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亿买一堆公众号还认为值,上市公司得了什么病?

38亿买一堆公众号还认为值,上市公司得了什么病?

6月8日,为了回应上交所以及市场的质疑,“瀚叶股份拟38亿收购量子云100%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说明会在上交所召开。瀚叶股份董事长沈培今表示:“瀚叶股份斥资38亿收购深圳量子云科技有限公司,意在整合优质移动互联网推广资源,进一步深化文化娱乐的战略布局。”

实际上,这一事件主要牵涉两个问题:

其一,38亿估值到底是不是合理,双高并购的商誉减值后遗症要小心。

上交所在内的监管方也对38亿估值的算法提出疑问。上交所在问询函中表示:估值为38亿元溢价了28倍,资产估值远高于此前量子云股权转让的估值。

对于估值是否偏高,此次重组方案的独立财务顾问民生证券的业务董事居韬表示:“本次交易暂作价是基于评估机构,采用收益法对量子云100%股权价值,出具有预评估结果为基础。量子云本身,是属于移动互联网广告行业,主营业务包括移动互联网推广、腾讯社交广告。我们选取行业内发生的与本交易较为可比的10项案例,平均动态市盈率为14.65倍,瀚叶股份本次暂作价38亿元收购量子云股权的动态市盈率是14.3倍,略低于行业内可比交易案例的整体估值水平。交易暂作价38亿元是具有合理性的。”

38亿买一堆公众号还认为值,上市公司得了什么病?

但我认为,测算并购重组估值合理性的主要指标应该是溢价率和增值率。量子云预估基准日2017年12月31日账面净资产为1.3亿元,预估值约为38亿元,较其净资产账面值增值36.7亿元,预估增值率2818.96%。估值合理不合理,我们暂且不论,至少其并购溢价率显然不低。

前几年的教训不应轻易忘了,高估值高溢价收购的教训太多了。前些年,A股市场以高估值、高业绩承诺为标志的“双高”并购盛行一时,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和VR等行业。互联网与大文娱、泛娱乐等新兴产业存在轻资产、高估值、盈利能力不确定等特点,“双高”并购很容易为上市公司将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双高并购还有个要命的后遗症:商誉减值。火爆的并购重组之后,后遗症在近年开始集中爆发,其主要表现是承诺业绩不达标、业绩“崩塌式变脸”、“商誉减值”吞噬公司业绩,重创上市公司。截至4月底,共有198家上市公司披露向下调整业绩,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收购标的不达业绩预期,计提商誉损失。

38亿买一堆公众号还认为值,上市公司得了什么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