走通了。

在杨姐看来,这个2元的小小车票,其实是腾讯试图在红包之外再次打造一个集情感现金于一身的社交爆款。

腾讯大出行“三大板块”解密

按照郑浩剑的想法,所谓互联网的下半场,做很多事情不应该只是腾讯去想,他希望能有合作方一起来想。这个车票到底可以用来干什么,腾讯未必能把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如果能够把各行各业想办法加进来发挥车票的作用,才是腾讯希望的未来。

信息无死角:公交的灵魂

腾讯在交通领域的布局之三,就是杨姐在本文最开始处描述的:实时公交。

我们在出行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等车——如果你能够知道自己要做的这趟车还需要多久到站、如果这趟错过了还需要等待多久,那么你就可以从容地做出是否要更改线路的选择。

当然,这必然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应用,因为很多时候如果你知道这趟车还要30分钟才到,你就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地铁,最令人恼怒的,不就是你刚刚上了一辆出租车,却发现你要等的公交姗姗来迟么?

这些布局一旦全部实施,将会产生巨大影响。

所有人都知道,交通领域的市场足够庞大:到2020年,预计年出行超过2285亿人次,从全国公共交通覆盖率上看,在出行中我国只占20%,而在日本东京已经达到50%多。

事实上中国的交通部也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望第一步可以从20%提升到40%多,向50%左右的目标迈进。当然中国不同的地区确实差异化很大,有些已经达到了,有些确实比较低的,所以交通领域的空间非常大。

其实,除了乘车码之外,目前还有很多种方式,包括NFC等等其他新的科技方式,都已经推出来,只不过目前还没有推上市场。

杨姐评论:

尽管腾讯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好的出行未来,但一切却并非我们设想的那样简单,其中的很多障碍,除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外,还需要打通更多的环节,这更牵扯到了很多决策者对未来时代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例如新的乘车码更换闸机,需要动辄数亿的投入,在北京甚至高达几十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各地政府是否下大力来推动智慧交通,对于新技术的落地就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首先,钱是一方面的问题,谁出?出多少?

其次,有的时候甚至也不是钱的问题——腾讯和阿里都在出钱出力,希望能推动全国范围的新式出行方式。但据各个地方政府对未来的趋势有自己的理解,也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

举个简单的例子,地方政府能不能将乘车码当成一卡通来看待?政府能否将小程序合法化?

是的,要想推动如此大的一个社会体系进行升级和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0

1是最困难的,但总要有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