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控浪尖,如何突围?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报告

风控浪尖,如何突围?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报告

风控浪尖,如何突围?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报告

|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概况

互联网消费金融—定义

本质上是信用贷款业务,主要用于日常消费场景

有别于住房和汽车等大额消费贷款,主要用于消费者日常消费的小额信贷。通常来说信贷期限不会超过一年,信贷金额在20万以下,根据贷款是否直接用于消费场景分为了现金贷与消费贷两种。

风控浪尖,如何突围?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报告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契机

消费金融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风控浪尖,如何突围?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报告

中美消费信贷渗透率对比来看,当前中国的整体消费信贷渗透率仍较低,尽管过去几年从18%快速提升到25%,但仍显著低于美国的68%,未来空间仍然很大。

消费需求升级,信贷需求难以被满足

央行个人征信记录收录了8.6亿人,但有信贷记录的仅占一亿多人,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给贷款申请者放款审批时,通常会参考申请者在央行的个人征信记录,从而判断是否放款。而央行无征信人群基数较大,该群体的消费信贷需求难以被满足。

风控浪尖,如何突围?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报告

无央行征信人群覆盖群体基数较大,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加、消费升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传统食品、衣着等支出逐渐下降,人们更愿意将钱花在享受和投资上。

休闲娱乐、医疗护理、 3C等数码产品的占比逐渐增加,由此催生了这些领域的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但其坏账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格局

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结构图

主要包括资金提供方、服务商与消费群体,除此之外银监会负责监管,征信与大数据提供信用报告,催帐机构催收欠款

风控浪尖,如何突围?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报告

互联网消费金融分类

主要分为垂直分期购平台、电商类平台、消费金融公司、 P2P平台以及银行机构互联网化

风控浪尖,如何突围?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报告

截至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在不同领域迅速发展,并形成了几种代表性的模式,一类是主打分期购物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如趣分期、乐分期等;一类是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苏宁金融为代表;一类是P2P平台,以人人贷、拍拍贷等为代表;一类是消费金融公司,以中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等为代表;一类是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公司互联网化,比如招行消费金融等。

| 互联网消费金融关键能力分析

盈利情况

2017年上半年几大较具规模企业净利润率基本在20%以上

基本靠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流量变现与风控来提高盈利水平。 2017年上半年国家对网贷监管政策尚未出台,互联网消费金融尤其是P2P网贷平台利率非常高,与其较高的借贷率有关。

风控浪尖,如何突围?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报告

资金成本

降低资金成本,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盈利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

资金成本的不断降低有助于平台主动降低贷款利率,吸引和留存优质客户群,逐步形成“资产质量改善、资金成本降低、客户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

风控浪尖,如何突围?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报告

各类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之间资金成本差异较明显,因此通过积极拓宽资金渠道,才能有效降低成本。通常来说,银行的资金成本最低,主要是吸收公众存款,其次是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来源是银行和同业拆借,互联网电商平台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股东注资、银行借款和ABS,其他垂直类分期购平台的资金主要来自P2P,成本较高。

| 互联网消费金融风控

互联网消费金融风控

行业洗牌期,风控理念正回归

对于早期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来说,风控理念并不强,坏账率高并非衡量盈利能力的有效指标,原因在于行业发展初期尚处于监管灰色地点,完全可以通过风险定价,为资质差的客户定价更高的借贷率,从而平衡坏账风险。但17年末的监管出台要求利率不得超过36%,从而倒逼更多行业企业直面风控。

风控浪尖,如何突围?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报告

互联网消费金融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骗贷的黑色产业链也在暗自疯狂生长。中介机构恶意骗贷、内外部人员勾结、代理销售人员恶意刷量等各种欺诈形式层出不穷。在风控中,欺诈风险比信用风险要大得多,所以反欺诈是重中之重。

反欺诈技术

已从反欺诈1.0进阶到2.0,由主要靠人工识别转化为机器和智能识别

风控浪尖,如何突围?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报告

反欺诈1.0主要是静态规则,通过专家规则与黑名单定义进行反欺诈识别,容易造成规则僵化和筛选漏洞;反欺诈2.0则是动态人工智能识别,通过大数据与模型搭建,进行自动监测与风险评估,从而完成高质量的信息审核。

| 互联网消费金融未来趋势预测

金融持牌机构将迎来重大机遇

强监管下,消费金融持牌机构具有先发优势

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正处在监管的风口浪尖,按照监管做金融必须持牌的要求,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机构将会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角,由于银行的受众群体和风险风控能力承受度较低,消费金融公司无疑成为最大赢家。

“增资潮” 就是在增加企业总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由于通过提高实缴资本,借贷额度、同业拆入资金的额度也会提高,从而达到加大覆盖率、扩大市场份额的作用。与此同时,纷纷增资也代表了消费金融公司普遍看好后续市场,以此方式加大投入做强做大,从而抢占市场份额。

P2P平台将逐渐走向合规

随着合规整改的推进,P2P行业大环境将逐渐向好

由于问题平台一天天的减少,由疯狂期的六千多家,稳定减至最近的两千家余家,在劣币逐渐出局的情况下,行业大环境也在逐渐变好。

风控浪尖,如何突围?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报告

2017年底出台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 对备案时间作出限定:2018年4月底前完成主要网贷机构备案工作,最迟应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工作,按照当前进度推测,备案时间延期的可能性很大,给P2P平台喘息的同时,未来政策监管趋严的大方向不会变。

2018年被称为p2p行业的大考之年,但所谓不破不立,政策在把劣币驱逐出市场的同时,也给合规经营的平台一个良性竞争的大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