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据介绍,上海港已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2017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51亿吨,同比增长6.9%;集装箱吞吐量402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3%,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八年保持世界首位。

目前,亚太门户复合航空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上海已成功构建国内首个“一市两场”城市机场体系,布局和规模看齐国际大都市水平。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共拥有2个机场、4座航站楼、6条跑道、总面积147万平方米的货运区、1个机场综合保税区,客货设计保障能力1亿人次、520万吨;110家航空公司开通了至上海两场的航班,航线网络遍布全球297个城市;三大物流集成商在浦东机场的国际货邮和快件区域转运中心均已投运。2017年,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12亿人次,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四;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10年排名全球机场第三;国际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全国占比分别达1/3和1/2,成为大陆第一空中门户。

上海现代航运服务功能在不断完善,已初步形成外高桥、洋山-临港、北外滩、陆家嘴洋泾、吴淞口、虹桥、浦东机场周边等航运服务集聚区。一批国际性、国家级航运功能性机构云集上海,全球排名前二十的班轮公司、排名前四的邮轮企业、全球九大船级社、国有和民营主要航运企业均在沪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

谢峰说,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航运枢纽功能国际领先。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建成以智慧高效的集装箱枢纽港、品质领先的航空枢纽港、国际一流的邮轮母港等为特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航运运营中心。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4200万标准箱;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货邮年吞吐量达到440万吨;邮轮年接待出入境游客350万人次。

——航运服务能级大幅提升。提高现代航运服务业务对外辐射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基本建成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集聚航运服务全要素。全球百强航运企业和国际航运组织进一步增加,海事法律与仲裁、航运融资与保险、海事教育与研发、航运咨询与信息等服务能级进一步提高。

——航运创新能力全面增强。深化航运制度创新,对标国际贸易便利化最高标准,口岸综合效率和营商环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造航运科技创新高地,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应用,实现航运产业转型发展。枢纽港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实现能源清洁、能耗节约、污染物受控、土地岸线资源集约利用。

会上,谢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1、打造世界先进的海空枢纽港。2、优化完善枢纽港集疏运体系。3、促进航运绿色、安全、高效发展。4、全面提升现代航运服务能级。5、加强区域港航发展协同。6、加强航运中心建设保障。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协调机制,强化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协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