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第一学历?

白而不痴

如果为了得到更多的赞,我一定会说“不唯学历重能力”,但作为资深HR,实事求是地说,用人单位不是傻子,他们重视第一学历就是务实、接地气的做法,而不是愚蠢、不懂潜能的做法。我在招聘应届生的时候,不但重第一学历,甚至重视高中学历。你可能说我这种做法有“歧视论”,但在实践中,恰恰是追求大概率事件的务实做法。

关于第一学历有许多定义,我作为资深HR,认为第一学历就是原始初始学历。比如,你招聘时填的最高学历是硕研,我不但要看你这个硕研是全日制的还是在职脱产的还是在职不脱产的,还要看你这个硕研是不是既有学位又有学历;然后就要看你的本科学历,是重点本科还是三流本科;最后再看你的高中学历,是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查三代的说法,在现实中确实存在。

许多人责骂HR简单思维、不懂识人,那你们为什么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HR你怎么思考?二十年前高考升学率是15%,高中升学率是20%,那个时候考上大学的真是百里挑一。现在的高考升学率是75%,高中升学率是50%(偏远地区达不到),每年应届生1000万,满街都是大学生。可见现在的文凭(学历)“水分”有多大?!

应届生供大于求,“需求方”有权挑挑拣拣,就像你去菜市场买菜,菜摊果蔬琳琅满目,你有权挑你喜欢的食材。用人单位给你发工资是为了让你创造价值,他们当然有权挑选人才。当然,招聘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人才也可以因为给你白眼、瞧不起你、工资少而拒绝用人单位啊。用人单位在招聘中被“文凭”和“光环”忽悠的事还少吗?

一是高考升学率居高不下,高考分为名校、重本、普本、二本、三本、民办等等,“按分录取”,对绝大多数考生是公平的,至于“眼高手低”、“高分低能”,那是第二顺序的问题,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试中,想办法从重本生里剔除掉那么“可能高分低能”的人就行了。

二是在职学历泛滥,良莠不齐。职场上,有点职位的人都搞第二学历或在职学位,比如,某校文凭自己搞的不值钱了。一看简历,个个都是硕士、博士,但他们有那个学识水平吗?他们认真上过学吗?不看他们的第一学历,不就被他们忽悠了?

三是海外野鸡大学满地跑。外国人就安好心了,多少野鸡大学专门赚国人的钱,一句外语不会讲,也能拿到海外大学金闪闪的文凭,有的野鸡大学连个外国人都没有,全是国人混文凭的。一看简历,挺吓人,都是留洋的海归。你不看第一学历怎知真伪?

肯定有人反驳我,学历就能代表能力吗?我肯定地回答,不能。低学历的人,凭什么不录用?我肯定回答,没功夫。因为企业有招聘周期和预算,每一个职位对学历和智商也有一定的要求,能力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检验出来,哪个用人单位会给你试验的机会?成熟人才,你拿成果来敲门,用人单位肯定不看学历看成果。但是应届毕业生,怎么看你的实践能力呢?没有办法短期甄别,所以,为了追求大概率事件,设置第一学历的门槛,也是比较务实、节约、快捷的通用做法。

如果你说我学历低、我能力强、凭什么用学历歧视我?用人单位真的没有功夫去歧视谁,你也别过于敏感了。最好的反证办法,就是你凭能力做事,做出业绩,有了经济实力,收购这家用人单位,第一件事把当年羞辱你的HR开除。但实事求是地讲,等你有了经济实力,有了收购能力之后,你也会换位思考了,你就懂得当年HR的行为了,两害相权取其轻。

好在这个时代,用人单位招人时设置门槛,但进入门槛之后,还是凭能力和业绩吃饭的(那些二代现象暂且不谈)。这个时代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社会上,也是凭本事吃饭的,不看文凭的。与其抱怨用人单位设置学历门槛,不如埋头做好自己的事业,用实践去证明自己的实力。最有力的反击策略是,你小学毕业做出上市公司,专门招聘一批博士为你服务,你可以说学历不代表什么?其实,等你当上上市公司董事长之后,你还会按照岗位要求去选人的,也不会赌气似的降低门槛的。


职场火锅

因为第一学历一般能反映一个人的能力。

虽然不想这么说,但是整体上,确实第一学历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

一是你得学习能力,二是你的圈子。

你高中学习能力决定了你得第一学历,而圈子,是你的第一学历带来的。

你觉得专科和本科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呢?

