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據介紹,上海港已成為中國大陸集裝箱航線最多、航班最密、覆蓋面最廣的港口。2017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7.51億噸,同比增長6.9%;集裝箱吞吐量402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8.3%,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八年保持世界首位。

目前,亞太門戶複合航空樞紐地位基本確立,上海已成功構建國內首個“一市兩場”城市機場體系,佈局和規模看齊國際大都市水平。浦東、虹橋兩大國際機場共擁有2個機場、4座航站樓、6條跑道、總面積147萬平方米的貨運區、1個機場綜合保稅區,客貨設計保障能力1億人次、520萬噸;110家航空公司開通了至上海兩場的航班,航線網絡遍佈全球297個城市;三大物流集成商在浦東機場的國際貨郵和快件區域轉運中心均已投運。2017年,上海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12億人次,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四;浦東機場貨郵吞吐量連續10年排名全球機場第三;國際旅客和貨郵吞吐量全國佔比分別達1/3和1/2,成為大陸第一空中門戶。

上海現代航運服務功能在不斷完善,已初步形成外高橋、洋山-臨港、北外灘、陸家嘴洋涇、吳淞口、虹橋、浦東機場周邊等航運服務集聚區。一批國際性、國家級航運功能性機構雲集上海,全球排名前二十的班輪公司、排名前四的郵輪企業、全球九大船級社、國有和民營主要航運企業均在滬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構。

謝峰說,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航運資源高度集聚、航運服務功能健全、航運市場環境優良、現代物流服務高效,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航運樞紐功能國際領先。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建成以智慧高效的集裝箱樞紐港、品質領先的航空樞紐港、國際一流的郵輪母港等為特徵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航運運營中心。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4200萬標準箱;航空旅客年吞吐量達到1.2億人次,貨郵年吞吐量達到440萬噸;郵輪年接待出入境遊客350萬人次。

——航運服務能級大幅提升。提高現代航運服務業務對外輻射能力和國際化水平,基本建成國際航運服務中心,集聚航運服務全要素。全球百強航運企業和國際航運組織進一步增加,海事法律與仲裁、航運融資與保險、海事教育與研發、航運諮詢與信息等服務能級進一步提高。

——航運創新能力全面增強。深化航運制度創新,對標國際貿易便利化最高標準,口岸綜合效率和營商環境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造航運科技創新高地,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等新技術應用,實現航運產業轉型發展。樞紐港建設與城市發展相協調,實現能源清潔、能耗節約、汙染物受控、土地岸線資源集約利用。

會上,謝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1、打造世界先進的海空樞紐港。2、優化完善樞紐港集疏運體系。3、促進航運綠色、安全、高效發展。4、全面提升現代航運服務能級。5、加強區域港航發展協同。6、加強航運中心建設保障。完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推進協調機制,強化與國家相關部委的溝通協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