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日本海軍榮耀的長門號戰列艦最後得到了什麼下場?

第一軍情

長門號戰列艦代表了舊日本海軍的榮耀和落寞。當時主要為應對跟美國發生軍事衝突,日本人勒緊褲腰帶咬緊牙關建造了2艘長門號戰列艦。該戰艦裝備了當時世界最大的410毫米火炮,排水量達到了4萬噸,航速在25節左右。尤其是優美的造型和各項先進指標一躍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在日本民眾心中有很大的知名度。

1922年美英法意日五大國為了遏制軍備競賽,簽署了《華盛頓海軍條約》,該條約規定主力艦排水量不能超過3.5萬噸,主炮口徑不能超過406毫米,美英日三國的主力艦噸位數被限制在了5:5:3這個範圍內。在這一條約限制下,日本的2艘長門號戰列艦跟美國和英國的五艘戰列並稱為“七大戰艦”。之所以能夠入列,是日本非正常軍費的投入體現,是一種畸形的戰時經濟體制難以為繼的表現。

到了1941年珍珠港偷襲事件發生,日本認為大艦巨炮具有非常大的戰略簡直,就沒有將長門號投入海戰當中。1944年10月,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狗急跳牆的日本人採取自殺式攻擊企圖阻止美軍的進攻,但一切都為時已晚了。不過日本人吹捧厲害的長門號戰列艦依然沒有用於實戰,乖乖呆在海港裡最後成了美軍的戰利品。


第一軍情

長門號戰列艦。因為它曾經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旗艦,是當時日本國民神心中一般的象徵,有很高的地位。雖然大和在42年代替了長門成為聯合艦隊的旗艦,但是由於在研製和服役大和都嚴格保密,日本民眾很少知道大和級戰列艦,也就是說長門在日本的人氣中是最高的。


到戰爭後期日本資源耗盡,已經沒有石油能驅動它,最後一點燃料也給了大和去衝鋒自殺,而且是沒有返程燃料。而沒有了燃料的長門只能在港口挨炸,最後被俘,當成美軍核彈的試驗品。在當時日本視投降和被俘為恥辱的年代,它的下場算是淒涼了。 而大和則是死在了衝鋒的路上,也算是發揮海上的亮劍精神(納爾遜精神)。

長門級戰列艦基本上算是日本第一級完全獨立自主建造擁有日本特色的戰列艦。除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寶塔型上層建築外,還有為了避免水雷的“勺”形艦首。為了彰顯不同用的410mm主炮。長門級戰列艦,擁有當時全球戰列艦最高的航速和最大的噸位。可以算是當時世界級的。也是當時條約“BIG7之一”但到1942年之後,長門就被大和代替了。而此時大和的各項數據都力壓了長門,也就是說長門在1942年之後並不算是先進,而且美國的華盛頓級和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指標都力壓長門。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長門號戰列艦被稱為“國民最熟知的戰艦”,與小學生捐錢支持建造的姊妹艦“陸奧號”不同,這艘聯合艦隊的主力艦是一戰之後日本海軍建設的起點,也就是新八八艦隊的一號艦。而到了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海軍擁有4級10艘戰列艦5級18艘重巡洋艦,已經遠遠超出八八艦隊的規模了。而這支遠東第一大海上力量的領頭羊就是“長門號”,它也是參戰較多、結局最慘的一艘聯合艦隊主力艦。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聯合艦隊主力艦“大和、武藏”、“長門、陸奧”作為最後戰列決戰兵器而被謹慎保護,一支停靠在柱島錨地待命隨機出戰,因此被稱為“柱島艦隊”,在大和級戰列艦保密較嚴格的情況下長門號就是整個日本帝國的精神象徵,在各大選宣傳刊物上幾乎相當於國旗一樣。大戰中最著名的兩次大海戰均有長門號的身影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中長門號戰列艦沒有用武之地。當南雲忠一的4艘主力航母全部沉沒時長門號還伴隨著艦隊旗艦“大和號”遊弋在300海浬之外,最後只能趕到事發地點打撈生還者回國;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中長門號與其它倖存的戰列艦被編入“慄田健男”的第二艦隊,執行突入萊特灣攻擊美軍運輸船的任務,期間和美軍護航航母交手發射了99發主炮炮彈和653發副炮炮彈,但是並沒有取得戰果。

萊特灣海戰慄田健男太過於小心,以至於長門號錯過了最後發揮作用的機會。在撤退中又被美軍航母追殺,來自大黃蜂號上的轟炸機命中長門號4枚炸彈,導致長門號只能回國避難。此後一直到1945年長門號一隻停泊在橫須賀基地中等待被俘。為了支持本土決戰長門號幾乎拆除了所有能拆的艦炮,部署到陸地上加強本土防禦,而且因為缺乏燃油長門號幾乎沒有再啟動過主機。和長門號姊妹艦陸奧號被水兵不小心自爆不一樣,長門號是聯合艦隊唯一還能開動的戰列艦。

