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割据时期,孙中山的两次护法运动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1917年的夏天,皖系军阀段祺瑞在天津组织“讨逆军”,攻入北京,张勋战败,做了12天皇帝的溥仪再次退位。之后,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功臣”自居,重新担任了国务总理。

军阀割据时期,孙中山的两次护法运动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主要军阀割据表

执政后的段祺瑞把推翻“约法”和“武力统一”作为施政的重点。在这之前,孙中山曾致电段祺瑞,要求他尊重《临时约法》和国会。但是,段祺瑞为了加强自己的独裁统治,拒绝了孙中山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的请求。

孙中山先生认为国会和约法是共和国的象征,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共和制度,他南下广东,想借助西南军阀的军事实力,开展护法运动。

军阀割据时期,孙中山的两次护法运动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孙中山先生指出“一定要除尽假共和,才有真共和出现”。但是当时的孙中山先生却没有意识到,西南的桂系,滇系军阀也是“假共和”他们的目的,是想利用他的威望,与北方的皖系军阀段祺瑞抗衡,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

1917年的秋天,支持护法运动的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了非常国会(因到1917年8月中旬时,来到广州的的国会议员已有130多人,但不足国会的法定人数,不能够召开正式国会,所以才召开非常国会)。会中决定,成立护法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西南军阀唐继尧和陆荣廷为元帅。护法运动正式开始。

军阀割据时期,孙中山的两次护法运动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护法运动开始后,孙中山先生号召北伐,但是当时的西南军阀表面同意北伐,暗中却与北洋军阀往来,并且还在护法军政府中排挤孙中山。西南军阀唐继尧和陆荣廷都早已将南方地区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满孙中山在广州地区的活动,为了迫使孙中山先生离职,陆荣廷竟然还下令拘捕杀害大元帅府卫队官兵几十人。

当时在北方,北洋军阀中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占了上风,北洋军阀主张讲和,在这种情况下,南北军阀相互勾结,串通。之后在西南军阀唐继尧和陆荣廷的操纵下,护法军政府改大元帅制为七总裁制,孙中山只是七总裁之一,这样护法军政府就完全处于了以唐继尧和陆荣廷为首的桂滇军阀控制之中。至此护法运动名存实亡。

1918年,孙中山先生辞去大元帅的职务,离开广州,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军阀割据时期,孙中山的两次护法运动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1921年至1922年,孙中山在广州再次举起护法旗帜,准备再次北伐,后因陈炯民的叛变而失败,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是孙中山遭受的他一生中最惨重的一次失败,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1924年1月4日孙中山先生在大本营政务特别大会上宣布:“现在护法可算终了,护法名义已不宜援用”。“今日应以革命精神创造国家,为中华民国开一新纪元。”20日孙中山先生在国民党“一大”上重申结束护法运动,另行开展国民革命的主张。两次护法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为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奠定了起步的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