其实不是学习,而是圈子。

有个好圈子,好环境,你会变得更优秀,甚至上升空间更大。

举个例子,你第一学历在一个不太好的学校,你周围的人不热衷于学习,你很大程度上会受影响的。你也变得不爱学习,或者是不那么热衷于学习。

而你在一个好的大学,你周围的人都在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活动,那么你很大程度上也会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丰富简历。

当然也不排除个人魅力能力特别大的人,他们即使学习成绩不太好,考不了一个好学校,但是因为能力出众也会有好的工作前途。

但是我们周围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被外界因素干扰。

而且你的学历确实能反映你的一部分能力——学习能力。

所以企业为了不出错,尽量选择第一学历好的人,因为第一学历好的人,一般比第一学历不好的人能力高,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大部分企业都会选择第一学历好的人。

其实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也没有错,但是对一些有能力的人来说,确实是少了一条路,其实也是对学历的一种歧视,和个人的一种悲哀,高考没考好,就会少一条路。

但是我也相信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

智联校园 谢蕊学生回答

智联校园:求职 | 学习 | 活动 | 吐槽 | 故事 | 专属大学生的聚集地


智联校园

目前很多知名企业都有对第一学历的明确要求,除了求职招聘的时候有影响外,即使工作中企业对员工的培养目标也会优先从第一学历好的员工中去选择,所以说第一学历在很多企业和很多岗位还是有明显的影响。


先说一下什么是第一学历?第一学历可以理解两层意思:一是字面上的第一学历又称为纵向第一学历,即首次取得的毕业证书,也就是小学毕业证书。因小学无成教,也无人读两次普通小学,所以我们的纵向第一学历都是小学。

招聘中出现的第一学历并不是指此类。


二是横向第一学历,即同一学历层次首次取得的毕业证书。对大多数人,横向第一学历只有一个。极少数人有第二学历,如:第二学士学位就是第二学历,但辅修第二学士学位不是第二学历。

招聘中出现的第一学历是指横向学历。

例如:要求第一学历是普通本科985或211高校,是指排除了普通非985或211高校,排除了985或211高校的成教、自考、电视、广播、夜教、网教、函教、业教等。


有很多人天天在网上说,很多单位招聘要求第一学历为985大学或211大学!然后一群人就喊本科不是211,研究生就算是985也没用了!其实这个单位的意思并不是这个!


所谓第一学历准确的说是你指你工作之前的最后学历,比如:你本科读完,考个在职硕士,那你第一学历是本科!你本科读完又读个硕士,那你第一学历是硕士!第一学历不是初始学历!所谓“第一学历”原本是指由各省市第一教育局颁发的学历,现今通常是指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非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学历。以前(计划经济背景下)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上级是各省市第一教育局,毕业时颁发的学历是由第一教育局颁发,称之为第一学历。



美女播财经

不仅仅重要的招考,在企业招聘中同样会存在重视第一学历的现象。这里的第一学历指的是大学的第一个学历。

但我想澄清的是,大部分情况下,无论是招考还是企业面试,大部分从原则上还是主要看最高学历的。虽然可能会失一些分,但原则上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如果你觉得你的学历不够, 有升学的梦想,不要因此而放弃。

那么有了最高学历,那些面试官们,为什么还要看第一学历呢?原因有几个:


1.第一学历好的,风险更低

这只是从风险和概率角度得来的,不是绝对。同样的名校研究生,但本科不一样,本科好的,一来有可能高中就更优秀,所以上了好的本科;二来,好的本科学校,有可能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完全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从概率和招人风险上是这样的,甚至用人单位会因此留下刻板的印象。


2.本科对大学生的影响巨大

在大学生涯中,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本科是培养时间更长、影响更大的阶段。本来从高中大大学,十八二十左右的年纪,从高考中解放出来。这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这个时候很多学生才真正的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和能力的提升,三观也在这个阶段更加走上成熟。这四年,不同学校的培养理念,不同学校的氛围,不同学校的师资和同学,都会在无形中给本科学生打上深深的烙印。

而到了硕博阶段,更多是的学术的研究,增强的更多在专业知识层面。


3.刷学历背景者,可能忽视了能力的提升

这是一个很现实,却有很严重的问题。

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本科学历不够好,所以想改变命运,刚大一开始就定下了考研的目标。然后就制定了疯狂的考研准备计划,天天泡图书馆开始、在自习室做习题。大学四年的生活,过程了高中的样子。很少参加社团活动,不去实习,所以四年的大学生活,在简历里都是空的。

