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在“梅迪契廊”這組畫中魯本斯的描繪是非常成功的?

董希偉

德國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17世紀佛蘭德斯畫家,是早期巴洛克藝術傑出代表。繪畫筆法灑脫自如,整體感強,他巧妙地將文藝復興時期的高超繪畫技巧、人文主義思想、以及佛蘭德斯古老的民族美術傳統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弘揚世俗人生、讚美人生歡樂的氣勢宏偉,色彩豐富,運動感強的藝術風格。魯本斯終其一生在歐洲藝壇盛譽不衰。



魯本斯是巴洛克藝術的大師,他無盡的想象力、持續工作的動力和旺盛的高產出都堪稱傳奇。在“梅迪契廊”這組畫中,魯本斯的描繪是非常成功的。它是禁慾主義與浪漫主義,古典主義與世俗主義的集大成。在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這幅畫作將當時各流派畫風的精華結合在一起。

在表達的主要思想上,既有人本關懷,又包含世俗熱情,甚至還將宗教的虔誠合一,對文藝復興時期的創作起到開風氣之先的作用。在藝術風格上,魯本斯"梅迪契廊″組畫,是自然主義,現實主義的完美結合。


老照片

魯本斯是最偉大傑出的巴洛克藝術風格畫家,他的作品眾多,繪畫對象廣泛,且並不因創作大量委託畫而深受影響。他的繪畫風格影響了許多畫家,同時代的畫家凡·戴克和約爾當斯,到後來的大師如華託、德拉克洛瓦和雷諾阿,都深受其影響。

而在魯本斯眾多繪畫作品中,“梅迪契廊”組畫尤其出名,影響也是最深。

美第奇家族是法國著名的名門旺族,瑪麗·德·美第奇曾為法國攝政皇后。魯本斯作為當時久負盛名的名畫家,為法國皇后以《瑪麗·德·美第奇生平》為標題創作了21幅繪畫,這些繪畫大部分是以半神話浪漫主義的虛構手法將真實人物與事件融進虛幻的頌揚環境中,畫法的瀟灑與極度精確及洋溢著內在的熱情的感染力而引人入勝。


▲:魯本斯布面油畫欣賞《瑪麗皇后在馬賽港登陸》,尺寸:295、394cm,年代:1623年-1625年,現收藏於巴黎盧浮宮

這是其中的第六幅,也是“梅迪契廊”中最為出名的一幅。在繪畫技術層面上講,魯本斯經過反覆實踐,他發現了一種調色油,這種油使魯本斯的畫色彩濃豔光澤,併產生了最大的對比感,如薄而透明的過渡色區與厚而不透明的色區,明與暗,硬筆輪廓與模糊的混色邊緣,冷色與暖色,暗色與亮色。為了使畫面美麗動人,魯本斯在這幅畫中用鮮豔華麗的色彩和精緻的筆觸塑造人物形象和環境道具,彷彿他描繪的人體,在肌肉用力時,人物全身都會騷動一般,他繪畫的人體,像會說話一樣。

▲:魯本斯油畫《亨利遇刺與瑪麗攝政》

這是其中的第十一幅。1610年5月13日,亨利四世於巴黎遇刺,第二天身亡,後來不到十歲的路易十三繼位,由於年紀尚幼,瑪麗王后開始了攝政生涯。油畫中的左側描繪的是亨利四世被兩位天神(朱庇特和薩吞)引向天堂,右側描繪的是身著黑衣的瑪麗在眾人簇擁下攝政,前面出現過的象徵法國國民的人物正將象徵國家權利的藍色球交到瑪麗手中。

▲:魯本斯油畫《於利希的凱旋》

這是其中的第十三幅。畫面記述是瑪麗攝政以後參加的一次軍事行動,攻打新教的城鎮於利希,凱旋而歸。油畫中描繪的是瑪麗騎著戰馬,手執權杖,勝利女神維多利亞將象徵勝利的月桂花冠懸在瑪麗的頭頂上,遠處是戰場的情景。

▲:魯本斯油畫《瑪麗·德·美第奇攝政的美好時光》

這是其中的第十五幅。這一幅油畫是魯本斯唯一一幅在巴黎盧森堡宮現場補做的,因為原來的主題可能與1617年瑪麗被路易十三放逐有關,於是按照瑪麗的意願改成這幅歌功頌德,無關政治的內容了。油畫中瑪麗以正義女神阿斯特里亞的形象出現,手中的天平象徵公平正義,四周環繞著希臘和羅馬的眾神,圖中有愛神丘比特、智慧女神密捏瓦(手臂繞蛇)、普魯登斯、豐收之神、農神(執鐮刀),最下面是被制服的三個邪惡的化身(嫉妒、愚昧、墮落)。

☞文藝復興之後就是意大利巴洛克藝術,之所以巴洛克藝術能從洛可可藝術、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威尼斯畫派、以及佛羅倫薩畫派眾多藝術風格脫穎而出為後世崇敬,與奠定巴洛克藝術風格的畫家們不無關係,而魯本斯無疑是巴洛克藝術最富盛名的畫家,並且巴洛克藝術風格主宰著他幾乎一生的創作活動。

而“梅迪契廊”這組畫中魯本斯的描繪是非常成功的,像神與人交混、歷史與神話摻半的畫風,很多知名畫家都用到過,但如若涉及到當時的政治,既沒有違背歷史,又沒有得罪王權,唯有外交天才的魯本斯才能做到!