戰後當作戰爭賠款移交給美國海軍,美軍將其連同自己的過時戰列艦一起用作太平洋的核武器實驗1946年7月1日“比基尼環礁”的一次空投核試爆中,長門號距離試爆的中心“內華達號戰列艦”僅有400米,而距離爆炸點僅有1.5公里遠。核爆炸的高溫輻射僅僅融化了戰艦表面的戰艦表面的裝甲鋼。

24天之後又在同樣的地點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這一次原子彈是在水中引爆距離長門號900-1000米遠,相比之前的高溫輻射這一次破壞更大,長門號一側進水造成艦體傾斜但並未沉沒,這是得益於精巧的水密艙結構在裝甲保護下沒有給破壞,但是重傷得不到修理的長門號還是難以支持,在海水的不斷侵入下最終沉沒了。

排水量: 標準下39120頓、滿載下42850噸

航速: 26.3節改裝之後有所下降

續航力: 8650海里

最大功率:82000匹馬力

編制艦員:1333人

裝甲: 側舷305毫米、甲板70-127mm、主炮塔457mm、副炮塔152mm、司令塔356mm、裝甲 總重量13023噸,

艦載武器:4座雙聯裝450mm45倍徑主炮、

18x座單聯裝140mm50倍徑副炮、

4座雙聯裝127mm40倍徑高射炮、

10座雙聯裝25mm高炮、

3架零式水上偵察機、


兵器世界

對日本海軍的長門號戰列艦的評價太高了吧,它能夠代表不了當時日本海軍的水平,從技術上說,大和號才是日本戰列艦的最高水平,長門號只能算次一級的,只是戰前的水平了。

它的建造背景為一戰時期,日本國際地位上升,為爭奪海上霸權,提出的建艦計劃,最著名的所謂八八艦隊的計劃。長門級戰列艦就是該計劃的產品,強調重火力、高航速,這與日本此前建造的其他戰列艦完全不同。

其設計在1916年完成,後來經過修改之後,於1917年8月28日,今天廣島縣的吳海軍工廠動工,1919年11月9日下水、1920年11月25日完工。建造費用為當時價格4390萬日圓以上,這個當時的日元換算到今天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它的設計相當不錯吧,其標準排水量39120,滿載為42850噸,這在當時可不算低,只是比後來的大和要差遠了。它的最大航速為25節,這在當時也不低了,主要武備8門410毫米炮,這在當時也是最大的,僅小於大和級的460毫米。

但是這個水平不足以代表日本海軍的水平,而且它也缺少什麼參戰經歷,直到太平洋戰爭後期,才算撈動了參戰的機會,但是沒有什麼戰績可吹,反而受傷不小,後來回到本土也成了廢艦,能拆下的設備給拆掉不少,最後做為唯一倖存的日本戰列艦投降。

戰後的長門被美軍接收,作為戰爭賠償移交給美國,1946年,作為核試驗的靶艦使用,最終於當年7月29日沉沒。


麥田軍事觀察

長門號戰列艦是日本帝國海軍的戰列艦。屬於長門級戰列艦的首艦。

按照日本海軍的命名慣例,長門號的命名取自舊長門國。由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大和號戰列艦在建造期間與戰時均採用了嚴格保密措施,因此在戰時及戰後初期,長門號與同型姊妹艦陸奧號仍然是當時日本國民熟知的代表戰艦。

在日本投降時,是日本海軍唯一具備航行能力的戰列艦。但在1946年7月被註銷船籍,被作為戰爭賠償移交給美國。並且在比基尼環礁原子彈實驗中成為靶艦,最終受損沉沒。

長門號在二戰時期,是世界上第一手擁有400毫米主炮的戰艦。最高航速竟然達到了26.5節,但是在公開的時候,日本海軍將其航速隱瞞為23節,當時大概沒有人會相信這麼大一艘戰列艦,竟然能飈出26.5節的速度吧,這還是在19世紀20年代的軍工科技。而相比當時其他國家的戰艦,主炮口徑一般都在260毫米,而航速都在25節以下。長門號在當時足可以成為日本海軍精神的象徵以及國民崇拜的圖騰。

雖然長門號創造了一個時代的奇蹟,但是卻掌握在了邪惡人的手中,最終也只能成為被唾棄的下場。文明的締造不單單需要奇蹟,更需要智慧的目光和博愛的心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