你的时间花在哪里,都会留下成长的印记。有些人因为全身心准备考研,忽略了社交、忽略了实践,四年之后,软性的能力素质落后了一大截。所以,对用人单位来说,最怕的是,你曾经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才换来这个最高的学历。你的能力素质,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号。

因此,哪怕你准备考研,也千万不要放弃自己能力素质和实践背景的提升——学历和能力,一个都不能少。


职场大叔Allen

如今很多大企业招聘的时候都会标明学历要求,专业岗位更是要具备985,211高学府的毕业证书。高学历真的就代表高能力吗?很多人真的因为第一学历而止步在名企门口,第一学历的光环只能证明一个人曾经的努力,所具备的学习能力。而在假学历不断充斥的情况下,第一学历是最容易得到印证,查明,可信度较高。虽然第一学历只是过去式,代表个人在青年时代的学习能力,进入职场后不断的提高和持续的学习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让我们在来看看第一学历除了代表曾经的努力之外,在企业中还有怎样的意义。精英菌在跟名企专业岗位面试官聊天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解释:

第一学历毕业于高等院校的学生,所接受到的专业知识教育更加系统。而985、211院校的师资配备往往更偏重在专业学科中,有些系主任、教授甚至是行业内的领军人物。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熏陶会让学生在校期间受益匪浅。好的学校更容易培养出优秀人才。这点从招聘的概率上来看,没有任何歧视的的意思,只是用人单位会留下刻板的印象。

大学生涯中,本科的教育培养时间最长。从高中走向大学,这也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真正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懂得给自己清晰、理智的规划。而学校的氛围,对于学生的培养理念,不同的师资和同学都会在无形中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多高等学府在重视专业知识传授的时候更重视学生的课余生活、实习开展。丰富多样化的职前体验,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走向职场岗位。

有些学生认为第一学历不够亮眼,制定了疯狂的考研备考计划,成天泡图书馆,自习室里做题,把大学生活过成了高中的样子。忽略了校内的课余活动、忽略了与企业互动的实习机会。到头来拼劲了所有精力,换来了最高学历可是能力部分还是一片空白。

招聘中,学历固然重要但是与学历等同重要的还有个人能力。突出的个人能力或许会让企业忽略或降低对于学历的要求。因为企业并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人才。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无忧精英网

如今很多公司招聘,确实对第一学历有很高的要求,即使你是研究生,也要要求本科、研究生双985、211。很多人在感叹不公平,不给机会,但其实仔细想来,也是很有道理的。

首先,且不说考上985/211的人在高中的时候付出了多少努力,单说上大学后享受到的资源都是不一样的。好的大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高的平台、更好的资源和更多的机会。举个例子,实习的时候学校会有岗位推荐,好的大学合作的企业肯定是优于差的大学,那么学生拿到的实习证明含金量也就高,学到的东西肯定会多。

其次,好的本科所依托的城市都不会差。在大城市上学,即使跟社会接触比较少,但是见的世面是不一样的,心中的格局也是不一样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可能你在一线城市做酒会服务员,你学到的社交礼仪都比在三线城市当一个酒店领班要多。

再者,圈子很重要。其实这是我的切身感受。我读本科的时候,舍友经常在宿舍看剧看剧看剧。我去朋友所在的211大学,她们宿舍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学这个学那个,这个社团那个实习,大家都在努力地进步,整个的氛围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处于一个积极向上的圈子当中,你也会被推着走的。那些学霸宿舍不就是这么回事嘛。当然,如果你身边都是牛人,你也会慢慢变得牛起来,因为驴不会待在牛圈里吧。

有的人说,那我考一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看我的本科?就很多学校来说,大家把自己学校培养出来的本科生称作亲娘养的,外校考来的都是后娘养的。学院有很多机会会优先考虑自己本科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更了解,知道他们的能力如何。本科对人的影响很大,如果你的本科没有在扎扎实实地努力,只是靠一年的学习考上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虽然学历向他们看齐了,但是能力上肯定是会有所差别的。因此,如果让我选,我也会看第一学历,看他学校所在的城市,问问他身边的同学都在干什么。


大橘二栗

第一学历就是全日制普通学校的最高学历,区别于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和在职教育等。按照最新的规定,全日制几乎等同于“双证”(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大部分非全日制教育只颁发单证(除MBA等之外)。很多企业对于在职研究生是不承认的,评职称、算薪点只按照第一学历来记。

在第一学历中,本科学历又是最重要的。高校招聘的时候“查三代”的现象尤其严重,意思就是招聘一个博士研究生,要看这个人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分别都在哪里读书的,如果招聘一个硕士研究生,就要看他本硕分别在哪里读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市场化,以及各高校扩招,“考上大学”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还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词,各个企业都十分重视;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到处都是。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生求职,但企业的岗位是有限的,在这种供需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企业招聘人才加设各种门槛就是有情可原的了。无论是“第一学历本科及以上”,还是“只招收985,211”都是为了快捷地筛选出需要的人才。在付出相同多劳动报酬的情况下,企业肯定是更希望招聘到学历更高、能力更强的应聘者啦。

所以第一学历非好学校的人就没有出路了吗?

