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店業洗牌進行時:未來三年 中端酒店市場機會最大

中國酒店業洗牌進行時:未來三年 中端酒店市場機會最大

機會 在中國酒店業置身洗牌的浪潮中,未來3年裡,中端酒店的市場機會最大。

作為萬達集團在香港唯一的上市平臺,萬達酒店發展去年的業績可謂喜憂參半。根據其發佈的2017全年業績公告顯示,公司全年營收2.13億港元,毛利潤1.52億港元,虧損8.39億港元。分析人士稱,類似狀況,應該是我國酒店業洗牌悄然來臨的重要原由。

經濟型酒店忙升級

近年,經濟型酒店的井噴式增長孕育出一批本土連鎖品牌——漢庭、如家、七天、錦江之星……不勝枚舉,走在大街上,抬頭望,“左鄰右里”,連遠親都恨近鄰。這個群體,標準化的服務和客房,以及平易近人的價格,憑藉這些優勢,連鎖品牌快速替代了傳統的招待所和旅店,特別是曾經最便利的招待所,漸行漸遠,如今,連名字人們也感到陌生了。然而,根據國家統計局以及華泰證券的數據,2016年經濟型連鎖酒店的增長率卻直線下跌,這也是自2005年以來首次出現同比增長率低於20%。在此前的十年間,我國的經濟型連鎖酒店從500家擴張到22000家,足足漲了43倍。板塊蛋糕只有一塊,這些數據無疑說明,中國酒店業正在經歷洗牌浪潮。

實際上此題材股價去年表現十分亮眼,尤其是海外上市的華住酒店集團。2017年華住酒店股價全年漲幅高達180%,成功搭上了行業洗牌班車,成為酒店行業的佼佼者,也為五年漲十倍的升值路線標註了一個里程碑。相比於耳熟能詳的漢庭,人們或許對華住酒店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五年前伴隨著美股上市,漢庭酒店集團正式改名為華住酒店集團。

打開華住集團的RevPAR趨勢圖不難發現,該集團每間可供租出客房產生的平均實際營業收入自2015年起拐頭向上,這一點也是酒店業的核心業務指標。對於酒店企業來說,這意味著收入增長已經從依靠開設新店過渡到單店收入增長的階段。放眼整個酒店行業,國內前三大酒店集團華住、首旅和錦江的RevPAR幾乎同時進入了上行期。但是,板塊蛋糕只有那麼大,據此,中國的酒店業進入洗牌格局已不可阻擋。

究其原因,多名業內人士表示,經濟型酒店轉型中端得力於消費能力與服務要求的雙重升級。季琦分析稱,“早期經濟型酒店代表著一種時尚、一種風尚,投資人也住,高級白領也住。今天這些人沒有了,變少了。”亞朵輕居產品總監蘆葦則認為,“現在年輕人消費能力很強,如果足夠舒服,他不會在意你這個酒店價格上多幾十塊,甚至是100塊。但在經濟連鎖酒店,一間房漲十幾二十塊就是件大事了。”新國貿飯店的總經理魏凱富坦言,酒店的目標客群是消費能力漸長的“具有千禧一代思維的人群”,酒店不只是睡覺的地方,更應該是消費者生活、社交、娛樂的地方。

高端酒店忙親民

在業界看來,一方面,經濟型連鎖酒店面臨日趨飽和的狀況,而另一方面,高端酒店的市場形勢更為嚴峻,需要相當的運營能力應對。基於此,有觀點指出,在中國酒店業置身洗牌的浪潮中,未來3年裡,中端酒店的市場機會最大。

國內外酒店品牌加碼中端市場已然成為一股勢不可擋的風潮和趨勢,經濟型酒店不斷升級,高端酒店放下身段改道親民。原本始終一副面孔主打高端商務酒店的香格里拉集團如今已在北京、瀋陽開設了今旅酒店(Hotel Jen)——一個面對年輕客群、普通客群的中檔連鎖酒店品牌。

與此同時,正在崛起的二三線城市為酒店巨頭們創造了新的市場,為品牌升級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伴隨著中國中端酒店市場的迅速壯大,為了適應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常態”,在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佈的“2017全球最有價值50個酒店品牌”排行榜中排名第五的假日酒店品牌所屬的洲際集團,終於宣佈放開其在華特許經營模式。該集團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Jolyon Bulley坦言,洲際集團在大中華區有著三十餘年的管理模式經驗,在此期間,集團不僅察覺到中國酒店市場的形勢變化,也意識到中國業主在酒店管理和經營模式方面完成了較高的成熟度提升。鑑於這樣的契機,洲際決定將已在其他市場運營成熟的特許經營模式引入中國,推廣至全服務酒店品牌。

所謂特許經營,通常是指加盟酒店不由品牌集團直接管理,而是由業主根據自身和酒店所在地的具體情況,組建酒店管理層。管理集團只需提供商標、品牌、管理體系、培訓等。在此之前,洲際與所屬於萬豪、希爾頓等十大國際酒店管理集團的絕大多數品牌一樣,在華只採用全權委託的經營模式,即授予品牌集團在一定階段內對酒店單店的管理權,單店可以以管理集團的名稱命名,並使用其Logo和管理團隊。目前,洲際集團在華開放特許經營模式的品牌已從最初的智選假日單一品牌發展至皇冠假日酒店及度假村、假日酒店和假日度假酒店品牌。

洲際酒店集團中國區智選假日酒店副總裁邱尤分析稱,當前中檔酒店市場享有無可比擬的發展時機。“相關數據顯示,在未來10到15年中,中國市場對中檔酒店的需求至少有一萬家。2010年,洲際酒店集團和麥肯錫聯合針對整個中國酒店市場進行了調研,並預測到2025年,中國的GDP有望趕超美國,屆時中國酒店市場也可能趕超美國。目前,美國酒店業合計500萬間客房,中國酒店業擁有超過300萬間酒店客房。預計在2025年,中美兩個市場將實現第一次齊頭並進,酒店數量或雙雙超過600萬間客房,而中檔酒店在其中的貢獻絕對是巨大的。”

中投顧問酒店餐飲行業研究員蕭宇嘉表示,中國酒店市場呈現“啞鈴形”結構,即相對高端、低端酒店市場,中端酒店市場才剛起步。而在其他酒店業更為成熟的國家,例如美國,高端、中端和經濟型酒店的客房數量呈現一個橄欖型,比例約為3∶5∶2;在歐洲酒店市場,中等價格酒店與低價酒店客房數量之比為73∶27。“目前我國中端酒店市場滲透率還比較低,行業競爭格局尚未全面形成,競爭激烈程度也相對溫和,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本湧進,甚至為躋身市場,一些國際品牌以降低門檻、親民等戰略介入,該市場的競爭、升溫、鹿死誰手結局還在後面。”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報道)

本文刊登於《小康》2018年6月上旬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