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粮陆续出库 未来玉米市场拐点在何时?

4~5月份国内玉米市场共计进行了7次临储拍卖,现货价格自4月份开始开启了一波非常明显的下行走势。5月下旬,在临储拍卖增至800万吨连续投放4周之后,现货市场反而出现相对平稳的走势,华北地区更是走出了一波小幅反弹随即又回落的震荡走势。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现货市场将呈现出企稳态势。

6~7月份已成交的临储玉米陆续出库,完全可以满足需求。考虑到市场还有部分余粮,加之新麦上市后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替代,临储1800万吨/月的出库量成为现货市场最大压力。出库压力累积,市场供给环境宽松。经过近9周的拍卖,目前已累积成交了4200余万吨玉米,其中实际出库仅占三成左右,首轮拍卖60天出库期将至,市场将迎来一轮东北陈粮集中上量的节奏。

在政策粮拍卖的压力之下,玉米现货市场反倒在5月中下旬呈现出企稳甚至小幅反弹的迹象,令人不可思议,而玉米补贴的大限是导致价格保持坚挺的一个因素。而在拍卖不断进行之下,现货市场能够出现阶段性企稳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政策粮的出库进度。从当前国内玉米需求看,按照平均值来计算,每月饲料及深加工企业的整体需求量在1800万吨左右。如果6~7月份能够将已成交的临储玉米陆续出库,完全可以满足当前市场的整体需求。考虑到市场还有部分余粮,以及新麦上市后华北南部地区可能出现的阶段性替代,临储玉米1800万吨/月的出库量着实成为现货市场的最大压力。如果再将进入7月份之后东北部分深加工企业调低开机率甚至停机所带来的需求衰减考虑在内,那么,未来一段时间,尤其是6~7月玉米现货市场的压力显而易见。往年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玉米市场传统的供应空档期所带来的价格上涨,在今年大概率不会出现。在临储玉米投放量没有减少的前提下,实际成交玉米巨大的出库量,将成为未来玉米现货市场价格难以回避的压力。

需求缺口有限,涨势后继乏力。由于工厂库容有限,华北产区的用粮企业的补库量不大,一旦库存接近一个月的用量,那么玉米的收购价格将会失去支撑开始下调。市场上的陈粮不缺,收购价格上涨后华北晾干及东北烘干陈粮将大量到厂,工厂补库很轻松,涨势难以持久。

市场传闻“700亿大礼包”包含玉米,港口玉米贸易竞争压力加剧。有媒体称中美谈判中,中方开出一个包含进口美国玉米在内的700亿美元大礼包,如果中美双反谈判顺利,美国笑纳该“大礼包”,那么后期将有大量的进口玉米到达南方港口。目前南方港口国产玉米库存充足,广东港港口内外贸玉米库存达100余万吨,其他替代品如进口高粱的库存有34万吨,进口大麦有26万吨。港口库存充足,玉米价格断无上涨的机会,饲料厂随用随采,需求低迷,进而带动北方港口玉米行情低迷,使得采购玉米积极性不高。

南北港口及内陆销区玉米价格均将跟随东北玉米走势运行,实际到厂价是在拍卖粮出库价格基础上加运费及损耗。笔者重申,当前玉米市场的平稳并不意味着底部的到来,在未来玉米市场政策粮即将源源不断流入市场的巨大压力下,玉米现货价格在二季度后期至三季度初期还是难有作为的。

5月东北产区鲜有有效降水,使得部分区域干旱严重,出苗率仅有7-8成左右,甚至个别区域出苗率仅5成左右,虽然大部分的农户积极补苗,但东北产区玉米减产或成定局。从国家粮食交易(信息)中心的玉米供需平衡表上可以看出,18年玉米市场的供给能力堪忧,而东北产区内部又不断新建深加工工厂,对玉米需求能力不断增加,使得未来玉米供需缺口较去年翻倍。在进口玉米受配额限制且又没有明显价格优势的环境下,未来的玉米供需缺口只能由陈粮来填补,秋季玉米市场看涨成为普遍现象。

综合分析,未来玉米市场在消化本身余粮之外,还要面临超过3600万吨甚至更多的临储玉米流入市场所带来的压力。考虑到临储玉米整体集中在东北三省一区,从地域角度看,东北玉米所面临的压力最大,价格在未来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华北产区次之,固定的运费成本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华北当地粮源提供支撑,因此,未来华北玉米虽有下行空间,但整体幅度应该不会很大,待新玉米整体质量明朗之后,价格走势将重新选择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