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给我们留下的另一个红楼梦结局,是他有心还是无意?

我们都知道,真正曹雪芹的原笔,红楼梦是只有八十回的,我自己八十回之后的内容只是细读了一遍,之后也都是偶尔挑读一些内容,更多的时候也都是在思考八十回之后,曹雪芹会把故事写成什么样子,然而终归都是猜想。

但每次读到八十回的时候,似乎又感觉这个结局也未尝不可?在最后贾政的退隐之心,也开始放弃了对宝玉的期望,我们看到了贾政从没有过的微笑,这是他回归本真的开始,也似乎是悟到了什么,和一群清客还有宝玉一起歌颂林四娘,这不正是对应了红楼梦的开头,曹雪芹要为女儿们立传的初衷,而这一回贾宝玉又写下了让人感伤的《芙蓉女儿诔》作为忏悔。

曹雪芹给我们留下的另一个红楼梦结局,是他有心还是无意?

多么富有哲理的一个人生药方,王一贴告诉了宝玉,狗皮膏药是假的,所有的这一些不过是闲着解闷罢了,我有真药我还不自己吃了做神仙去了,要跑到这里混什么?如果没有红学,如果我们不去探佚结局,这个结局又未尝不可?

王一帖和开篇的一僧一道又有什么区别?区别只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凡间,一个是悟了的神仙,一个是悟了的凡人,如果宝玉在这里能够活成王一帖这样的心境,那和开篇当甄士隐跟着跛足道人成仙,又有何区别?

曹雪芹给我们留下的另一个红楼梦结局,是他有心还是无意?

我觉得王一帖也是曹雪芹,我之前有篇文章提起过,曹雪芹不是教我们如何出世,也不是希望我们人人都参悟,甚至出家当和尚,而只是告诉我们,人的欲望从天性的具有灵魂的石头,到长大后的凡间欲望历练,最后暮年终要回归原本的石头,由石头到玉石再回归到石头,其实就是人生的一个过程。

曹雪芹给我们留下的另一个红楼梦结局,是他有心还是无意?

很多人痛苦并不是源自外界,而是没有真正知道自己最后都要回归到,有灵魂但没有欲望的石头,这就是人生的一个循环,欲望终归要回归,我们每个人都要撇开欲望,回归原本的天性,但我们总会有一个困惑,我们如何才能改变贾宝玉所感受到的一切?就像我们如何能够改变我们心里所感受到的痛苦生活,让幸福伴随我们左右?

王一贴就是曹雪芹给的一个答案:一剂不行吃十剂,今年不行到明年,横竖就是三味药,润肺开胃不伤人,吃到一百岁,人横竖是要个死,还妒什么,说白了这个药方就是“时间”

感受痛苦在所难免,这是人生必须的历练,但我们要像王一贴道士一样,知道药方!

文:饼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