小小嬴政

從"梅迪契廊″這組畫中,我們可以看出,魯本斯之所以被稱為歐洲文藝藝術復興時期的帶頭人,不是空穴來風。

首先魯本斯繼承和發楊了歐洲兩大畫派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畫派的遺風,其次他又吸收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各派的畫風,把宗教與世俗,禁浴主義與浪漫主義,古典與創新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在畫風上,如果說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的壁畫是原始人類自然主義的代表傑作,那麼,魯本斯"梅迪契廊″組畫,就是自然主義,現實主義與人文主義的完美結合。

可以說,魯本斯"梅迪契廊"組畫,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所起的啟蒙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魯本斯"梅迪契廊"組畫最成功的傑作!


鷹x眼

魯本斯能在他生活的時代(1577年——1640年)獲得成功,主要源於他對藝無止境的強烈追求,始終對繪畫保持著宗教般的虔誠和狂熱的激情,以及他本身具有極強的觀察能力和學習能力。

他不但善於學習別人優點,而且能加以吸收和利用,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最終讓自己作品煥發既不同凡響,又獨一無二的藝術魅力。

魯本斯《帕裡的評判》

“偷師學藝”可以說是魯本斯最大的能力。帶著對藝術的虔誠信念,魯本斯在23歲來到威尼斯,對威尼斯畫派產生濃厚興趣,提香作品裡近乎完美的造型與秀麗柔和的色彩,是他學習的榜樣。託雷託新穎的構圖,以及對色彩明暗關係的把控能力,也是魯本斯學習的榜樣。

學完威尼斯畫派的優點,他又來到佛羅倫薩和羅馬,把這裡的優秀畫家又挨個學習了一番,讓自己的繪畫技藝日漸長進。

魯本斯《銀河系的起源》

勤學苦練數年後,30歲左右的魯本斯已經堪稱那個時代的大師級畫家了。在神話題材作品的創作中,更能發揮他想象力豐富,富於激情的個性,善於畫大畫的優勢。所以,在這一題材上他有許多傑作。

《梅迪契廊》是魯本斯系列作品的代表作,音譯又名為《美第奇王朝》。其中,《瑪麗皇后在馬賽港登陸》是這組畫中最重要的代表作。

魯本斯《披毛衣的芙爾曼》

美第奇家族是佛羅倫薩城邦文藝復興時期的最高統治者,這個家族帶給佛羅倫薩的影響非常巨大。在藝術上,這個家族建有著名的美第奇藝術學院,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就是這個學院培養出來的。

在宗教、政治和經濟等方面,這個家族對亞平寧半島也影響極深,在當地人心目中威望極高。

所以,如何刻畫出他們的威望和精神氣質是魯本斯需要解決的。

魯本斯《瑪麗皇后在馬賽港登陸》

在《瑪麗皇后在馬賽港登陸》中,魯本斯充分發揮了他的想象力,採用了半浪漫主義和半神話相結合的手法,把歷史真實事件置入到宗教般的讚頌場面中,以眾人熱烈歡迎瑪麗皇后駕到為主題,從而構建出了一個宏大圖景的,具有敘事格調的繪畫作品。

瑪麗是美第奇的夫人,氣質高雅,她的豪華宮船抵達了馬賽港,眾人身穿民族盛裝熱烈歡迎,讓皇后享受到了最高規格的待遇。在宮船的下面,連許多海中仙女也被熱鬧而宏大的場面所感染,他們也加入了歡迎的列隊,給幫忙拉著停船的繩子。


鴻鵠迎罡

魯本斯是歐洲第一個巴洛克式的畫家,他的畫裡面的色彩搭配非常到位,把人物塑造的很生動,或許這也和他的人生經歷有關,他的畫注重生命與感情的表達,而且他的畫作大部分都是來自意大利文藝復興裡面的精華部分創作的,還有一些宗教類型的,他的畫都很激情高昂,悲憤壯觀。由於我最近看的耶穌的一生,所以我很喜歡他的這2幅畫




《上、下十字架》,這兩幅作品,把耶穌釘十字架的這一舉動表現的十分完整,無論是從人物還是事件。


vgirll

魯本斯在“梅迪契廊”這一組英雄式的描寫中大為成功,主要原因就在於他把題材誇大,把一幕幕日常景色,描寫的超出了通常我們所認為的範圍,這種英雄式的描寫是亨利四世的王后的歷史,這段歷史一共分為了二十四段,也就是說是有二十四個故事,這二十四個故事中,一切都是雄偉的,一切都是神奇的,三個神編織著王后的命運,在描寫王后到達馬賽的一畫中,全是海中的神道護衛著,這種穿插的表現手法原本是史詩中的表現手法,但是在魯本斯的作品中很多地方都有出人意料的發現,比如在倍金大公的騎馬的肖像中,背景上佈滿了生命的形象,而在魯本斯為腓力三世所描繪的肖像中,他也在空中穿插著一個勝利之神,手中拿著棕樹與王冠,這都是在魯本斯所處的社會化中意想不到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魯本斯是在我們通常認為的範圍之外去觀察事物,以一種誇大的色彩創作他的作品。而這種誇大的色彩並不是反映了魯本斯的主要性格,而是運用這種方法來說服觀看者,但這種誇大的手法有一個弊端,就是不免流於誇張或者悲鬱,這是這類作品的風格所附帶的通病,而魯本斯最令人注意的也是這一點。法國畫家佛羅蒙坦曾說過:“無論是畫家或者非畫家,只要他不懂得天才在一件藝術品中的價值,我勸他永遠不要去接觸魯本斯的作品。”


may一滴腦洞

人為什麼要來到這個世界,是地球上人類畜牲雌雄做愛的結果。

人活著為什麼要生存,生存是為了工作為了錢,為吃飯為養命。

有吃有住為什麼還拚命競爭,人類自私自利本性決定人的命運。

地球上人類智慧發展,創造了共同的文化,創造了共同的語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