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蘭花命名中的一花多名現象

420:蘭花命名中的一花多名現象

蘭花新品在命名過程中出現一花多名現象古來有之,那時主要是源自信息交流不及時的緣故,如甲地用這個名字,乙地根本就不知道。像蕙蘭傳統老八種之一的綠蕙“蕩字”帶著花下山就是一大兜被蘭商拆開分別待售,駕舟沿河而賣,於是就造成該花的前後買主互相不知曉,這自然就會誕生了不同的名字,這在情理之中,後來“小塘字仙”與“蕩字”在公開面世後蘭人們終將二者合二為一。這是在同一個時期幾乎是在同一個地理位置上出現,一樣低首綻放的水仙瓣,這樣的資訊還是容易採集核實的。但是同是蕙蘭傳統老八種的“元字”情況就大不一樣的了,後面相隔很長時間文字介紹落山時間的“南陽梅”與前者命名的“元字”,不管是草形還是花守的微觀形體那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樣的兩個名字出現,就是人為造成了一花多名現象。這不排除銘品重新上山,再落山被重新命名。當然了,也不排除有人在編故事當作新花銷售而為之,畢竟那個時候信息採集難,想要核實出一個眉目花了很多年時間可能都無結果。

420:蘭花命名中的一花多名現象

我在以前的隨筆中有講到蕙蘭傳統銘品“丁小荷”與“鄭孝荷”的關係,寫書的硬是寫成了金棒“丁小荷”與“鄭孝荷”的不同,縱觀兩個名字的草形與花品,雖然存在文飄的多變顯現,但是二者實是沒有什麼質的區別。直到我與日本資深蘭家山本·猛先生見面後這個真相才被揭開,原來在上個世紀的1959年松村兼三先生去杭州花鋪引種中國的名種蘭花。當時就在引種“丁小荷”時,浙江的方言把“丁”字的發音讀成是“鄭”,於是,松村兼三就在日記上寫成了“鄭小荷”,後來該銘品引到日本並流傳開,加之日語發音把“小”字讀成了“孝”,“鄭孝荷”就有此而來。這一切是在山本·猛先生收集到的松村兼三先生的藝蘭日記與原始標籤牌子上相互求證而出。

再如:蕙蘭傳統銘品“端蕙”就有“秀字”的另一個名字。春蘭中的“老天祿”被重新命名為“慶梅”。蕙蘭傳統銘品“解佩”的別名就更加多了,像“宜興新梅”、“常熟新梅”、“如皋梅”等。

420:蘭花命名中的一花多名現象

如上出現傳統銘品被重新命名是因資訊不通暢,或是在蘭文化的十年斷層裡造成了大量的原始圖譜資料丟失,使後來的蘭人們無法對流失在民間的傳統銘品加以有效求證,這可以客觀地歸結為歷史原因造成的現象,這是可以被理解的。

那麼如下發生的一花多名現象就讓人不可以理解了:像於2003年4月下山於河南信陽新縣被臺灣鍾隆旺先生命名的“天月荷”在2011年3月被重新命名成莫須有的“海歸蜂巧”這就大大的不應該了,這是不尊重史實的一場鬧劇,在真相揭開後如今還有很多人在用令人扼腕嘆息。

對傳統銘品重新命名除了上述的蘭文化十年斷層造成的現象之外,還有就是有人對前者命名的不認可非得自己取一個認為更加優雅的名字,借花出名的現象亦有多見。這是不可取的,必遭蘭眾非議。

420:蘭花命名中的一花多名現象

另外,把別人已經成名的銘品重新來命名這也是件不光彩的事情,像這樣造成的一花多名現象,是讓人不可以接受的,其目的也是不光彩的。

PS:如今,最容易造成一花多名的就是蘭販子把下山草拆分成若干分別售出,像如是出現的一花多名的那是事出有因,購買者並不知情這是情有可原的。這種原因的出現,也只有日後同一樣開品的新花,花主各自追溯源頭,以待日後合併,或以曾用名加以備註以正視聽方便傳承。

2018年05月08日於國香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