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鲤鱼:您吃还是不吃?

那么,转基因究竟是怎么回事?转基因食品到底安全吗?作为中科院的一名科技政策研究人员,我尽可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解释,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个问题:转基因的本质是什么?

学术地讲:转基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这句话您不懂没关系,我举个例子:转基因就像炼钢中加入的其他元素:适量的锰能够使钢材更耐磨、强度更高;适量的镍和铬能够显著提高钢材的耐腐蚀性能,等等......。这样的解释您清楚了吗?

再回到生物学,用下面这张典型的双螺旋图给您解释:

我们通常说的基因,是生物遗传物质DNA上的一段。比如下图的DNA电子显微镜照片,假如说这个照片是鲤鱼DNA中的一段,而且用红框标出的恰巧是生长激素基因,那么改变这段基因,会改变鲤鱼的生长速度——可以变得像草鱼一样快,也可以变得像鲫鱼一样慢。

转基因鲤鱼:您吃还是不吃?

基因片段:示意图(原图来自搜狐网)

从地球上整个生物种群的进化过程看,生物的进化和演化过程,实质上就是生物体的“转基因”过程:一方面,生物在遗传过程中,生殖细胞的分裂经常是不完美的,有时候会丢掉一两个基因,有时候会多出一两个基因,这就是遗传过程中的变异(即基因改变,和转基因是一个道理)。如果这种“转基因”的物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话,它就会在地球上存活下来,继续进化,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精彩纷呈的生物多样性世界,别忘了,包括我们人类自身都是由原始的海洋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另一方面,自然界的杂交非常普遍,尤其是植物界,现代的粮食作物很少有不是杂交的,这从本质上也是“转基因”,只不过是转了一半的基因,如下图所示。

转基因鲤鱼:您吃还是不吃?

而现代转基因技术,从本质上讲就是让生物在遗传中的“变异”能够随科学家的心愿,或者说,让“杂交”更精确,仅此而已。

第二个问题: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

从2017年农业部发布的《2017年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清单》看,在进口的16个转基因产品中,有转基因大豆5个品种、玉米4个品种、油菜3个品种、棉花3个品种、甜菜1个品种。我们又可以把这16个品种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只有棉花,是经济作物——纺织工业的主导原料,不入口,我们大可不必去管它。

第二类是油料作物,有大豆和油菜。实际上,转基因大豆和油菜榨出来的油和非转基因大豆和油菜榨出来的油在成分上是完全一致的,这也就决定了它们对人体的影响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您还是觉得难以理解,我们以水举例:所有的水,无论是用氢气和氧气合成的,还是植物蒸腾的、还是地下水、地表水,等等,诸如此类,只要成分相同,对人体的作用就是完全一样的。

第三类是粮食作物,玉米和大豆都可以算。这些品种的转基因主要是抗虫,是虫子吃了玉米的叶子不消化,但这和人没关系啊:人吃下去的所谓转基因(玉米中的遗传物质),最后都被消化为核酸,在小肠内分解为核苷和磷酸,核甘进一步分解为含氮碱和戊糖,变成二氧化碳和尿液排出体外——既没有毒性,也不会影响人类的遗传。

第三个问题:转基因鲤鱼您吃不吃?

再说说转基因鱼。汤波老师在《南方周末》上撰文写道,2015年11月美国已批准转基因大西洋鲑鱼上市;加拿大半年后也批准这一食用转基因动物产品;阿根廷、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转基因三文鱼的商业化养殖试验,转基因三文鱼有望很快进入人们的食谱。

事实上,在转基因领域,我们中国科学家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中科院水生所朱作言研究员团队是转基因鱼研究领域的领跑者。朱老师的团队选择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鲤鱼体内,使转基因鲤鱼的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40%以上,成年转基因鲤鱼比普通鲤鱼重2倍以上,而且转基因鲤鱼能在养殖当年上市,即节省饲料,又节约人工。

对于人们关心的食用安全性、环境安全性、基因安全性等种种问题,科研人员和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通过大量研究和试验证明了它的安全性,但即便如此,转基因鲤鱼的安全评价还需要经过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安全证书等五个完整的阶段,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转基因鲤鱼游出实验室,跳上您的餐桌,还需要至少5-6年的时间,我的问题是,您吃不吃?

不吃?那您看着,我吃~

转基因鲤鱼:您吃还是不吃?

坐落在江苏南京的中科院水生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