当然不是,近几年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已经工作了两三年甚至五六年的人重返学校读研的都大有人在。如果你对自己现在的岗位很不满意,短时间内有难以找到巨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考虑一下读一个全日制的研究生,相当于给自己多了一个找工作的筹码。

关于职场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提问~


贺嘉

虽然我们对比愤愤不平,国家也有相关规定,禁止歧视。但是,换位思考,如果我是用人单位,我也会重视第一学历!

首先,第一学历高的毕业生,能力更高,创造力更强!高中阶段,能考上211、985的学生,无论是智力还是意志力、心理素质都是其他同学无法比的,这是无可否认的差距!



其次,第一学历高的同学,所在的大学有更好的资源,更高的眼界,在这种环境里,即便他不优秀,也不会太平庸,更不要说优秀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了,而普通大学的学生,就不一样了,有的确实很优秀,这部分学生也能找到好工作但是不优秀的同学,就可能堕落和变得平庸!


再次,用人单位招人是希望你能给他们带来效益,在互相不认识、不了解的情况下,招一个“出身”好的毕业生,更保险一些,潜力也更大一些。

所以,很多好的用人单位根本不去二本院校招聘,即便是你通过努力考上了名校的研究生,也难免受到歧视!

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祝各位考生都能考上理想大学!


赢在高三

第一学历为何含金量高。就在于第一学历的标准衡量直观,简单,高效,公平。这是除了第一学历之外的其他所不具备。

1.高考大学录取一刀切

高考到大学录取,绝大多数是唯分数论。在平行志愿后更是如此。比如对山西文科而言,北大是610梯度以上的,人大,复旦是595以上,南开,北师大,南京是580以上,中山,厦大,武大等是570以上。去各地的生源层次很明显。很明显的区分清生源的区别。

其他省也是这样,很均衡化。985录取了一类生源。


就专业差别而言,录取分最高的专业和最低的在一个维度。

虽然有自招,推荐等九条途径,一是这些年逐步压缩比例,一是占比重小。自然更能体现高考公平性了。

2.研究生的多元

就研究生来源而言,在一线学校半数名额都是保研的。虽然保研很公平,但整体公平度比高考唯分数差很多了,和高考自招接近吧。

就专业而言,各类专业差别很大。经常有985的某些专业招不满。就举个例子,某校金融招20个,1000个报名。某专业招20个,200个报名,不考数学。某专业招3,报名4个,不考数学。同等条件下,很容易推断难易。要是放一块比,就知道差别在哪了。

就如此而言,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在同等条件下会低于第一学历,但依然很优秀。

3.在职,专硕,双学位等

双学位,在职读就更复杂了。

比如我们学校双学位是跟着人家专业学,一样的待遇,相当于两个专业。有的地双学位就是周六日去上课。但这俩都是双学位,用人单位没法区分。

在职现在已经成为众矢之的。有个朋友读某校mba,给我讲,只用周日去一下。然后给的全日制学历,我都懵了。



至于各种圈钱的学位班,看巡视组通报。

总结

同等条件下,第一学历更具有客观性。所以更适合做敲门砖。其他也都很有含金量,多少略有区别。

在社会中,能力占据绝对地位。英雄不问出身,只要你有能力,干啥都可以。如果能力不够,拿个学历充门面,勉强顶几下倒也不是不可以。


一枚明粉

现在越来越重视第一学历,虽然教育部门没有具体的规定,按照教育部门的解释,第一学历,即国民教育系列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学历。一般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某学生不间断(当年毕业当年深造)接受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学历作为该生的第一学历。例如,普通高校本科,毕业以后直接读硕士研究生,中间没有工作,也就是读完大四继续读研一,第一学历是硕士研究生。如果有间断,中间工作了,第一学历就是本科,硕士研究生属于最高学历。很多单位对于第一学历很重视,因为第一学历是改变不了的,例如,第一学历是大专,以后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学历,甚至获得了博士研究生学历,但是第一学历还是大专,博士研究生学历只是最高学历。总之,第一学历对于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