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为本,才能成就更好的教育

以教师为本,才能成就更好的教育

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教育全面发展的三个维度》中指出:“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师生是相互依存的两方面,教师发展既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保证。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快乐;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成长。”

以教师为本,才能成就更好的教育

刘老师是我中学和师范的同学,对于刘老师的知识和能力我没有理由怀疑。客观的讲,他在上学阶段的成绩一直比我好,工作能力也绝对不在我之下。这么多年,他一直承担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不论是带班还是代课成绩都是非常突出的。但从2009年开始,刘老师的工作状况有有明显的下滑,经常体罚学生,教学成绩也和其他班级拉开差距,班风、班貌大不如从前。对于这一状况出现的缘故,作为他的同学我再清楚不过了。刘老师32岁才结婚,爱人没有工作,父母年事已高,一家人的生计问题就靠他一个人微薄的工资来承担。2010年妻子生了一男婴,可不料孩子出生就先天性有病。夫妇俩四处求医问药,几乎倾家荡产但无力回天,孩子最后还是夭折了。这几年刘老师的精力和心思根本没办法用到工作中去。他是一位值得尊重的老师。在这种境况下,如果还要向刘老师提出过高的工作要求是不道德的。我一直想,当一个老师衣食无忧,没有那么多的生活负担,经济压力,能得到社会尊重和重视,他也一定会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以教师为本,才能成就更好的教育

李老师病了,请假在家有一段时间,他所带两个班的数学课一直由其他老师兼代。学校多次打电话催促要他回来上班,理由是学生的课耽误的时间长了,兼课教师的精力有限保证不了教学质量,但却没有多少人关注他的病情怎么样,他是否还能上班?

以教师为本,才能成就更好的教育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能只靠精神的感受和自身的毅力去实现,教师更需要实实在在的人文关怀。

秦老师接手五班时,五班的班风和学风状况很差,处在同一年级的倒数行列。秦老师接手后仅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这个班就大变样了,不仅班风得到了改善,学风也逐渐好转。从八年级一直到毕业,这个班竟然成了学校里竖起来的班级的标杆,升学成绩也在校内遥遥领先,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同样一个班级不同的老师去带结果就会有如此之大的差距;同一样的授课内容,同样的学生,不同的老师上课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同样一件教育事,不同的老师处理结果就会大不相同。所以,关键还在于老师。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水平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质量。

以教师为本,才能成就更好的教育

以“生”为本的理念没有错,但以“生”为本的理念主要依靠教师去去实现,如果不能以“师”为本,何来以“生”为本?

我始终认为,以“生”为本的前提是以“师”为本。只有老师的地位、待遇、素养、专业水平提高了,内心通达、清明,怀着丰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学生才能真正的受到好的影响和好的教育。

对于学校而言,不发展教师,就去谈如何去发展学生是不现实的。不关注教师的健康就去谈学生的健康也是不科学的。新课程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了学生的发展”,其实我更愿意把这个“以人为本”的“人”理解为:“教师和学生”只有教师得到发展,才能真正的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

以教师为本,才能成就更好的教育

我不赞成“唯生”论和“无师”论。我更愿意相信朴素的教育事实。一个学校的好坏,标准不在于硬件环境,而在于教师水平。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谈不上高水平的学校。“宁选一个好老师不选一个好学校”的说法不无道理。当一个教师没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激情和追求,在他的内心都常常充满了灰暗和消极感,想一想,他会做出什么样的教育?当一个老师自身都不勤于学习,知识匮乏,情商缺失,他何以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当一个老师扛着沉重的生活、家庭和工作压力时,他还有多少精力和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关注教师才能成就学生,关注教师才能发展学校和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