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冶人物」曹湘洪:石油化工專家

「礦冶人物」曹湘洪:石油化工專家

「礦冶人物」曹湘洪:石油化工專家

從農村少年到石油巨匠

1945年,曹湘洪出生於江陰市申港鎮,因為是家中長子,年少的曹湘洪差點中斷學習。他說:“我家兄弟姐妹五個,父母都是農民,家裡很窮,有親戚就跟母親說過,老大是男孩,學不上了,早點在家裡可以當個勞力使。”當時,已經在心中種下“工程師”夢想的曹湘洪並不想放棄學業,最後,開明的父母也支持曹湘洪堅持自己的選擇。

「礦冶人物」曹湘洪:石油化工專家

「礦冶人物」曹湘洪:石油化工專家

曹湘洪在澄西中學時的班主任郝名恩這樣評價他:“當時,我們在學生當中提倡‘五認真’,就是認真預習、認真上課、認真複習功課、認真完成作業、認真考試。我記得他在這個‘五認真’上表現尤其突出,所以老師很喜歡他,他在學生階段就是一個很追求上進的學生。

在高中畢業的時候,曹湘洪真正開始對石化專業產生興趣。在高中階段他知道了國防、軍工等裝備製造及人們日常生活中都要用到高分子材料,於是,他報考大學時把專業目標鎖定在高分子材料領域,填報了中國科技大學及南京化工學院的高分子專業,他經歷了大學招生人數最少的1962年高考,最後如願以償被南京化工學院錄取。曹湘洪因此走出家鄉,開始體驗外面世界的精彩。

畢業後,曹湘洪被分配到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的合成橡膠廠工作,從事順丁橡膠生產技術的研究開發。從技術人員到專題組長,到中心試驗室主管技術研發的副主任,再到燕山石化副總經理、燕山石化公司董事長,再到中石化總部高級副總裁。

別人口中的曹大膽

「礦冶人物」曹湘洪:石油化工專家

近半個世紀的時間,曹湘洪一直在石油化工生產技術與企業管理工作崗位上不懈努力。

回憶在橡膠廠的點點滴滴,曹湘洪坦言,當時這個車間主任當得可不輕鬆,既要管好職工隊伍,又要抓好安全運行,雜事、難事、煩心事一件接一件,還要做整理、分析數據研究。在車間,他把生產裝置當成試驗裝置看待,仔細追蹤分析生產出現異常的現象,收集整理了車間保存的全部操作記錄中的工藝數據,最後終於從二十多萬個數據中找到了規律,大膽突破前人的認知,成功開發出了順丁聚合裝置長週期運行和穩定產品質量的核心技術。

作為裝置改造技術方案的編制者、主要決策者和組織者之一,在北京燕山石化他曾兩次參與公司的乙烯裝置的技術改造,使生產能力從年產30萬噸增加到年產71萬噸。在第一次乙烯能力從年產30萬噸擴大到年產45萬噸的改造過程中,需要配套建設年產14萬噸的聚乙烯裝置,當時公司多數同志建議引進技術。技術及商務條款談判已經結束,可是外方僅技術費用的報價就要2000多萬美元,再加上設計和專利設備費用,要價之高實在難以接受。為了節省支出、降低投資,曹湘洪大膽提議利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國內技術,由國內負責設計,主要要用國產設備建設。

歷時28個月,裝置建成投產一次成功,不僅改寫了過去聚乙烯裝置技術、工程設計及裝備全部依靠國外進口的歷史,也為國家節約很大一筆支出。當時公司很多人稱他為“曹大膽”。“其實,技術改造與技術選擇決策就好像在人身上動大手術,風險很大。一旦決策失誤,會給國家和公司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所以,不仔細不認真是不行的,查文獻和技術資料、做研究分析,這其中的辛苦是別人不知道的。而且決策還需要超越自我,不能在意個人得失。”

2000年起,我國汽柴油開始啟動質量升級的進程。但汽油調和組分中主要是催化裂化汽油,根據汽油質量新標準的需求,需要大幅度降低催化汽油中烯烴含量。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技術研究院開發了一種叫MIP的催化汽油降烯生產技術,當時這項技術僅在每小時加工10公斤進料小型試驗裝置上取得了成功。為加快MIP技術的開發進度,曹湘洪提出直接進行工業試驗,多次組織專家進行技術論證和風險分析後,最終決定對高橋石化年產140萬噸催化裂化裝置進行改造後開展實驗。一下子放大1.75萬倍,他對參與工程放大設計和試驗的同志說:“這次試驗成功了,成績是你們的;不成功,責任由我承擔。”在工業試驗開始的前一天,他還在凌晨1點趕到高橋石化,鼓勵大家,並要求參加現場試驗的技術人員認真執行實驗方案。

最終,MIP催化裂化新技術工業放大工程圓滿成功,很快在國內煉油企業推廣應用。

心繫國家發展

如今,已退出領導崗位十多年的他依然在以中國石化科技委資深委員的身份,為中國石化的科技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利用他的知識為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石油化工的科技進步和石油化工產業的健康發展進行諮詢研究,他還經常對從事石油化工技術研發的研究單位及技術人員提出項目建議、進行技術指導。

「礦冶人物」曹湘洪:石油化工專家

2008年12月14日,由江蘇省科協、江蘇科技報社、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檯聯合推出的系列高端科技報告會第六講《後石油時代就在眼前》在南京隆重舉行,曹湘洪為市民解答後石油時代的應對之法,指出,石油資源是有限的,即使最樂觀的估計,到2030年世界石油年產量也將達到高峰,屆時將不能滿足人類的消耗需求,這就意味後石油時代即將到來,而那時油價將一漲再漲。

曹湘洪建議,我國應迅速制定積極的價格稅收政策,引導理性的石油消費來應對後石油時代到來時的危機,同時要通過加強交通運輸工具節油技術的研究開發等手段節省石油的消耗,另外,加快農林廢棄物等非糧生物質燃料技術開發,並尋找新的替代能源也是當務之急。

曹湘洪以中國石化的實例指出,企業應該成為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主體,只有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及應用,才能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一個公司要具有國際競爭力,就要有世界級規模的實力、較強的市場控制力和持續的盈利能力,而關鍵是要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掌握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並善於運用知識產權制度運營知識產權資源。知識產權的應用、創新技術的推廣,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